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合作接包对策分析

2012-04-29 00:44:03任佳佳
商场现代化 2012年17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竞争力知识产权

任佳佳

[摘要]我国软件外包企业面临的规模、人才、资质等方面问题削弱了它们在接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这些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凭借自身力量得到解决。文章提出合作接包的概念,旨在为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弥补自身不足、快速提高竞争力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软件外包合作对策

一、引言

我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多数为承接外包业务的企业,也即接包企业。接包企业的规模、人才素质、资质认证等方面的状况是发包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软件外包企业在上述方面还较为不足,从而导致它们往往难以获得发包企业的认可与信任,在接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不能打败其他有实力的接包企业。单纯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这些接包企业必须想方设法获得快速提升。在这种背景之下,本文提出合作接包的概念,认为我国的接包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面向发包企业承接业务是弥补自身不足,在短期内提升在接包市场上的竞争力,赢得发包方信任的一种选择。

二、合作接包的含义与作用

鉴于我国软件外包企业所面临的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对于目前我国许多的软件外包企业而言,相互合作是弥补自身不足,在短期内提升在接包市场上的竞争力,赢得发包方信任的一种有效方式。

1.含义。在以往的接包活动中,我国的接包企业往往都是采取单打独斗的做法,以独自的个体为单位面向发包企业承接业务,而合作接包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合作接包鼓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包企业合作,以联合的姿态共同面向发包企业去承接业务并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发包企业交与的任务。

2.作用。具体而言,合作接包在帮助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克服其面临的规模、人才、资质、业务来源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发挥重大作用。首先,我国软件外包企业通过合作接包可以规避规模不足这一问题。其次,合作接包有助于我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克服自身人才供应不足和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再次,合作接包对克服我国软件外包企业资质水平较低这一不足能发挥积极作用。最后,通过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我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可以扩展自身业务来源,提高市场拓展能力。

三、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合作接包的可行性分析

1.从理论上来看,合作接包得到了战略联盟理论、企业成长理论等一些理论的支撑。一方面,联盟的核心思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特定的发展目标,如分担研发风险、资源共享、维护市场地位或是共同学习等而通过某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约建立起来的松散型合作组织。合作接包可以说是战略联盟思想应用于软件外包企业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企业成长可以采取依靠内部资源积累的内部化方式,也可以采取并购的外部化成长方式及建立合作关系的网络化成长的方式。合作接包是当前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实现自身成长的方式选择,它所反映的是软件外包企业实行网络化成长的方式。

2.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一些地区的接包企业已经实行了合作接包的做法。不少企业通过组建联盟来实现合作接包,如2006年成立的“成都市软件外包企业联盟”。其他的还有2003年成立的“南京软件出口同盟”;2004年重庆的“软件出口联盟”;2008年成立的西安软件外包产业联盟等。这些联盟的一个共同作用就是促进接包企业之间实现合作接包,以便提升接包竞争力。

四、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合作接包的对策

1.从接包企业的角度。一要转变观念,树立合作接包的思想。我国的软件外包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采取单独接包的方式,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之下,这些软件外包企业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合作接包的思想。二要加强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力度。在合作接包的过程中,一方面接包企业的机密信息和商业秘密可能发生泄漏;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归属也可能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2.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角度。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为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合作接包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要继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软件外包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还要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为软件外包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服务和法律援助。

二要提供信息帮助和政策鼓励。各级政府应打破行政界限,在摸清中小型软件外包企业数目和素质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引导接包企业达成合作,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合理配置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提供信息帮助和外部支持方面,不仅政府需要发挥作用,行业协会也应该发挥自身作用。由于政府职责所限以及對具体行业难以有全面了解,软件外包行业协会应该为企业合作接包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行业协会不仅可以发挥接包企业之间信息中介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加强软件外包统计工作,加大对软件外包发展趋势的研究,为政府和软件外包企业决策提供定性与定量依据,使政府能及时掌握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新情况、并不断调整管理措施,使软件外包企业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马戎.中国软件外包白皮书(上)[J].软件工程师,2004,(Z1):32-34.

[2]邱璐轶.后危机时代离岸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及策略[J].江苏商论,2011,(3):136-138.

[3]颜隽.我国承接国外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

[4]姚蓓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9(26):37-38.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竞争力知识产权
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12-29 05:18:58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知识产权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8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
自动化博览(2014年8期)2014-02-28 22:32:50
多元开放 内敛从容:记北京市眼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