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瀚莹
兰花,是古代诗人笔下高洁的君子,被尊为“王者之花”。不仅世界各地的华人对它情有独钟,在西方,也有愈来愈多兰花收藏家,争相买下这种带着东方神秘色彩的花卉,悉心收藏、培育。经过数百年来的育种改良,兰花玩家不断推翻造物主想象的极限,如今英国皇家植物园的“世界兰花对照表”中,登录的兰花种类超过3万种,每年还以约800个新种的速度持续增加中。在台南的玉井,就有一位世界级的“兰花达人”陈隆辉,多年来培育出的新种兰花,高达236种,而且屡屡在国际竞赛中得到大奖。
陈隆辉早在15岁时就与兰花结缘,当时他第一次看到舅舅家种植的兰花,惊叹不已,“怎么会有这么漂亮、这么优雅的花?”舅舅见他有兴趣,送了几株小苗给他,陈隆辉从此一头栽入兰花的世界。童年时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从不期待其他礼物,只会拜托爸爸买兰花给他。
年轻时的陈隆辉,带着他最爱的兰花一起到台北打拼。当时他开设针织厂,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陈隆辉却病倒了,因为十二指肠出血数度进出医院急诊室。“那时候身体状况真是糟糕透了,但奇怪的是,每次我到顶楼看自己栽种的兰花,就觉得身体舒服了,心情也开朗了。”陈隆辉说。最后,他决定结束台北的工厂,回到家乡台南买一块地,专心专职种兰花。
只是,养兰生活远远不如他所想象的惬意,光是买地就花了大把钞票,温室等相关设备预算不断追加,让陈隆辉花光了积蓄,连儿子的学费都差点筹不出来。陈隆辉说,成功的秘诀无他:“就是‘勤俭勤俭,要‘勤,也要‘俭。”物质欲望不高的他,尽可能地降低生活支出;他每天在兰花园里待12小时以上,深夜两三点,还就着昏黄的小灯工作。除此之外,半路出家的陈隆辉,也遍寻海外书籍、文献、研究报告自学,不仅要看与兰花相关的资料,还要一并学习栽培、病理、土壤,甚至遗传学、生物学。不会英文的他,从一字一字地翻查字典开始,直到现在,他连艰涩绕口的拉丁文学名也能倒背如流。事业稍微打下基础后,他飞到世界各地,以重金买回罕见的兰花品种,带回台湾培育……
陈隆辉的“珍宝兰园”渐渐闯出名号,不但在台湾兰花界颇负盛名,还于2005年获得台湾农委会“神农奖”殊荣。陈隆辉也走向世界,时常受邀担任国际重要兰花展评审,在大多为西方人的评审群中,这张东方面孔总是显得格外突出。
目前由陈隆辉培育、经过“英国皇家园艺协会”认证的新品种兰花,已高达236种,更难得的是登录的“人工属”达23个,“这个纪录就算不是世界第一,也是第二、第三。”外行人或许难以理解研发“人工属”的意义,陈隆辉进一步解释,以台湾蝴蝶兰为例,品种虽多,但在分类学上都属于同一属;想将不同属的兰花成功交配育种非常困难,唯有配种成功,才能称为新的“人工属”。最为兰界津津乐道的,是陈隆辉为了将非洲豹纹兰、天鹅兰配种,竟足足花了15年的功夫才成功。“先要克服这两种兰花花期不一样的问题,先配1000株,只结出36个果荚,再配1000株……”陈隆辉笑称自己根本是“走火入魔”,但也深感“养兰花急不得。养兰花不只是养兰花,更是在养耐心”。有鉴于现代人生活忙碌,陈隆辉还创办了“兰花医院”、“兰花旅馆”,广受兰友好评。
用心种兰花之余,陈隆辉还有另一项坚持,就是“取之于兰花界,用之于兰花界”,古道热肠的他,时常义务担任兰花栽培课程讲师,慷慨与大家分享数十年经验,当局各部门举办各项教育宣导活动时,专业且亲切健谈的陈隆辉则化身为解说员,引领人们一览台湾的“兰花奇迹”。
对陈隆辉而言,兰花就像老师,教导他努力和坚持的重要;兰花也像最好的朋友,放松他的心情,陶冶他的身心。“现代人的心愈来愈浮躁,我认为应该多多推广赏花、种花这类型的活动。目前有些监狱带领囚犯种兰花,就是很好的开始。”他说,“我们照顾植物,为植物付出时间、心力,植物就会回报我们更多。”陈隆辉说,自己的座右铭是“努力,还要更努力”,直到现在,他仍努力地进行着兰花配种工作,希望培育出更多“不可思议”的兰花,希望带着兰花走向国际。(编辑/唐馨)
海外星云 201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