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颂华
在前不久,我和几位港澳朋友参加了旅行团去朝鲜,就是想一窥这个离我们这么近又那么远的国家的面貌。
在朝鲜,我们见得最多的有两类人——军人和妇女。在这个高度政治化的国家,许多地方有军人的影踪。伴着他们而来的,往往是一律穿上传统服装的妇女。她们充当亲善大使,为游客介绍景点,给游客拍照,挂着的是一样的表情。问到她们最喜欢哪个地方或哪一件展品,她们都有一套没有自己意见的样板答案。
不过,在样板之下,偶然仍可窥到人性的渴望;而我们这些外国人,有时反过来成了他们了解外界的窗口(当然,能够和外国人接触的已是朝鲜的特权阶层)。随团的女导游从没离开过朝鲜,她私下也坦言,她是从游客口中才对外界略知一二。
选条“好裤子”
我们都是女性,很自然就聊起爱情婚姻。女导游约28岁,大学毕业,通晓朝中英三语,单身。她说,她还没找到她心目中那条“裤子”(朝鲜对男性的俗称)。她继续解释,朝鲜最吃香的男人有以下条件:大学毕业、曾当兵、是劳动党党员。可见,平壤妇女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女性都会有很相似的处境和择偶条件。她们受过高等教育,经济独立,但仍有传统的想法,就是找个经济上可依靠、各方条件也不低于自己的男人当终身伴侣。但朝鲜的人口长期男少女多,加上女士的择偶要求高,平壤因而也有俗称“剩女”的出现。
近来有报道指出,韩国强势的流行文化和电视剧,经过地下途径流入朝鲜,也影响了朝鲜妇女的爱情观。有脱北者指出,军人已不再炙手可热,如韩剧中的一号男主角般体贴温柔、二号男主角般尊重(甚至是宠爱)女性加上有经济能力的男人才令女生们趋之若鹜。平壤坊间最流行的新词是“热、大、持、器”,指的是男士要有“热烈的爱情”、“大学毕业”、“持劳动党党员证”和“有能力具备五柜六器”(指几类常用家庭电器和家具)。
我们没有机会与一般的朝鲜妇女聊天,无从考证一般妇女的择偶观念的转变。不过,在辽宁的边境城市丹东前往朝鲜时,我们看见有能力在两国边境穿梭的朝鲜人,推着一箱又一箱的电风扇、电视机和电冰箱上火车回国。舒适的家居和小康家庭生活,又何止是朝鲜女性独有的渴望?
女人三十
由择偶条件,我们谈到跨种族和国籍婚姻。其他国家的“剩女”,还有一个嫁得出的方法,就是把找对象的范畴扩大,可以是跨地域,也可以是跨种族。但朝鲜的单身女子又如何?这反而引起了朝鲜导游的兴趣。我先是明知故问:“朝鲜人能够和外国人结婚吗?”她摇摇头说:“不可以。”歇了一会,她犹疑又好奇地问了一连串问题:你们国家可以和外国人结婚吗?这个现象很普遍吗?结婚以后在谁的国家生活?孩子会说什么语言?
当她听到我说香港许多女性年过三十才结婚或仍没结婚时,她如放下心头大石地舒一口气。她没有多说话,也不便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中。也许,她是知道“剩女”无国界而不再感到孤单。这就有如在荒漠中找到同类,有种互相扶持的鼓励和安慰。
(编辑/唐馨)
海外星云 2012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