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泽芸
2011年8月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如何为职场人士减压”这一话题,采访了一位专业人士。这位专业人士在节目中逻辑严密地分析了职场人士压力的来源,并为此出谋划策。他利落清晰的口齿,通过电波传进无数听众的耳朵里。
可是,也许没有一个听众会想到,这位在节目中侃侃而谈并被主持人尊称为“刘老师”的27岁年轻人,曾经是一位口吃得连一句话都讲不全的人!
2005年5月21日,是他的22岁生日。这么多年他没有好好过一个生日,因为他没有心情过生日,口吃这个恶魔让他活得了无生趣。然而22岁生日这天,他决定送给自己一个特别的礼物:独自去公交车上演讲!
从小到大,他因为口吃,怕被人嘲笑,在陌生人面前从不敢开口讲话。如今,却要在公交车上面对一车的陌生人进行演讲!一想到这里,他的心就像被一阵闷雷击中,快跳不动了,感到头晕目眩。他对自己说:你行的,你一定行的!这次不勇敢地挑战一回,那未来自己的路在哪里?
一辆公交车来了,他脑中一片空白地上了车。
人还不算多,一半座位上有人。他坐在座位上,心跳得仿佛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虽然是5月天气,但他已是满头大汗。他想站起来面对乘客演讲,可是腿软得像面粉揉的,怎么也站不起来。
车又开过了两站,座位上已经坐满了人。他悄悄环顾四周,人们都在各做各的事。他对自己说,不要怕,不要怕,恐惧是怎么产生的?恐惧来源于未知。在公交车上演讲这件事,我以前从未做过,对它完全未知,所以恐惧。今天,我要勇敢地跨出这一步,就算口吃了,就算被人嘲笑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今天敢在公交车上演讲了!
想到这里,他果断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车厢前,对着乘客们大声地演讲了起来:“各……各……各位乘客们,大家上午好!”他感觉到自己口吃了,怎么办?不管它,继续讲下去。
人们惊讶地朝他看过来,有些人迅速地低下头去,根本不听他讲话,还有些人在窃窃私语,也有些人在“哧哧”地笑。他的脸涨得通红。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说其特殊,因为第一,今天是第16个世界助残日;第二,今天是24节气中的小满;第三,今天是我22岁的生日!”他发觉自己说得挺流利的,但人们依旧默然,他的声音像一粒小石子,毫无声息地沉入了大海。
“每个人过生日都应该有礼物,而我的22岁生日呢,我想送给自己一个特殊的礼物。这个礼物就是挑战自己,在公交车上演讲。很高兴,我正在勇敢地做这件事情,我正在提交一份圆满的生日答卷。不管大家愿不愿听我演讲,或者还可能会嘲笑我是一个疯子、傻子,但我都不后悔。因为我今天终于敢走出这一步,这就是一个跨越和胜利!”
渐渐地,人们似乎听明白了,他不是一个疯子,只是一个想突破自己、挑战人生的帅小伙。于是,人们抬起头,开始认真听他讲话了。
这个小伙子,就是刘瀚阳,是上海某口才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他本名叫刘超,自从22岁生日之后,他将自己改名为“刘瀚阳”,意为“浩瀚的沙漠里也能开出太阳花”。
刘瀚阳从七岁开始就坠入了口吃的深渊,讲一句话都要费半天劲。也因此,他从小就活在别人的嘲笑里。漫漫十五年,他像一个有嘴却不能说话的哑巴一样,在人生夜色里艰难跋涉。
2005年7月,刘瀚阳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口吃,面试屡屡受挫,他为此心急如焚。一次,他偶然看到一篇报道说,亚里士多德、牛顿、达尔文、丘吉尔、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拿破仑,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通用CEO杰克·韦尔奇……这些改变世界历史、改变人们精神世界的人,竟然都是口吃的人!这串名单像一记春雷在他的头顶炸响。是啊,他们曾经都是严重口吃的人,可是最后,他们都成就了自己伟大而传奇的人生。那么,我为什么不能?
于是,刘瀚阳开始了魔鬼式的朗读训练。他每天躲在租来的小屋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朗读。他觉得自己的嘴巴是一把生了锈的斧头,他这样拼命地读,就是磨它、用它,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将它磨得锃亮锋利。他记得诗人白居易读书读到“口舌生疮”,他读到最后嘴里也起了好多个泡。两个月后,他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嘴巴和舌头灵活多了。他特地走到外面去找人问路,发现自己的表达流利多了,他又给几个朋友打电话,竟然没有明显的口吃。他兴奋得不顾路人的侧目,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狂跳。
五个月后,刘瀚阳站在了公交车上,当着一车陌生的乘客进行了演讲,这就是前文出现的那一幕。
两年后,刘瀚阳在《中国电子报》担任一名记者,常常奔波于采访一线。四年后,他在上海创立了口才培训中心。到2011年,他的口才培训中心已成为上海知名的口才培训机构。
刘瀚阳常对学生们说,科学家们将一只跳蚤罩在玻璃罩里,起初跳蚤总是奋力跳起,以摆脱束缚,但是结果总是碰壁而回,之后跳蚤就不再跳了,就算人们撤去了玻璃罩,跳蚤也不跳了,最后,这只跳蚤就可能永远困死在自己内心的玻璃罩里了。所以,我们在碰壁之后,不要被惯性思维束缚而选择放弃,而要继续勇敢尝试,总有一次,我们会跳出人生的玻璃罩。就像他自己的22岁生日礼物,如果没有那次勇敢的尝试,他可能早已困死在绝望的人生沙漠里了。
(薛钢、张源荐自《做人与处世》2012年第12期图:贾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