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利汉
折扇在收藏界被列入杂项收藏之中,在折扇收藏日益升温的今天,什么样的折扇更具有收藏价值,成为初涉此道的收藏者最关心的问题。
明清以来,文人墨客和王孙贵族以拥有品质上佳的折扇为时尚,而名家也喜好在扇面上题字作画,因此古董折扇可以看作是艺术的载体,其艺术价值自然不比书画作品逊色。一把折扇,主要由扇骨和扇面两部分组成,扇骨考究的制作工艺,体现出工匠的高超技艺:扇骨上精到的雕刻艺术,体现了精细雅致的艺术风格绘制、雕刻者巧夺天工的技艺;扇面上气韵丰沛的书画,提升了扇子整体艺术魅力。
评判一把折扇的价值,首先要看扇骨的造型、材质、镶嵌等工艺。目前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折扇,扇骨以竹、木为多。即使有紫檀、乌木等较好的材质,甚或象牙、玳帽之类,但内行还是普遍喜欢竹折扇。竹材看似普通,但其柔韧性和坚硬度却胜过能入扇骨的其他材料。折扇本是文人学士的“怀袖雅物”,讲究的是“风雅”两字,所以虽有以紫檀木制作的,但常常被视为“俗气”。
竹扇骨中以玉竹骨的使用最为普遍,它如玉般晶莹剔透,尤被文人雅士所青睐,竹色蜡黄而玉润,丝纹纤细而挺秀,清新秀美,本于天然。除了讲究扇骨的材料,制扇技艺从扇骨外观造型上也能看出分晓。
雕刻是扇骨装饰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手法,尤其对竹骨而言。扇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单独的收藏品类,雕刻工艺不能不说是藏家看重的一个方面,扇骨雕工的精与粗,内容的雅与俗,是否出自雕刻名家之手,这些是关乎扇骨档次的关键,也是赏析和估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刻面,是书画家与技艺人员合作施展才能最佳的地方。在如此狭窄的扇骨部位,既小而又要雅,难上加难。技艺人员要根据书画内容,采用雕刻技艺,或透雕、浅雕、阴刻,或阳文留青竹刻,处处要见刀功才思。
经过艺术装饰的扇骨,特别是刻边,附加了文化内涵,提升了它的艺术价值,如是名家所作,物以人重,就会成为传世珍品。
扇面是折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扇面的书画内容更是判别折扇价值的重要依据。中国艺术大师都有题扇画扇的喜好。在南宋时,扇面已作为绘画的载体之一。明代时,苏州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书画作品中,就有很多折扇书画,皆为国宝。近现代的恽寿平、郑板桥、石涛、任伯年以及齐白石、张大干、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在扇子上留有遗迹。眼下,这些名家题字作画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价值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元。
画家之画扇面,书法家之写扇面,工艺家之雕扇骨,一把小小的扇子,融入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如果再加上与之相关的扇坠、扇袋,折扇的价值就更多面了。
而这些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市场上也不乏造假之作,比如用老扇骨进行雕刻或者用老宣纸进行作画的假古董,需要收藏者小心辨认。有志于折扇收藏的人平时要多交流多看专业书,才不至于上当受骗,更要学习字画、金石知识,才能在折扇之中鉴别精品。
(责编: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