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山区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2012-04-14 18:34:52庄才宝王建民张洪芳
山东水利 2012年2期
关键词:沂水沂水县经济林

庄才宝,王建民 ,张洪芳

(1.沂水县跋山水库管理处,山东 沂水 276400;2.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山东 滨州 256600)

沂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境内大小山头1 941个,山丘面积15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62.3%。因此,搞好山区开发,已经成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沂水十年九旱,水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山区开发和农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全县各级围绕山区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收到了明显成效。而2011年的严重春旱,却使全县近2/3的水利工程因水源枯竭而不能发挥作用。结合近年来山区开发经验,对全县山区开发作一粗浅的剖析和探讨,以期对今后山区开发提供借鉴。

1 山区开发的现状

近年来,沂水县立足实际,把山区开发作为群众发展经济的根本措施来抓,使整个沂水的山河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山区开发取得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272元,是1990年的8.5倍。特别是县里确定“一抓治水,二抓经济林果”的开发思路,深入开展“水利改革建设年”和“林果开发管理年”活动以来,按照“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开发与管理并举,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整个山区开发在规模气势、标准质量、效益发挥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05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投入7.6亿元,完成水利工程22 360项,治理沟、河道112条、320 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0 km2;新开发经济林果3.2万hm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8.5%。比80年代初期提高了17%。

2 存在的问题

沂水县连续多年的山区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宏观上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森林覆盖率偏低,林业资源总量不足。全县有林地面积仅为5.07万hm2,森林覆盖率为38.5%,经济林2.4万hm2,果树林亩产仅808 kg,且品种落后,结构不够合理,总体经济利益也不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还有近1/2林地面积未开发植林,山区开发的潜力十分巨大。

2)水土流失还十分严重。据水保部门的统计,目前,全县尚有水土流失面积986 km2,占总面积的42.8%。每年水土中流失的氮、磷、钾等元素占全县肥料施用量的42%,其总量超过一个中型化肥厂的年产量。

3)水利工程抗自然灾害能力比较脆弱。近年来搞的一大批水利工程在抗旱防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开发的“瓶颈”问题。沂水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降水量722.8 mm,且降水多集中在 6、7、8月,从而造成沂水十年九旱和春旱、夏涝秋又旱的特点。水利工程虽然很多,但由于上游水土流失还比较严重,水源涵养不足,夏季过多的雨水大都随地表径流流失挥发,真正到了干旱时候,无水可用。2011年百年不遇的春旱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据水利部门的统计,2011年的严重干旱使全县境内45条比较大的河流断流,占已治理河道总量的83%,有6 000多眼水井枯竭,共计有2/3的水利工程难以发挥作用。同样,遇到暴雨,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水土保持差,泥沙俱下,淤滞河道,也会降低河道使用寿命。

从山区开发工作看,目前还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1)重水利工程轻生态绿化。筑堤拦坝,效益直接,但往往忽视了整个荒山植被的绿化。2)重经济林果开发轻水保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植树造林中,不能正确实施林业规划,片面强调经济效益,有的甚至毁掉防护林发展经济林果。3)重开发轻管护。当前,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重造轻管,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据调查,目前全县山区林木3年保存率不足40%。同时,林业执法力度不够,执法难问题的存在,也助长了乱伐滥砍风气。4)重河渠下游治理轻上游沟道治理。这种现象大都集中在河道中下游和城镇驻地,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急功近利、舍本求末的做法。

3 山区开发思路

据有关业务部门进行的蓄水效益分析,每亩水保林可以涵养水源40 m3,如果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仅林木涵水量就能达到5 000万m3,相当于500座小(2)型水库。另外,有了良好的植被绿化,整个山区可实现“平时流清水,汛期无浊流,常年水长流”,提高山区林木覆盖率,涵养水源,搞好水土保持,改善山区生态环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山区群众提高经济收入的根本出路,也是沟河治理的根本所在。

在山区开发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长短结合原则。山区开发要做到长期规划与近期开发相结合,长远目标与眼前利益相衔接,全局与局部相兼顾,长抓栽树短抓治水,长短结合不松劲。一旦规划确立,必须按规划实施。2)统分结合原则。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对已有的公益林,还没有承包到户的,要由集体统起来;对商品林,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和有关要求灵活对待。3)顺序开发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自上而下,先水保、防护林后经济林,推行“山顶松槐戴帽,山腰果树缠绕,山脚高产高效”的模式。4)效益统一原则。在开发过程中,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一致,以经济林带水保林,用水保林护经济林,把水土保持、生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5)规模开发原则。山区开发必须坚持适度规模开发,形成规模优势。

4 对策措施

1)科学规划,强化宣传,大力实施“绿色沂水”工程。一是要深入调查摸底,对全县宜林宜草荒山丘陵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对未绿化荒山、地块或者需要退耕还林的地块面积、土壤特性、适宜林木情况详细登记造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二是深入宣传发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大搞山川绿化。三是全面实施“绿色沂水”工程,根据沂水的实际,对有关任务进行细化、量化,使开发计划更具有操作性。

2)完善政策,明晰产权,调动开发积极性。一是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政策。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落实有关山区开发的政策,在承包期限、资金扶持、土地流转、服务保障等方面再放宽、再完善、再优惠。二是要深化山区开发产权制度改革,要深入推行“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权、用活使用权”为主的“四荒”和“小农水”水利工程产权改革,谁投资,谁受益,将山区开发纳入市场化、法制化的轨道,实现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目的。三是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建立起一个上级拨一块、财政补一块、集体出一块、群众投入一块、开放市场引进一块、拍卖回收一块的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规模开发,分类施治,大力推广科学的山区开发模式。一是要继续推广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开发模式。二是积极探索山区资源优化配置新形式。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施治。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实行分类施治。具体来讲,就是“保、造、还、封”4个字,坚决杜绝毁水保林发展经济的短期行为。

4)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动山区开发迈上新台阶。山区开发,水保为先;水保工作,植树为先,好的生态环境也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各级领导要从新的高度、新的角度来认识山区开发,来指导山区开发。

猜你喜欢
沂水沂水县经济林
莫等闲 山东沂水
当代作家(2023年5期)2023-07-10 09:53:31
浅析沂水油顶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西农经(2020年4期)2020-04-07 03:35:40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红土地(2018年7期)2018-09-26 03:07:24
沂水公路“一心为公 一路当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43
山东省沂水县东土沟钛铁矿矿床成因浅析
多措并举依法履职 不断提高档案依法行政水平
办公室业务(2016年5期)2016-05-14 01:37:03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 齐鲁大地诸侯小国大发现
大众考古(2015年9期)2015-06-26 07:58:26
山东省沂水县电子商务环境下粮食物流发展策略探讨
森林工程(2015年5期)2015-02-28 15: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