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山西省汾河水库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06)
混凝土施工管理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所需编订施工计划,确保技术实行合理有序,避免发生不合理的计划现象。
为了对将来生产经营活动有一个合理适当的安排,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所需制定相关计划,并确保各计划间形成相互制约与依存的体系,在编制计划时应结合成本、质量及进度来制定,并且所有计划都以预期目标为指标对具体内容标准进行规范,而各指标又统一成为科学的指标体系,这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管理计划的重点与关键。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管理的加强,即是合理科学地制定出计划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总体的施工安排。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管理,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出客观科学的计划安排,为整个计划体系的合理运作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具体施工工序合理有序进行,使成本、质量及进度三方面的控制得以有效实现,在提高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并促进其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预定目标为切入点而制定的计划,可以根据计划创造有利条件,有效保证计划安排的合理性,使工程施工各工序都能按计划有序进行并完成。在实际施工中,要充分考虑突发情况的发生,而在按计划进行施工时,应对工程要求与目标有准确认识并控制好施工各方面需要,确保计划发生变化时仍能连续稳定地施工。
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施工工艺技术要点及方法,技术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与关键。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工程、安装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温度控制等工艺技术都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及工程的经济高效、安全可靠。技术管理是混凝土施工管理的重点,包括对人才、设备、资料、规程等技术要素的管理,以及对技术学习、计划、运用、开发改造与评价等技术活动的管理。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发挥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技术自身水平方面,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技术管理上。
技术管理对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认真对待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解决,尤其是技术交底、技术开发以及质量检验等方面的问题。技术交底不彻底,会使施工人员对整个施工状态认识不到位,无法避免或发现突发事故,或在事故发生时解决不力,为后续施工造成隐患。如果技术开发不积极,将对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工程施工造成不良影响。若质量检验不合规范,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需要强化责任制,奖罚明确,强化业绩考核制,提高施工管理及施工质量。同时,要注重技术改造与创新,从降低投资成本、缩短施工工期以及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入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施工安排,并充分利用合理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有效提高工程施工工艺水平,为实现工程施工的节能降耗、经济高效以及安全可靠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
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的关键在于全面的质量管理,就是对施工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管理,实现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此,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将传统的事后检验结果管理变为预防为主的过程及因素的管理,将传统分散管理模式转变为全面综合的管理模式,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质量控制措施。
强化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有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出发,加强对基础施工的质量管理。对此,应通过宣讲、培训等方式,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基础施工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将施工质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加强对施工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及进度控制的有机统一,做好成本预测工作,有效降低工程投资成本,并按照编制的成本预测计划,合理优化具体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技术、管理、组织等水平有效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工程施工的经济高效。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管理中,应加强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本管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综合提高混凝土施工管理质量,为施工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管理是保障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为水利建设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在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及国民经济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