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华,颜 艳,虞丽娜
(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江苏 盐城 224005)
“吃猪肉比吃蔬菜还要便宜”,这是当前全国许多地区老百姓对猪肉价格下跌最直接的反应。2012年生猪价格并未象很多人年初预测的那样,随着5月的到来而进入上升通道,统计监测的数据显示,生猪和猪肉价格仍在“探底”。一些地区养殖户开始出售能繁母猪,很可能为后市生猪价格波动又埋下伏笔。
1.1 猪价“跌跌不休”,肉价并未明显下降 2012年春节后,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影响,生猪价格“跌跌不休”。5月20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跌至每千克13.69元。按理说,生猪价跌了,肉价也应该跟着下降。但价格调查监测资料显示:直接影响CPI的猪肉零售价与生猪出栏价的联动性并不完全一致。肉价随着猪价下调的同时,猪肉零售价格依然坚挺。自去年9月以来,全国生猪出栏价已由高峰时的每千克19.56元,下降至5月20日的13.69元,降幅已经超过了30%,猪价已基本跌回到2011年初的水平。与此同时,全国猪肉零售价格由去年9月高峰时的每千克28.79元,下降至今年5月20日的25.2元,降幅约为12.5%,但仍比去年同期高13%左右。和生猪价格相比,猪肉零售价格反应明显滞后。
1.2 生猪存栏略有减少,能繁母猪仍居历史较高水平 2011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增长较快,养猪户大都盈利,这也吸引了不少养殖户从2011年11月至12月开始大规模养殖,加之猪病形势较为平稳,成活率较高,造成今年生猪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3月份生猪存栏46167万头,同比增长5.46%,能繁母猪存栏4954万头,同比增长4.04%。2012年5月16日,农业部公布了2012年4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4月份生猪存栏较上个月增加0.3%,比去年同期增加5.5%,其中,能繁母猪与上月量持平,较去年同期增加6.4%。
从生猪生产关键要素来看,全国能繁母猪仍保持较高水平,如不发生重大疫情,则能保证后期生猪生产发展动能。
1.3 猪粮比价跌破调控生猪市场预案中的盈亏平衡点,进入“蓝色区域” 2012年初以来,国内玉米、饲用小麦、豆粕价格逐月走高,目前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猪肉及禽蛋价格持续走低。饲料用粮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养殖成本,令养殖收益下降,养殖业也从去年的盈利高峰跌入亏损的困境。4月初猪粮比跌破了6∶1的盈亏平衡点,标志着生猪养殖已经步入亏损区间。数据显示,5月18日全国玉米批发平均价格2.464元/千克,环比上涨6%,较年初上涨5.8%,同比上涨19.6%,较2011年9月28日的历史高点低1.4%。同期仔猪价格也在持续攀升。另外,油价上涨、雇工工资提高、水电费以及防疫费用增加等均推高了养殖成本。5月20日猪粮比价已跌至5.56∶1,同比下跌1.34个百分点,已低于调控生猪市场预案中的盈亏平衡点。根据国家发改委出台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规定,当猪粮比价在 6∶1~5.5∶1 之间,表明生猪价格出现轻度下跌,处于“蓝色区域”,生猪生产效益下降,政府要适度采取措施。
根据往年的猪价情况分析,端午节将是猪价的分水岭。往年端午节前猪价都还比较稳定,端午节之后才会出现波动。目前因为生猪价格下跌,不少猪农正“囤积”生猪等待好价钱,接下来生猪出栏可能还会增多,生猪供应依然充足,价格仍有继续下降的空间。有数据显示,2012年3月底全国千家养殖企业生猪总存栏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且能繁母猪存栏比例高达10.66%,预示后期生猪供给充足。仔猪存栏比重32.98%,较2月底、1月底分别下降0.32和0.19个百分点,预示7月份育肥猪供给量较五六月份小幅下降。
目前来看,饲料用粮价格上涨趋势还在持续。但是,随着饲料用粮供给的增加,饲料价格存在着回调的可能。5月底之后,全球小麦丰产上市,小麦供应增加趋势明确。在全球理想的天气下,全球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长令增产预期得到强化,国内大豆供给也将随着国内临储库存的轮出而增加。随着供给的增加,国内饲料用粮市场供需趋紧的状况将有所改善。
总体来看,在全国生猪存栏增加的背景下,若不出现严重疫情,2012年猪价整体低于2011年,生猪养殖全年可实现盈利,不会出现大面积宰杀母猪现象。预计在这轮生猪抛售风波过后,生猪出栏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或将支持生猪价格出现反弹。生猪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和饲料成本两大因素。受到人工成本及饲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猪价不可能一路下跌。按目前的形势来看,七八月份是传统消费淡季,猪价有下跌可能,加上饲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增加,导致养殖利润进一步压缩,养殖企业可能出现亏损。建议养殖户保持理性补栏,控制存栏量,防范价格下跌带来的经营风险。9月份后,随着天气转凉、节日增多,猪价有望小幅回升。11~12月份很可能是今年的峰值。但全国均价上涨的可能性仍然较为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