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救治的护理体会

2012-04-10 17:49:52黄泽虹李素玲林秋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尿激酶急诊科心电图

黄泽虹 李素玲 林秋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同时可伴血管痉挛,使血管腔明显狭窄甚至完全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出现心肌坏死。临床出现胸痛、胸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其发病危急,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经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死亡率取决于患者到达急诊科至送入介入室开始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是否小于90 min[1]。早期、及时、有效的救治与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我科对200例ACS患者急诊救治过程的抢救护理进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ACS患者200例,均来自于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男120例,女80例。年龄36~8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6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8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52例。临床表现胸闷、剧烈胸痛呈压榨感、呼吸困难、大汗、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少数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和实验室检查按照ACS的诊断标准而确诊。

1.2 急救护理

1.2.1 急诊科分诊护士对缺血性胸痛(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等)主诉的患者做快速评估,简明而有目的地询问病史。迅速完成全导心电图描记,ST-T的动态变化是不稳定心绞痛(UA)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最可靠的心电图表现[2],这是最重要的急诊检查。心电图一旦可疑,再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给予紧急有效的救治。

1.2.2 立即保持绝对卧床,禁止进行任何活动以减少心肌耗氧量。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

1.2.3 双鼻导管持续4~6 L/min氧气吸入,以改善缺血心肌的氧气供应,从而限制梗死范围的扩大。

1.2.4 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阿司匹林300 mg嚼服,予有效止痛剂(如吗啡、盐酸哌替啶)等。但对血容量减少或低血压者禁用。

1.2.5 建立左上肢静脉通道,留置外周静脉套管连接三通接头并留取血液标本做相关的血常规、血型、急诊生化、血糖、出凝血功能、心肌酶、血肌钙蛋白。此后评估是否静脉使用硝酸甘油,如需要静滴硝酸甘油时,应用输液泵控制滴速10~20 μg/min,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速度。

1.2.6 根据评估适合静脉溶栓治疗的予以尿激酶50万U加入生理盐水40 ml进行静脉推注,尿激酶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在30 min内完成。目前,我国使用最广的溶栓剂是尿激酶,治疗脑梗死有效率为86.7%[3]。

1.2.7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患者的危险分层评估,核对患者身份,戴手腕带,更换病员服,行术前准备等。同时,做好转运前的准备,交代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取得患者与家属的合作[4]并在同意书上签字。在病情稳定后,转送入院进一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术(PCI)等。

2 结果

(1)本组ACS患者均给予扩冠、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有70例适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有50例在病情稳定、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由患者到达急诊至送入介入室时间基本控制在50 min内。(2)本组200例患者中有187例痊愈出院,达标率占93.5%,有13例患者在发病后4~24 h内死亡,不达标率占6.5%。

3 护理体会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急诊参加抢救的护理人员,在对ACS的危险分层、诊断、治疗、观察和监测病情、转送、收治以及病情的随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5,6]。本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及时的心电图检查、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化验,以及根据临床症状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的30 min内基本完成了分型诊断并配合医师采取积极的抢救。患者到达医院之后,护士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做处理,而是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对病情做出判断[7]并配合医师采取积极的抢救,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照顾,使病情得以缓解。而为了提高急救的护理质量,急诊的护理人员必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提高护理急救配合的质量,使广大患者得到良好的救治及护理。

急诊护理人员在救治ACS患者中除了承担必要的紧急抢救治疗外,还应该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及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各种急救工作。向家属做好一些必要的解释工作,减少他们的误解和顾虑,保证急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ACS患者恢复后均采用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戒烟,吸烟不仅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也是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再梗死的危险因素。高美玲[8]报道,在心肌梗死后17个月中,戒烟者较继续吸烟者再梗死率减少45%。在3年后,戒烟者较继续吸烟者因心脏原因死亡及再梗死明显降低。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有散步、保健操、打太极拳等。告知患者可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避免剧烈活动、竞技性活动、活动时间过长。

[1]何 庆主编.危重急症抢救流程解析及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1 -105.

[2]刘唐威,李 浪.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危险分层[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6 -9.

[3]张发梅,梁东良,张 营,等.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4):414-415.

[4]张耐存.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师,2009,7(47):178 -179.

[5]Siebens K,Moons P,De Geest S.et al.The role of nurses in a chest pain unit[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07,6(4):265-272.

[6]Kucia AM,Stewart S,Zeitz CJ.Continuous ST-segment monitoring:a non-invasive method of assess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 Cardiovasc Nurs,2002,1(1):41-43.

[7]陈 凌,李 芸,区梅芳,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10):937 -938.

[8]高美玲.2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08,21(1):57 -58.

猜你喜欢
尿激酶急诊科心电图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思考心电图之176》
心电与循环(2021年3期)2021-06-03 07:49:40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9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0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