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萍,颜 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60)
肠易激综合征(IBS)为一种与胃肠功能改变有关,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据北京协和医院报道,1996年北京市城乡18~70岁的普通人群调查结果,具有IBS症状符合Manning标准的人群患病率为7.01%,以18~30岁年轻人较多见,其中就医者仅占20%。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从心身角度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举例报道如下。
张某,男,40岁。初诊2010年9月14日。患者从2009年1月开始出现腹泻,日行2~3次,乏力伴心烦,早醒。于2009年4月在人民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炎,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现患者纳可,消瘦,早醒,舌暗苔白,脉弦。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中药汤剂以疏肝解郁、健脾化湿为主,处方:茯苓30 g,石榴皮30 g,莲子肉10 g,藿香10 g,砂仁10 g,炒薏苡仁30 g,炒扁豆10 g,山药30 g,木香6 g,升麻5 g,柴胡10 g,白芍10 g,赤芍10 g,郁金10 g,泽泻30 g,炒芡实30 g。水煎服,150 mL,日2次口服。2)西药:以抗抑郁抗焦虑治疗为主,予黛力新10.5 mg,日2次口服,罗拉0.25 mg,日2次口服,0.5 mg,每晚1次口服,氯硝西泮2 mg,每晚1次口服,舒必利0.1 g,日2次口服。9月21日复诊,患者症状减轻,大便每日2次,但已成形,纳可,寐可,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效不更方,中药续予原方7剂,西药调整用量,氯硝安定改为1 mg,每晚1次口服。3诊:9月28日,患者大便日1次,夜寐欠安。中药汤剂加合欢皮30 g,五味子10 g以安神助眠,西药续服。4诊:10月12日,患者诉一般情况可,大便日一行,成形,纳可,夜寐尚可,舌淡苔白,脉弦。中药汤剂续予原方7剂,西药调整罗拉为0.25 mg,日1次,0.5 mg,每晚1次,氯硝西泮为0.75 mg,每晚1次口服。5诊:10月22日,患者诉情绪可,大便黏滞,夜寐多梦,舌红苔薄黄腻,脉弦。中药汤剂加白术10 g,桂枝10 g,西药调整用量为黛力新10.5 mg,日2次口服,罗拉0.5 mg,每晚1次口服,舒必利0.1 g,日2次口服,氯硝西泮0.5 mg,每晚1次口服。6诊:10月26日,患者大便正常,情绪稳定,夜寐多梦,舌淡苔白,脉弦。中药汤剂续予原方7剂,西药调整用量为黛力新10.5 mg,日2次口服,罗拉0.25 mg,每晚1次口服,舒必利0.1 g,日2次口服,氯硝西泮0.5 mg,每晚1次口服。
IBS病因尚不明确,但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予精神、神经因素相关。IBS患者精神心理异常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普通人。有研究表明,精神紧张可以改变肠道的mmc,精神刺激对IBS病人比正常人更易引起肠动力紊乱。
现代神经生理学认为IBS患者的肠道对于张力和多种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另外有研究发现应激可引起大鼠功能性结肠动力紊乱,同时发现应激后一些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增加,说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参与应激所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反应过程。以上精神、神经因素与IBS的关系,支持目前认为IBS是属于身心疾病类胃肠病的观点。中医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腹泻”范畴,其机制主要为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病位在肝脾,故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化湿[1-2]。
笔者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从心身医学的角度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比较单纯应用抗胆碱能药、止泻剂等药从根本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能取得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亦可降低复发率。
[1]张大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8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97.
[2]罗廷威,陈淑婉.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肠功能紊乱86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