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亮 ,尚雪梅 ,王 煜 ,李 涓 ,韩景献 ,于建春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名中医韩景献教授工作室,天津 300193;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天津 300193;4.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受累骨骼肌的极易疲劳和休息后一定程度的恢复。现代医学多采用抗胆碱酯酶类药物改善症状,但作用时间短,疗效不稳定,且激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停药后易复发[1-5]。笔者在跟随吾师韩景献教授临床中,曾采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收效良好,举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25 岁,2010年7月9日初诊。1年前,怀孕时,出现双上眼睑无力下垂,朝轻暮重,就诊于当地医院,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予以泼尼松、新斯的明及其他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疗效甚微。病情逐渐加重并逐渐出现四肢乏力,周身疲倦症状。刻诊:患者神清,精神可,营养中等,双上眼睑下垂,双上眼睑疲劳试验(+),眼球运动欠灵活,时有复视。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减低。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中医诊断:睑废。治疗:针刺。主穴:膻中、中脘、气海、合谷、外关(双)、血海(双)、足三里(双)。操作方法:膻中,针尖向上斜刺0.2~0.5 寸,中脘,直刺1.5 寸,气海,直刺0.8~1.0 寸,合谷,直刺0.5~1.0寸,血海,直 刺1.0~1.5 寸,足三里,直刺0.5~1.0寸,上述穴位均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30 s;外关,直刺0.5~1 寸,施平补平泻捻转手法30 s。配以精明、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百会、四神聪、阳陵泉、太溪、太冲。隔日1 次,留针30 min。
2010年7月12日2 诊:双上眼睑下垂症状未有明显改善,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明显改善。继续予以针刺治疗,隔日1 次。半月后随访,患者双上眼睑疲劳试验时间延长,四肢肌肉肌张力较前增高。3 个月后随访,患者双上眼睑未见下垂,疲劳试验(-),但患者诉用眼过度时,仍然会出现双上眼睑下垂。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嘱继续针灸治疗。
吾师认为,该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三焦气化失司,中阳不足,脾气虚弱,则眼睑抬举无力(上眼睑为肉轮属脾);气血化生不足,不能充养四肢百末,故肌肉痿弱无力。治疗上当先天后天并补,重调三焦,吾师所创“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寓意正在于此:膻中,居上焦,调理积于胸中之宗气以贯心脉,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中脘,居中焦,调理中焦,促进脾胃受纳腐熟水谷进而转化为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气海,居下焦,调动肾中元气,温煦推动中焦脾胃的运化腐熟功能,并得水谷之气的滋养,出于上焦,与肺吸入的清气相合。加足三里,取“治痿独取阳明”之意;加血海,疏调周身血气的运行与输布;加太冲以涵养肝气,濡养肝及筋目,调节血量以促进运行与输布。三焦通,则气血和,筋脉有所荣,则痿除病愈[6]。
[1]梁涛.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8):134-136.
[2]李莉,李莉华.重症肌无力36例临床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8):496-497.
[3]陈斌.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4):519-521.
[4]魏涛.12例老年人重症肌无力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3):93.
[5]陈英石.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及治疗[J].内科,2011(3):261.
[6]韩景献.“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论[J].中医杂志,2008,4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