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和脉降浊法治疗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经验总结

2012-04-01 01:58:29陈兴娟指导杨传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杜仲肾虚微量

陈兴娟,指导:杨传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杨传华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高血压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主要从事高血压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相关科研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系疾病的中医研究。在临证治疗中,杨传华教授主张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发扬中医各流派的不同优势,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突出中药改善证候以提高生活质量的独特优势。在治疗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时,常选用自拟补肾和脉方加减治疗,疗效显著。笔者随杨老师门诊学习,初步整理其运用补肾和脉降浊法治疗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 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证治思路及方药运用要点

高血压肾损害是因长期高血压累及肾脏而导致的,以肾小球硬化为特征的靶器官损害。目前我国有高血压病人近2亿,因高血压导致肾损害患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如不积极干预,最终可导致慢性肾衰竭,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早期防治高血压肾损害并延缓其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研究[1]证实,尿微量白蛋白是监测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重要观察指标,是临床评价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常用指标。西医治疗高血压肾损害药物费用高,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中医药降低蛋白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在降低尿蛋白的同时还可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稳定疗效,具有独特的优势。

1.1 中医辨证 高血压肾损害按其相关临床表现,属“眩晕”“腰痛”“水肿”“尿浊”等范畴。杨老师分析其病机辨证:可有肝郁脾虚,痰湿壅盛,肾虚不固,阴虚阳亢,血瘀阻滞等。本病实责之血瘀、痰阻、湿滞;虚则为脾、肝、肾亏虚,功能失调,发病过程中多虚实兼杂。肾虚不固为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常见证型,老年患者诸脏腑功能衰退,肾精亏虚,肾虚不能固摄,清浊不分,导致精微外溢所致。临床可见腰酸、夜尿频多、蛋白尿等。进一步发展,可致五脏俱虚,瘀毒横逆,出现浮肿等肾功能不全症状。与中医“年老肾虚”“久病肾虚”“久病入络”“瘀阻肾络”有相通之处。

1.2 方药运用要点 长期高血压患者,肾气虚,不能固摄精微,早期尿中可见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体内的代谢浊物不能排出体外,溢于皮肤、腑腔而出现尿少、四肢重着、水肿,阴浊上逆则头晕目眩,虚损日久则乏力、腰膝酸软,表现出气弱、肾虚、血瘀,以及阴浊滞留的病理特点。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虚不固,气弱、肾虚、血瘀的病理特点,杨老师常选用自拟补肾和脉方加减,补肾益气,降浊,调补阴阳。方药选用主要是补肾和脉方加减,兼有痰湿者加陈皮、半夏、白术;兼有瘀血者加丹参、红花;兼阳虚甚者加肉苁蓉,炮附子;阴虚甚者常加用枸杞子、女贞子。

补肾和脉方中黄芪有利尿、减少蛋白尿的作用;黄精、茯苓健脾益气,以滋生化之源,并加强祛浊之力;久病损及肾,肾的固摄、气化、开合功能失常,炒杜仲、淫羊藿、怀牛膝、熟地黄具补肾强腰膝活血通络复脉之效,使血管病变得以修复,血脉复通,肾及其他脏器的灌注改善,起到改善肾损害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云:“杜仲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亦是佐证杜仲确有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大黄、泽泻具有化浊、排出体内的代谢浊物之效,《药性论》述:“泽泻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现代药效学研究表明大黄可抑制肾小球系膜增殖,加强血管内皮损伤的修复,改善肾受损的代谢;川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和脉,降浊祛瘀。补肾和脉降浊切中病机,补肾使肾之精气充盛,和脉则血脉调畅,降浊使瘀祛新生,则藏精、主水、气化各司其职。在临床上应用补肾和脉降浊法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效果显著。

2 病案举例

李某,女,67岁,眩晕12年余,伴乏力半年,于2010年5月12日来诊。患者1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眩晕,血压170/100 mmHg,曾就诊于当地医院,口服利血平,控制一般。现症:眩晕,神疲乏力,耳鸣,视物模糊,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自汗,双下肢轻度浮肿,纳眠可,夜尿3次,大便可,舌暗红,舌下脉络瘀曲,苔微黄,脉沉弦。查体:精神不佳,血压166/90 mmHg,心率78次/min,律齐。尿微量白蛋白610 mg/L。既往史:冠心病病史6年余,心电图示:ST-T改变。辨证属肾虚不固,兼有阴虚火旺。治宜补肾和脉降浊,佐以滋阴清热利水。方选补肾和脉方加减:熟地黄12 g,生黄芪30 g,桑寄生30 g,黄精15 g,炒杜仲15 g,怀牛膝15 g,淫羊藿15 g,女贞子18 g,泽泻30 g,茯苓18 g,益母草18 g,牡丹皮12 g,川芎15 g。水煎服,日1剂。服15剂后2诊,诸症均有减轻,仍见乏力倦怠,舌暗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加红花9 g,山药12 g,夏枯草15 g。继服15剂后3诊,自汗,五心烦热症状时有出现,去熟地黄、淫羊藿、炒杜仲、黄精等温阳药物,加知母9 g,黄柏12 g,大黄6 g加强滋阴清热泄浊。尿微量白蛋白158 mg/L。2月个月后复诊,患者诸症均已明显减轻,继服中药巩固,实验室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已在正常范围。

3 结语

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高血压病史通常达5~10年甚至更久,符合中医学“久病及肾”的观点。初步回顾2010年3月-10月,门诊高血压肾损害患者20余例,在严格控制血压和调整生活方式干预下,辨证治予中医药治疗后,蛋白尿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6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恢复到正常范围,说明中医药治疗对高血压病肾损害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症状多样,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多个脏腑,虚实证候夹杂,准确的辨证,合理处方,是治疗的关键。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肾损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结合现代先进实验方法与中医药研究,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肾损害的研究必然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中医药治疗在高血压肾损害的防治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89-790.

猜你喜欢
杜仲肾虚微量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透视“肾虚综合征”
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当归药对中5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8期)2018-08-29 01:28:14
肾虚是种文化病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略阳杜仲
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12-01 05:35:28
殃及池鱼
周末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