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在颈神经丛阻滞术中的应用

2012-03-28 01:21:05张萱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颈丛咪达唑仑心率

张萱

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在颈神经丛阻滞术中的应用

张萱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颈神经丛阻滞术中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颈神经丛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0例,随机均分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A组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B组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地佐辛150μg/kg,观察手术进行5 min、10min、3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与镇静、镇痛评分。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中BP、HR比较平稳,R和SpO2无明显变化,镇静镇痛作用完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遗忘作用好,90%病人对手术麻醉满意。结论:地佐辛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颈神经丛阻滞行镇静、镇痛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地佐辛;咪达唑仑;颈神经丛阻滞;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常采用颈神经丛阻滞麻醉(以下简称颈丛阻滞麻醉),手术要求病人意识存在并能够随时回答提问,以防喉返神经损伤。颈部手术采用颈丛阻滞麻醉时,如麻醉阻滞不完善,加之体位因素及手术牵拉可导致病人紧张、焦虑,致使血压、心率升高。地佐辛是新型强效阿片类镇痛药,静注后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副作用少、耐受性好、药物依赖性低等特点。2010年8月—2011年6月我们采用地佐辛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颈神经丛阻滞,取得了良好的辅助麻醉作用。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甲状腺瘤次全切摘除术患者80例,男22例,女58例;年龄23岁~65岁,平均44岁,体重44~75 kg,平均60 kg。无长期服用镇静镇痛药物史,无嗜酒史,无呼吸循环及精神病史。ASA I~Ⅱ级,手术时间1~2.5 h。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肉注射咪达唑仑2~3mg。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开通静脉通路,监测RR、SpO2、HR、BP。均以颈椎C3、C4横突作穿刺点,行单侧颈深丛阻滞。当穿刺针抵达C3及C4颈椎横突后,一次性注入所需局麻药。然后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作穿刺点,行双侧颈浅丛阻滞。局麻药配方:1%罗哌卡因20 mL、1%利多卡因10 mL。深丛每点5mL、双侧颈浅丛各10mL。切皮前5 min缓慢静注镇静、镇痛药,A组(对照组):咪达唑仑0.04 mg/kg;B组(观察组):咪达唑仑0.04 mg/kg、地佐辛150μg/kg。

1.3 观察与评估 分别记录手术进行5 min、10 min、3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镇痛评分,以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警觉与镇静评分法(OAAS法):⑴5分,对正常语调唤名反应灵敏;⑵4分,对正常语调唤名反应淡漠;⑶3分,仅对大声或反复高声唤名有反应;⑷2分:仅对轻拍打患者肢体时有反应;⑸1分,对推动患者无反应。镇痛评分采用VAS:0分为无痛,10分为无法忍受的剧痛。其中VAS≤3分为镇痛满意;3<VAS≤5为基本满意;>5分为镇痛较差。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用±s表示,采用组间t检验,对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A组由于手术刺激,术中BP升高、HR增快,而B组术中BP、HR较平稳,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虽然咪达唑仑与地佐辛对呼吸有轻度抑制作用,但在面罩吸氧情况下,R和SpO2变化不明显(P>0.05),SpO2均能维持在95%以上(表l)。

表1 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呼吸及SpO2改变(±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呼吸及SpO2改变(±s)

注:与基础值比较,aP<0.05;与A组比较,bP<0.05

基础值5min 10min 30min 手术结束BP(mmHg) A组B组HR(次/min) A组B组R(次/min) A组B组SpO2(%) A组B组88.3±7.9 89.4±8.4 101.6±5.5a82.6±7.5b103.7±8.1a85.5±6.9b98.5±6.8a86.8±8.7 92.2±6.5 88.2±7.4 75±13 78±11 87±10a76±9b88±11a77±10b86±9a78±12b78±11 76±8 18±5 17±6 19±6 16±8 18±7 17±5 18±6 17±7 18±7 17±6 98±1 98±1 98±2 98±2 98±2 98±2 98±1 98±2 98±2 98±1

2.2 镇静镇痛评分 术中B组清醒合作,与A组相比镇静评分差异无显著(P>0.05)(见表2)。B组镇痛作用完善,与A组相比镇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术中镇静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镇静评分比较(±s)

n组别A组B组40 40 5 min 4.8±0.2 4.4±0.3 10min 4.8±0.2 4.5±0.2 30 min 4.9±0.1 4.6±0.1手术结束4.9±0.1 4.7±0.2

表3 两组患者术中镇痛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术中镇痛评分比较(±s)

注:与A组比较,aP<0.05

组别A组B组n 40 40 5 min 2.3±0.5 1.0±0.6a10 min 4.0±0.7 1.6±0.8a30 min 4.5±0.8 1.7±0.6a手术结束2.1±0.7 0.6±0.2a

2.3 不良反应 虽然B组咪达唑仑与地佐辛合用对呼吸有轻度抑制作用,但在面罩吸氧情况下,R和SpO2变化不明显(P>0.05),SpO2均维持在98%左右。术中B组仅出现3例恶心、未呕吐,与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甲状腺腺瘤手术多采用颈丛阻滞麻醉,此方法虽操作简便,但由于患者紧张,处理甲状腺上极或牵拉气管时产生不适感以及颈丛阻滞常有镇痛不全等原因,致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术中常需给予麻醉辅助药物。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对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但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其镇痛作用比吗啡、可待因和喷他佐辛更强。本研究结果证实,地佐辛在充分镇痛的同时,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及锥体外系症状等。地佐辛的药代动力学表明[1],静脉注射15min,或肌肉注射以及皮下注射后30 min以内,开始产生作用,其镇痛效果持续时间随着剂量不同而变化。本研究采用静脉给药途径,并加注咪达唑仑,取得了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尤其B组病人,在术后可维持较长时间的镇静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的恶心呕吐率基本相似。在呼吸抑制方面,B组并未明显高于A组。考虑静脉注射地佐辛15min后开始产生镇痛效果,可能出现类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所以加大吸氧浓度使SpO2>95%。我们认为,颈丛阻滞麻醉复合地佐辛可有效地解除病人手术牵拉的不适感,使病人能较平稳的度过手术期。

[1]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4):255-256.

(收稿:2011-10-16 修回:2012-01-08)

(责任编辑 李文硕)

R971+.2

A

1007-6948(2012)02-0187-03

10.3969/j.issn.1007-6948.2012.02.031

天津市黄河医院麻醉科(天津300110)

猜你喜欢
颈丛咪达唑仑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0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探析
臂丛颈丛浅支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探讨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