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英
(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河南,开封 475001)
汉语后置假设标记与“联系项居中原则”①
董秀英
(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河南,开封 475001)
假设标记;优势语序;联系项居中原则
跨语言的比较研究表明,VO型语言倾向于使用前置假设标记,OV型语言倾向于使用后置假设标记。但汉语作为VO型语言却使用了后置假设标记,不符合语言类型倾向性。本文研究发现,这恰恰是汉语满足“联系项居中原则”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对于其他VO型语言,汉语假设标记的位置受“联系项居中原则”制约更明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汉语复句关联标记的类型特征。周刚(2002)从类型学角度对汉、英、日语关联连词的语序做了一些比较;曹逢甫(2004)运用主题提升规则对从句中可以自由出现在主语前和主语后的关联标记作出了解释;徐杰、李莹(2010)从中心语I的参数差异解释了英汉从句关联标记差异的原因;储泽祥、陶伏平(2008)运用“联系项居中原则”解释了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丁志从(2008)运用“联系项居中原则”解释了有标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董秀英、徐杰(2009)通过跨语言比较研究了假设标记的类型特征②仅指从句假设标记的类型特征。文中如果不特别指出是主句假设标记,均指从句假设标记。,结果表明添加是不同语言表达假设的主要句法操作手段,根据位置的不同,添加的标记又分为前置标记(位于句首和谓头)和后置标记(位于句尾)。这种位置的差异与不同语言的动宾语序类型是和谐的,VO型语言倾向于使用前置标记,如英语:
但汉语假设标记既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例如:
(3)如果张三不来,我就不去。
(4)张三如果不来,我就不去。
(5)张三不来的话,我就不去。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作为VO型语言的汉语却使用了与其语序类型不和谐的后置标记?
两个小句在组成假设句的时候,线性位置上有两种排列顺序:a.从句位于主句之前。例如:
(6)如果把笔试成绩考得很高,把握就会更大一些。(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b.从句位于主句之后。例如:
(7)她原是可以救活的,如果及时送到医院的话。(例引自邢福义,2002)
Diessel(2001)考察了Brown语料库中的条件从句(if)、时间从句(before/after/until)、原因从句(because)、结果从句(so that)、目的从句(in order to)五种从句相对于主句的位置,发现条件从句位于主句之前的情况优先于其他从句,它们位于主句之前的优先序列依次为:条件从句>时间从句>原因从句>结果或目的从句。Greenberg(1984)指出,条件从句置于主句之前是所有语言的常规语序,这对抽样的30种语言都适合。在严格的SOV型语言中,条件从句从不后置,但其他类型的语言偶有例外。Diessel(1996)以德语书面语和口语为语料统计了德语条件从句相对于主句的位置,结果是70%位于主句之前,30%位于主句之后。(转引自Diessel,2001)姚双云(2008)对Brown语料库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在1036个if句中,有329例从句位于主句之后,所占比例达31.7%。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579个“如果”句,只有1例从句位于主句之后,所占比例仅为0.17%。
我们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王朔作品中的“如果”句进行了穷尽搜索,共得到337个例句。经过统计发现,假设从句位于主句之前的约占94%;从句位于主句之后的有20个,约占6%。当然,由于统计的语言材料和方法不同,其结果会有差异。但现有研究结果都显示从句位于主句之前是假设句的优势语序。邢福义(2002:88)指出后置的假设从句有补充说明的作用。有的是补充说明主句所述事件实现的条件。例如:
(8)你还得再等上十几年,如果我早婚的话。(王朔《我是你爸爸》)
(9)我会输么——如果由你们判的话?(王朔《我是你爸爸》)
有的是对主句的断定作进一步的解释。例如:
(10)想来一定是令人心惊肉跳的如果算不上是惊心动魄的话。(王朔《许爷》)
(11)他最近对我什么都没干,如果什么都不干就算好的话。(王朔《我是你爸爸》)
可见,假设句的从句位于主句之前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是优势语序,这对OV型语言来说几乎没有例外。VO型语言偶有从句后置的假设句,一般具有特殊的表达作用。
2.1 “联系项居中原则”与假设标记的优先位置
“联系项居中原则”是Dik提出来的(Dik,1997;刘丹青,2003),他认为连词、介词、格标记、各种从属小句引导词(subordinators,包括关系代词等)、修饰语标记(包括形容词标记,如英语traditional中的al;副词标记,如英语slowly中的ly;领属标记,如英语John’s room中的s)等都是“联系项”(relator)大家族的成员,其共同作用是将两个由并列或从属关系的成分连结成一个更大的单位,并且标明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Dik为联系项专门提出了一条含两个子条的语序原则,即“联系项居中原则”,内容如下:
联系项的优先位置为:(i)在两个被联系项成分之间;(ii)如果联系项位于某个被联系成分上,则它会在该被联系成分的边缘位置。(引自刘丹青,2004:69)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假设句,联系项就是假设句的关联标记。我们把“关联标记”、“假设从句/假设主句”代入到Dik的“联系项居中原则”,就可以得到“假设句关联标记居中原则”:假设句关联标记的优先位置为:(i)在从句与主句之间;(ii)如果关联标记位于假设从句(或主句)之上,则它会在假设从句(或主句)的边缘位置(前端或末端)
2.2 OV型语言假设标记的居中倾向
董秀英、徐杰(2009)研究表明OV型语言倾向于用后置标记,即假设标记位于从句的末尾。优势语序中就形成了“假设从句+后置标记+主句”的假设句构成形式。假设标记(联系项)位于两个分句(两个被联系项)之间,符合位置(i);同时也位于从句的末尾,即其中一个联系项的边缘,也符合位置(ii)。因此OV语言假设标记程的位置完全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的要求。例如:
VO型语言假设从句中一般用前置标记(VSO和VOS全部用前置标记),假设标记(联系项)位于从句(一个被联系项)的边缘,符合位置(ii);但优势语序中,假设标记又位于整个复句的前端,不符合位置(i)。如果仅从假设从句的标记看,联系项并没有居中。
刘丹青(2004:69)指出,Dik关于联系项的“优先位置”说明他的原则不是绝对共性,而是倾向共性,不过这条原则有着很强的经验基础、预测能力和理论能力。正如Dik自己所指出的,“联系项居中原则”具有很强的预测力,它覆盖的结构很多,其预测力至少在很强的统计意义上是正确的。丁志从(2008)指出现代汉语有标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可以分为“居中粘结式”、“前后配套式”和“居端依赖式”三种类型。三种不同标记模式的有标转折复句在现代汉语语料中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别,“居中粘结式”居于主体地位,是最典型的转折复句,“居端依赖式”的使用频率最低,在实际语料中没有发现出现在后分句句尾的单标式有标转折复句。储泽祥、陶伏平(2008)指出各种语言因果复句关联标记模式有两个明显的共性:一是总有一个关联标记位于因句与果句之间;二是排斥只有居端依赖式因果标记的语言。看来“联系项居中原则”对汉语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影响极大,假设句应当也不例外。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汉语等VO型语言有一些补救手段,使其满足“联系项居中原则”的要求。
3.1 汉语类语言主句假设标记的居中倾向
汉语往往在主句使用假设标记,与从句中的假设标记形成配套标记。如主句句首的“那、那么、那末”:
(16)如果,一个人有什么幸福不要别人来分享,那一定是守财奴在数钱。(王小波《绿毛水怪》)
(17)如果仅仅为了历史和文化,那么它至多只能成为厚厚著述中的插图。(余秋雨《莫高窟》)
(18)如果人生是一条一划而过的线,那末,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余秋雨《文化苦旅》)
优势语序中,主句句首假设标记正好位于复句的两个分句之间,可以满足“联系项居中原则”的要求。周刚(2002:18)指出:汉语假设条件连词不能单个使用,必须有后续连词或后续的关联副词接应才行。这里的后续连词就是上文中的主句句首假设标记,但这类假设标记并不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除了汉语之外,常见的有英语的“then”、俄语的“To”、德语的“so”等。后续副词指位于谓头的假设标记,例如汉语的“就、便、则”等:
(19)如果是小子,她就要担心他会变成张文第二。(老舍《鼓书艺人》)
(20)如果他敢去,我便认他作干兄弟。(老舍《小坡的生日》)
(21)如果说过去我对上学只是厌倦,现在则完全是厌恶了。(王朔《动物凶猛》)
因为有主句主语的阻隔,主句谓头假设标记的居中程度稍弱一些,但当主句的主语省略时,主句的谓头和句首在线性位置上是重合的,谓头位置的假设标记恰好位于两个联系项中间。例如:
(22)如果你知道目标在何方但还很遥远时,就不要老是回头张望。(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23)任何人如果没有在东大寺等三个大寺受戒,便不能取得僧籍。(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24)您如果来勉强我,则非把我推入沟壑不可!(余秋雨《遥远的绝响》)
同样属于VO型语言的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假设句也有在主句谓头使用假设标记的情况,例如:
跨语言来看,假设复句的主句中使用假设标记并不具有普遍性,在OV型语言中我们还没有发现这种情况。而在弱势语序中,主句的句首和谓头假设标记一定不能出现,例如:
*(16′)那一定是守财奴在数钱,如果,一个人有什么幸福不要别人来分享。
*(17′)那么它至多只能成为厚厚著述中的插图,如果仅仅为了历史和文化,
*(20′)我便认他作干兄弟,如果他敢去。
*(22′)就不要老是回头张望,如果你知道目标在何方但还很遥远时。
*(24′)则非把我推入沟壑不可!您如果来勉强我。
上述假设句不合法的原因可能跟假设标记“那”“那么”、“就”、“便”“则”的来源有关系。根据刘丹青(2007:108)“那么”是由“指示词+话题标记”构成的条件性话题小句凝固而成的,“那”是代句指示词,回指上文提到的一种情况。经重新分析后可以变成加在后面的承接/结果类分句的标记。当假设从句后置时,指示词“那”就会因为前面找不到指示的对象而语义不通。“就”“便”和“则”都是时间特征很强的标记,连接两个动词性成分时,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它们常常用在复句中,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参见吕叔湘1981:280-283),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由时间副词扩展为承接副词,作为假设复句的关联标记就是其承接副词的一种用法。如果假设从句后置于主句就会导致“就”“便”“则”因前面没有承接对象而语义不通。另外,上述主句中的标记不仅可以用在假设句中,还可以用在条件、因果等复句中,假设复句的逻辑语义主要由假设从句的标记承载。所以,从表达假设的语义上看,它们也不是必有的。优势语序中,它们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联系项居中原则”;弱势语序中,假设从句的前置标记正好可以满足“联系项居中原则”,而主句的前置标记无论从语义上还是从形式看,都没有出现的必要。
3.2 汉语后置假设标记的居中倾向
姚双云(2008b:74)通过对陈染的《无处告别》,王小波的《未来世界》,王朔等的《编辑部的故事》,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四部作品中出现的假设句的统计发现,结论分句中有后续连词或关联副词的总数的57.2%。不属于此类情况的占总数的42.8%。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假设句并没有接后续连词或关联副词。显然,汉语假设句满足“联系项居中原则”要求的句法手段还不止上述一种,其中假设从句的句尾假设标记虽然与汉语VO型语言的语序类型不和谐,但却是满足“联系项居中原则”要求的重要句法手段之一。如汉语的“的话、时、的时候、者、後、么、吧、呢”等,在优势语序中,正好位于假设从句的句尾,两个小句的中间,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要求。姚双云(2008a:135-137)以“《人民日报》语料样本”为统计对象,统计了单个关系标记的使用频率,结果显示,假设标记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如果”,其次就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最常用的后置假设标记“的话”。谢晓明(2010)在研究假设复句关系词语连用时发现“X(假设关系词语)+的话”是假设类关联词语的主要连用形式。这样,在优势语序中,即使主句没有句首和谓头假设标记,高频使用的“的话”类后置标记仍能满足“联系项居中原则”的要求。
“假设从句+主句”是假设句的优势语序。OV型语言假设标记既符合OV型语言标记后置的类型倾向,又完全满足了“联系项居中原则”的要求。而VO型语言假设标记的居中倾向不明显,优势语序中从句的后置假设标记和主句句首、主句谓头假设标记都是满足“联系项居中原则”的重要手段,不过它们在别的VO型语言中较少见,但在汉语中使用都非常普遍,所以相对于其他VO型语言,汉语假设标记的居中倾向更明显。
曹逢甫2004《汉语的句子与子句结构》,王静(译),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陈国庆2005《克蔑语研究》,民族出版社。
陈康巫达1998《彝语语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储泽祥陶伏平2008《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中国语文》第5期。
戴庆厦段贶乐1995《哈尼语概论》,云南民族出版社。
戴庆厦徐悉艰1992《景颇语语法》,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丁志丛2008《有标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及相关解释》,《求索》第12期。
董秀英徐杰2009《假设句句法操作形式的跨语言比较》,《汉语学报》第4期。
Greeberg,J.1984《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陆丙甫、陆致极(译),《国外语言学》第2期。
刘丹青2004《语序类型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
———2007《话题标记走向何处?——兼谈广义历史语法化的三个领域》,载沈家煊、吴福祥、李宗江(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三),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1981《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马学良2003《汉藏语概论》,民族出版社。
欧阳觉亚1998《村语》,上海远东出版社。
谢小安华侃张淑敏1996《甘肃临夏汉语方言语法中的安多藏语现象》,《中国语文》第4期。
谢晓明2010《假设类复句关联词语连用情况考察》,《汉语学报》第2期。
邢福义2002《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
徐杰2006《句子的中心与助动词占据的谓头语法位置》,《汉语学报》第3期。
———2010《句子语法功能的性质与范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徐杰李莹2010《汉语“谓头”位置的特殊性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汉语言文学研究》第3期。
姚双云2008a《复句关系标记的搭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b《假设标记的三个敏感位置及其语义约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4期。
苑中树1994《黎语语法纲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张济民1993《亿佬语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
周刚2002《连词与相关问题》,安徽教育出版社。
Athanasiadouand,A.&R.Dirven.1997 On Conditionals again.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Comrie,B.1986 Conditionals:A typology.In E.C.Traugott.et al(eds.).On Conditionals.Combridge: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iessel,H.2001 The ordering distribution ofmain and adverbial clauses:A typological study.Language,77(2).
Dik,Simon C.1997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Grammar.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The Postpositional Hypothetical Markers of Chinese and the Relator Principle
Dong Xiuyi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Language Science and Language Planning Institute,He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 475001,China)
hypotheticalmarkers;dominantorder;relator principle
The cross-linguistic comparis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repositional hypotheticalmarkers tend to be used in VO-language while in OV-language,postpositional hypotheticalmarkers are employed more.But in Chinese,as a VO-language,postpositional hypotheticalmarkers can be used,which does notmeet the preference of linguistic typology.This paper found that this is an importantmeans for Chinese tomeet“relator principle”.Compared with other VO-language,the position of Chinese hypotheticalmarkers is constrained more by“relator principle”.
H146.3
A
1674-8174(2012)03-0060-06
【责任编辑 匡小荣】
2012-03-06
董秀英(1975-),女,河南夏邑人。河南大学文学院讲师,河南大学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语言学、汉语语法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语假设性虚拟范畴及其句法实现方”(11YJC74002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虚拟范畴及其句法实现方式”(2010-QN-026)。
①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导师徐杰先生的指导,初稿曾在河南省语言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上宣读,与会专家提出了很多修改建议,发表时匿名审稿专家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