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2012-03-19 07:30:54刘全萍刘茹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0期
关键词:历史课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

刘全萍,刘茹萍

(1.金城关回民中学,甘肃 兰州 730046;2.甘南州卫生学校,甘肃 合作 747000)

1 多媒体技术的定义

在人类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把这些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叫做“媒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着将各种媒体手段结合运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应用更是促成了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从这个层面来说,多媒体技术就是指能够同时抓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1]。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历史课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 多媒体技术与历史课教学的关系

由于多媒体技术涵盖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传递信息的媒体技术,有时,人们又把它称为现代教育技术或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以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为工具,以形象、生动、直观为主要特色和以互联网为依托3个特点,能够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历史课教学中能让学生将历史知识学得更多、更好。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简单,使原本就读起来比较枯燥、抽象且内容繁多的历史课教材“雪上加霜”,学生“昏昏欲睡”。其实,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果能运用好多媒体技术,那么一定会“柳暗花明”,学生也会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以及拥有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它有利于创造优美的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3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1 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作用,充分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传统的历史课教学往往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偶尔加上一两件教学工具,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面对黑板上所列的提纲,忙于记笔记,加之历史具有过去性,只靠文字和语言往往不易理解,学生感到枯燥,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悦耳、悦心的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使用学生熟悉的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本课探究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火烧赤壁的视频,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赤壁之战的场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观点来分析历史事件的习惯。同时,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动态地图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战争的路线,有利于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后清晰的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事件的能力,并且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2 有利于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

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期,而中学教科书则有它的使用寿命,且年限不长。可以将相同的媒体信息存储在光盘中,只需要备有学习工具即可长年使用。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就可以在教学中长期使用,同时让资料和信息得到永久性的保存,这样就可以使历史教师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备课效率大大提高,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3.3 能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素质教育任务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的导向,应将其放在首要地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单纯靠教师的传统说教,效果是不理想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却有着非凡的“魔力”。它能将空洞抽象的概念制作成影像,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体会其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帮助学生评古论今、认识生活、了解社会、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并用鲜明、生动的道德形象把历史人物表现出来,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同时,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例如,讲“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可播放视频中的画面:731 部队的形成及实验过程的片段,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还增强了学生对科技的认识,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认识到知识、科技对国家发展和强大的重要性。又如,在讲授“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可播放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国军人为了救女学生放弃了安全撤离的惟一机会,英勇牺牲,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碎玻璃,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2]。

4 多媒体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当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观念存在认识误区、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和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教学结构不合理等。

4.1 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崇拜和依赖,在观念上显得超前和乐观,片面地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认为只要将所有课程都转化为多媒体教学,就能达到比传统教学模式优越的教学效果。同时把多媒体教学等同于教学改革,实事上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变革,它并非课堂教学的改革。但是,有不少历史教师误认为使用多媒体就是教育改革的表现,从而使我们的历史课教学仍然停留在“新瓶装旧酒”的层次上。设备更新了、思想仍然陈旧,技术先进了、教学方法仍然落后;学生还是教师的“奴才”,教师更退化为机器的“奴才”,甚至由原来单纯的“人灌”模式演化为“人灌+机灌”模式。另外,在教学实践当中,还有很多学校和教师往往将多媒体教学作为惟一可选择的教学实施手段,完全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有不少的历史课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目标、板书、练习等所讲的内容都转制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师操作计算机,学生随着屏幕的演示而学习,课堂上看不到教师写一个字,听不到教师讲几句话,加之节奏较快,学生做笔记难,这是突出的问题。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对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抄记,经常留下许多空白,而课后又无法全部回忆出来,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整个结构体系的理解掌握,最终导致多媒体教学实际效果还不如传统教学。

4.2 教师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不强

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3]。例如,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一定要按课件设计来进行,学生只能沿着教师划定的严密轨迹走、只能循着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这与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部分教师将原有课本中的内容堆砌罗列在多媒体课件当中,或要求在此基础上插入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仅仅实现了纸质教学内容的电子化,而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丝毫没有变化。这样的做法,使得课堂很热闹,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由于过多、过强的声音和动画的刺激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思考和想象,不但显得课件内容冗杂、制作水平低劣不堪,而且很难凸显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喧宾夺主,使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递和思想启迪大大受阻。同时,学生长时间观看大屏幕,太强的光刺激易使学生头痛眼花,对学生的身体不利。以上情况导致多媒体教学变成了机械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技术优势,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和学习能力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水平,根本无法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5 解决多媒体技术教学问题的主要策略

针对当前多媒体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课媒体教学的功能,从观念认识、技术应用和教学实施等方面抓起,扬长避短,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5.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念

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模式需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教学的哪个环节都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恰当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4];其次,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辩证看待、统筹兼顾。一方面,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越性,而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教学只是一种技术和辅助教学的手段,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和中心,它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互换。事实上,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传统的教学手段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这一点不能改变,如教科书能使理论知识具有概括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黑板则具有随讲随写的灵活性,挂图模型则具有可操作性与直观性等优点。另一方面,对于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应“主动突击”,学习并掌握新事物,反对固步自封,在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合理利用资源。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师生都不能机械、被动地跟着课件走、跟着电脑转,教师应该注意营造课堂的气氛并与学生互动,把正确的学习思路及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控。这样才使得多媒体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优化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5.2 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能力和加大教育投资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也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挑战。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应自觉地加强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学习与提高,随时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而不致于落后。目前还有许多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利用多媒体从事教学还无法实现。即便是有条件的学校,也只是部分教师偶尔利用而已。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惟有国家或当地政府加大对这方面地教育投入。教师需要掌握多种制作课件的软件技术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精致的课件。多媒体课件作为当今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的主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的编排和制作要以教学目标、内容、实施方法和策略等教学要素为依据,突出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有利于最大化课件的展现效果,有利于激发课堂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它只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方法都不应该忽视,更不能把它作为“装点门面”的一种手段[5]。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学校可利用电教代办费适当购买一些,这样使用起来就更方便了。对于现成的课件,教师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或者融进自己的想法,在充分考虑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与加工,才能真正有利于教与学。我们坚信,只要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1]辜晓波,缪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江西教育,2003(19):30.

[2]黄春方.多媒体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05(10):26-27.

[3]胡小勇.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框架:结构与关系[J].全球教育展望,2004(3):59-64.

[4]张沛.谈多媒体教学的管理与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1):101-102.

[5]赵淑芳.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J].考试周刊,2007(26):72-75.■

猜你喜欢
历史课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38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0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3:15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8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7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