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靓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钢铁工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铁矿石是钢铁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料,因此铁矿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直接制约着钢铁工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钢铁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因此我国对铁矿石原料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与国外储量巨大、品位高、采运方便的铁矿资源相比,我国的铁矿资源呈现人均储量低且消耗快、矿石品质差、品位低、采运困难等特点,因此我国铁矿石来源大量依靠进口。世界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已经从日本和西欧转向中国,2003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铁矿石进口对外依存度不断攀高,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过度受制于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波动,不利于我国的产业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铁矿石进口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并且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刺激了国内铁矿石的需求增长,但我国铁矿资源禀赋差,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国内钢铁工业的需求,需大量进口铁矿石。而国际铁矿石价格持续高涨,严重制约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形成我国铁矿石供给与需求的困境。要解决这一困境,我国铁矿石的供给不仅需要继续依赖国际市场,更要加大国内铁矿资源地质勘查力度和提高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求打破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垄断格局。
对我国来说,铁矿石的供应市场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都对我国铁矿石进口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是铁矿石储量大国,但是我国的铁矿石生产却不能满足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储量大,可选冶量少。虽然我国是世界铁矿石储量丰富的国家,查明资源储量有578.72亿吨,但是可供开采的只有200多亿吨。我国铁矿石资源类型多样,成分复杂,选冶性能差,可采储量少。在我国已查明的铁矿资源储量中,约有1/4为难选冶的铁矿石。
(2)铁矿石品位低。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全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仅为31.2%,低于世界平均品位20个百分点,并且97.2%的铁矿石为贫矿。这就决定了我国国内铁矿石的生产满足不了钢铁工业需求的局面。
(3)铁矿石分布不均匀。我国铁矿床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目前已查明铁矿产地分布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660多个县(旗),但又成群、成带产出,显示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并且我国铁矿石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铁矿石资源多集中分布于北方。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为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南非。世界铁矿石进口量从1998年的47149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85551万吨,9年间增长了38402万吨。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其次是日本、德国、韩国。1998年我国的铁矿石进口量为5177万吨,约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10.98%,200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2007年占世界进口份额的44.78%,当年进口量为3.26亿吨,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拉动了世界铁矿石需求大幅增长,中国是世界铁矿石需求增长的决定因素。
为满足钢铁工业生产的需要,我国从世界铁矿石供应市场大量进口铁矿石,进口对外依存度很高。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主要有以下特点。
图1 1997—2008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
图2 1997—2008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对外依存度
从图1、图2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十五”期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从2001年的9239.3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75亿吨,增加了1.8亿吨,增长200%,增长量超过以前的世界第一、现在的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日本的进口总量。2008年,我国共进口铁矿石4.44亿吨,同比增长15.8%。
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铁矿石进口的对外依存度从2000年以来有大幅度的上升,2002年首次超过50%,之后便一直高于50%,2004年达到最大值58.8%,接近60%,之后几年随着对我国国内铁矿石的开发力度加大,对外依存度稍有回落,但是仍然居于较高水平。
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这4国是我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2005年这4国的进口比例达到了我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90%,2007年达到了87.4%。
我国进口铁矿石主要有现货贸易、长期合同贸易和权益矿三种方式。尽管2007年中国进口现货贸易铁矿石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进口铁矿石中的比重仍然过高。进口长期合同贸易铁矿(含权益矿)占进口铁矿的比重已超过50%。但是日本等国进口铁矿石中长期合同贸易矿(含权益矿)的比重在90%以上,现货矿比重仅有10%。与日本相比中国进口长期合同矿的比重仍然过小。
在2004年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了18.6%的基础上,我国的到岸价格上涨了86.28%,2007年上涨了37.61%,2008年又上涨54.4%,达到136.2美元/吨。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2000—2008年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变化
我国铁矿石的进口对外依存度过强,已经连续9年超过50%,说明我国一半原材料的供应要受制于人,这使得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对世界市场的依赖过强,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安全。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维系国家经济安全和稳定发展的命脉,因此必须具有能够独立面对国际市场变动的能力。
但是以我国目前铁矿石的进口对外依存度来看,我国一半铁矿石原料依靠进口。如果将来某一天世界政局发生动荡,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我国铁矿石的进口来源得不到保证,那么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链就会被切断,依靠钢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就遭到阻碍,不仅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威胁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
我国的铁矿石主要从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和南非进口,进口渠道十分有限,因此我国在铁矿石供应市场处于十分被动的弱势地位。并且由于我国的进口渠道单一,在铁矿石的成色、品位的选择上也较为被动,选择范围较小。如果有几个供应国的铁矿石出现质量问题或者一些不可预知的意外状况,我国的铁矿石供应链就会轻则受损,重则断裂,影响我国整个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铁矿石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在世界铁矿石市场上就形成了以卖方为主导的垄断市场,我国在价格协商时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面对铁矿石价格的剧烈波动总是无能为力。导致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大部分铁矿石是以现货交易而非合约的方式买进的,这就意味着我国在进行铁矿石交易时要承担国际市场变动的风险,并且要为这种风险买单,这对我国来说是十分不合理的。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为出口铁矿石的国家带去了巨额的收益,但是我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反而在价格上更加受制于人。一方面这说明了我国处于卖方市场的弱势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企业大多实行分散采购机制,行业内没有进行良好的整合,在面对外来压力时措手不及。
我国目前的铁矿石进口状况会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潜在的巨大的威胁,因此我国必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应对这个挑战。
国际市场铁矿石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且易于冶炼。虽然国际铁矿石价格较高昂,运费成本高,但从目前来看,利用好国际铁矿石市场、提高资源供给水平依然是解决我国铁矿石供给有限的有效策略。
首先,我国应该更加充分运筹国际铁矿石。根据我国与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双向依赖关系,我国应充分运用铁矿石的买方优势,建立起有利于中国的铁矿石进口业国际秩序,把握话语权。我国的铁矿石进口渠道过于单一,进口来源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这样的贸易格局降低了我国铁矿石进口的灵活性,在价格谈判中失去了买方优势。因此我国应加大从秘鲁、智利、加拿大、瑞典等国家的铁矿石进口数量,并且积极推进与邻近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等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的经贸合作,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成果。
同时,我国还应建立以行业协会、宝钢、武钢、马钢等大型钢企及五矿等中介组织和大宗用户为主体,建立包括众多中、小型钢企的钢铁联盟,成立中国进口铁矿石原料委员会,专门管理和协调铁矿石进口事宜,控制我国铁矿石市场哄抬价格的混乱现象,实现有序进口。同时,通过建立钢铁联盟,形成铁矿石进口的利益共同体,改变采购体制,改善目前铁矿石进口的分散采购状况,发展联合采购的新模式,以此形成对外谈判的统一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提高我国在国际资源市场定价的话语权。
另外,有能力的大型钢企必须在国家统一规划引导下,发挥重点大型矿山的技术、人才优势,到国外矿山投资入股或合资办矿,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开拓矿源,实现境外开采。我国不仅要积极开发巴西、澳大利亚铁矿资源,形成长期合作投资,还要开发印度、俄罗斯、南非、加拿大、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市场,这样不仅可以省掉铁矿石选矿、采购中的巨额中间费用,增加利润,最大程度地发挥我国企业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在中间环节受制于人,也可以分散地区经营风险和增加谈判砝码,避免由于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波动而带来的铁矿石价格的变动。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重点扶持投资境外铁矿的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对外融资、资金信贷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我国的铁矿石储量较大,但是铁矿石的品味较低,与美国相似,绝大多数为贫矿。美国早在二战以后,明尼苏达矿山大学就为利用苏必利尔湖储量巨大的贫铁矿选矿工艺进行了科技攻关,发明了球团技术,并于50年代成功生产出了高品位精矿,为世界利用贫铁矿石带来了希望。而且,人造富矿较天然富矿具有某些独特的优点,它的性质和质量可以按照人们的要求而改变,人造富矿可以与天然富矿相竞争。
我国也应该在人造富矿方面加大技术投入,掌握开发贫铁矿的技术,提高我国国内铁矿石产量。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利用我国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可以降低对外国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保证我国铁矿石供应相对于世界市场的相对独立性,应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动荡,保护我国本国的钢铁工业。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走的还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的老路,财富的创造以消耗大量资源和产生大量废弃物为代价,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我国钢铁业应该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操作力度,做好废钢铁原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每年我国的建筑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都会出现大量的废钢铁,这些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放错了的资源最终都被废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很大浪费。如果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建立完善的废钢铁回收再利用机制,那么我国国内原产原材料的数量也会上升,减少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优化我国的钢铁业的产业结构。
经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在铁矿石进口上面临诸多问题,受到不少挑战。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的原料,其进口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因此我国必须重视铁矿石的进口现状,并且针对面临的具体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我国的钢铁工业才能具有高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1]叶卉、张忠义、应海松:铁矿石资源的战略研究[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2]杨丽梅:铁矿石资源约束下的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3]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7—2008世界矿产资源年评[M].地质出版社,2009.
[4]赫荣亮:铁矿石进口多元化忧思[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17)
[5]罗茹月:中国铁矿石进口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大江周刊:论坛,2011(9).
[6]松权衡、刘忠、杨复顶、王宝金、李任时、徐曼、张敏:国内外铁矿资源简介[J].吉林地质,2008(9).
[7]卫伟:基于供应链风险的我国大宗战略物资进口贸易安全——以石油和铁矿石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8.
[8]崔荣国、刘树臣:矿产品对外依存度研究及初步测算[J].国土资源情报,2008(8).
[9]王家枢:美国开发利用贫铁矿大幅降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J].中国金属通报,2010(24).
[10]蔡敏、刘为华、张欢:我国铁矿石供给与需求的困境和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5).
[11]侯敬媛:我国铁矿石进口成本分析及对策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2]张泾生:我国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钢铁,2007(2).
[13]刘军、靳淑韵:中国铁矿资源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矿业,2009(12).
[14]方虹、沈东亮:国际铁矿石价格机制下的中国铁矿石贸易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