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娟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宜宾 644000)
葡萄菌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存在于皮肤、黏膜、肠道、呼吸道及乳腺中。致病性葡萄球菌常引起各种化脓性疾患、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多种动物和人均易感染,兔最为敏感。初生仔兔可以同过脐带感染发生脓毒血症;哺乳母兔可发生乳房炎,哺乳仔兔因吸吮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乳汁而引起肠炎。由于兔葡萄球菌血清型较多,临床中对该病的免疫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从典型兔乳房脓肿病例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经鉴定为致病性兔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高度敏感,对磺胺嘧啶、环丙沙星不敏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1 材料
1.1.1 培养基 按常规方法制备普通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和LB营养琼脂培养基,备用。
1.1.2 病料来源 采自翠屏区李庄镇某养兔场一典型的脓肿型乳房炎病例。
1.1.3 实验动物 健康兔子、小白鼠。
1.2 方法
1.2.1 细菌的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取典型病例的脓汁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LB培养基中划线培养,37℃恒温培养24h,从可疑的优势菌落中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1.2.2 细菌的鉴定
1.2.2.1 显微镜检 挑取分离的典型单个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细菌的显微形态特性。
1.2.2.2 致病性测定 将纯化的分离菌用生理盐水洗下,调整浓度至麦氏比浊第一管相当浓度,给3只小白鼠分别腹腔注射菌液0.1mL、0.2mL、0.3mL,同时设3只对照,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1mL、0.2mL、0.3mL。饲养观察1周,其间如果小白鼠死亡,则进行细菌回收。
1.2.2.3 动物回归试验 用6只健康家兔在腹部皮肤及乳房处用针头划伤,然后将纯化的细菌涂布于伤口处,同时设对照兔2只(不作处理)。隔离饲养2周,观察伤口的变化情况。
1.2.2.4 生化特性测定 取纯化培养的细菌分别接种到葡萄糖、乳糖、麦牙糖、蔗糖、甘露醇、硫化氢等微量发酵管中(糖类发酵管开口朝下),37℃培养24~72h,观察并判定和记录结果。
1.2.2.5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法,选择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试验,观察该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程度。
2.1 细菌培养特性 在普通琼脂上长成圆形、湿润、不透明、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约1~2mm的菌落,在血液琼脂上能形成明显的溶血环。
2.2 显微镜检 显微镜下可以见到大量排成葡萄串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2.3 致病性测定 小白鼠接种后表现为精神不振、昏睡等症状,24h后接种了0.3mL菌液的小鼠死亡,从死亡小鼠肝脏中能回收到与接种菌一致的细菌,对照组正常。
2.4 动物回归试验 家兔攻毒24h后伤口出现炎症,48h后伤口溃烂化脓,流出黄白色脓汁,伤口周围皮肤呈紫红色。伤口处能回收到与接种菌一致的细菌,取脓汁涂片后染色镜检,可观察到葡萄串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2.5 生化试验 结果见表1。
表1 分离菌的生化试验结果
2.6 药敏试验 结果见表2。
表2 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mm
随着人们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使得细菌的耐药率不断上升,而耐药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这些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因素。葡萄球菌由于产生β-内酰胺酶,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强,对很多抗菌药物不敏感。本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高度敏感,对磺胺嘧啶、环丙沙星不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为多重耐药,对现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均不敏感,对氯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喹诺酮类药也不怎么敏感,仅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其他抗生素也有不同程度地耐药。
通过做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兔葡萄球菌可以经多种途径感染发病。在生产当中以皮肤和黏膜的伤口感染为主要途径,哺乳母兔可经乳头孔感染,幼兔经脐带感染,也可以接触传播,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发。仔兔吸吮了患乳房炎的乳汁后,可能引起仔兔的黄尿病。
本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为致病性兔葡萄球菌,该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敏感,对磺胺嘧啶、环丙沙星不敏感。参考文献:
[1]蔡宝详.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88-91.
[2]管远志,王艾琳,李 坚,等.医学微生物实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1-114.
[3]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99-204.
[4]高俊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6,(15):24-26.
[5] 陈求刚,史浪,崔颖鹏,等.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4):308-309.
[6] 郑璐,朱建东.10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
[7] 孙保良,李之光,张敏.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布及多重耐药株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86-87.
[8]屈玲,李芳芹.葡萄球菌感染的现状与耐药性调查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2007,3(1):62-64.
[9] 方子正,宋秀兰,沈鸿,等.1850株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95-96.
[10]刘文恩,王红梅,唐 银,等.124株多重耐药菌株对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
[11]张银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07,4(11):1-3.
[12]李红玉,吕苏成,林君仪,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