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环境约束下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012-03-10 07:30:18李旭亚
当代经济 2012年23期
关键词:钢铁企业竞争力约束

○李旭亚

(湖北 武汉 430074)

一、引言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受资源环境约束最为明显的重工业之一。资源环境约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使企业不得不出于应对约束的考虑而调整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因此,可以认为,资源环境约束通过影响企业行为而影响企业竞争力。

钢铁企业既是资源能源消耗型企业,又是污染型企业,因此,资源环境约束对于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更为明显。首先,从资源约束角度看,资源约束使钢铁企业必须通过控制上游矿业、并购整合、组建联盟等方式,提高自身控制资源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实施诸如此类的策略是可行且必要的,但是对于中小型钢铁企业而言,由于资本和实力限制,不论是并购、联盟还是控制上游矿业,都显得难以进行,资源约束将极大削弱中小型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其次,从环境约束的角度看,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要从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入手,如果钢铁企业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加强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这样既可以得到政府的绿色补贴和技术改造补贴,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还能够通过减少环境污染,获得社会效益。如果钢铁企业采取躲避、逆反的态度,在环境规制日益加强的趋势下,只能使企业成为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对象,不仅使企业竞争力受损,更有可能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甚至破产。

图1 资源环境约束下企业竞争力关系图

因此,资源环境约束对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这种约束本身,还取决于钢铁企业的应对行为和策略。钢铁企业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积极调整企业行为和发展战略,优化经营管理,提高资源控制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资源环境约束下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内涵解析

1、资源控制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资源环境约束下钢铁企业竞争力高度依赖资源控制能力,谁能以最低的价格获得尽可能多的稳定资源,谁就能够获得发展的主动权。从历史经验看,钢铁企业的空间布局在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低成本性,因为资源控制能力是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存在着三种布局因素:一种是资源依托型,即靠近资源产地的布局;一种是市场邻近型,即靠近消费市场的布局;一种是临海港口型,即临近运输港口特别是大型海港的布局。在早期,钢铁工业一般是在靠近铁矿石和煤炭产地的区域布局,以节约运输成本。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家的钢铁工业开始向大型海港附近布局,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钢铁生产需要的水源,还可以通过海运获取煤炭、铁矿资源以及进行产品的出口,适应了当时钢铁工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不论是哪一种布局方式,都显示出资源控制能力对于钢铁企业的重要意义。

2、环境保护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环境保护能力决定了钢铁企业能否在政府环境规制的加强下存续,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钢铁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是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污染大户。以中国为例,钢铁企业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大约占中国全国工业粉尘总排放量的13%。中国有74家重点钢铁企业,其中34家设在百万人口的大城市,18家设在省会城市,钢铁企业在给城市发展带来大量税收和就业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包括节能减排,减少工业“三废”等等。当前,政府对钢铁企业的环保问题日益关注,而社会也同样开始关注钢铁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钢铁企业应对政府环保规制的压力越来越大,肩负环保社会责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旦钢铁企业没有能够认真履行环保义务,没有按照政府的环境要求组织生产,就面临着重整、甚至破产的威胁。

3、技术创新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不论是资源控制能力还是环境保护能力都离不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通过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改善生产手段,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缩短生产时间、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增强盈利能力,并最终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并且,如果没有创新能力,企业的资源控制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一方面,创新能力可以发掘新的替代资源,减轻对现有稀缺资源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资源供给,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此外,技术创新可减轻污染排放,降低环境使用成本。一是技术创新能改善生产工艺,减少排放。二是技术创新能够变废为宝,将原本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经过处理后返回使用或者用来生产其他副产品。一方面节省了环境污染成本,赢得社会的赞赏,另一方面发展了副产品,增加了利润来源。同时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促使企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流程。

三、资源环境约束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

1、资源控制力提升战略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钢铁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稳定发展,必须向上游延伸,与上游企业合作,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更大程度地取得上游行业的原材料等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做到“长期、稳定、优质、及时”,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成本。世界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能够保持粗钢产量世界第一的策略之一就是采取积极的原材料控制战略,一方面,通过在非洲、加拿大等地区对铁矿石企业直接参股等形式获得生产所需的铁矿石供应;另一方面,又在印度、南美等地收购煤矿,保证煤炭等燃料供应,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铁矿石自给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资源控制能力的关键是围绕“做精做强,成本领先”的经营目标,按照“两条腿走路”的资源战略,构建钢铁原料保障体系。要进一步优化原料采购渠道,建立及强化与原料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原料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增强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中国钢铁行业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来自于国外,近年来,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中国钢铁企业,一方面需要提高国内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提高铁矿石开采的质量;另一方面,需要与国外铁矿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协议,避免由于价格波动等带来的成本上升,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海外铁矿石开采企业的兼并重组中,达到直接控制铁矿石的目标。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通过多种形式向纵向一体化拓展,实现原料供应渠道多元化,化解原料涨价的压力。同时,在参与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格谈判等国际化经营的实务中,应总结经验教训,与各方买家有效沟通,寻找利益共同点,提高集体议价力量。

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第一,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力求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实行资源进口与产品出口一体化、国外与国内贸易一体化的全球化经营管理战略。积极探索多种贸易方式带动国内钢铁茶农的出口,努力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优化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结构。第二,培养国际化人才。不断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企业高素质人才比例,为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服务。第三,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对国外市场进行充分考察,根据比较原理,结合企业自身竞争优势,选择重点投资区域。通过对该地区加大投资力度,提高钢铁产品市场份额,以此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环境保护力提升战略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方针,将能源综合利用作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充分回收利用企业的二次能源及余压、余热资源,优化能源结构,搞好高炉和转炉煤气的回收利用,在进行能源介质平衡的基础上,搞好各种能源介质的综合利用。

通过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推广先进环保技术,实行绿色制造,推行清洁生产,发展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统筹安排实现水的循环,通过综合利用实现固体废弃物循环,通过清洁生产实现铁元素资源循环,认真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为重点,建设工业生态循环系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能源的回收利用率,通过自主集成开发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实现钢铁的绿色制造。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控制”:源头控制,贯彻精料方针,在原燃料采购、生产工艺确定时,选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料燃料及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把好原料投放和设计准入关口;过程控制,用规范的工艺操作制度指导日常工作,尽可能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终端控制,采用高于国家及省、市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防治技术,对生产过程中遗留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循环利用。

3、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战略

以“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污染排放”为目标,按照“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技术方针,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积极研发及引进新技术,使企业的节能和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第一,充分利用钢铁工业的支撑技术基础平台。相关支撑技术的有效实施和技术创新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金钥匙。钢铁企业应顺应世界钢铁技术发展的大趋势,通过钢铁工业良好的支撑技术基础平台,加强与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开发;积极开发国家支持与扶持的技改、研发等项目,争取国家给予的减税、专项资金奖励等优惠政策。第二,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升级的投入。加大对资源节约与降低能源消耗的工艺改造,通过发挥新技术的优势,使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明显改善,主要工序能耗明显下降,资源和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为技术改造升级提供资金。第三,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在改造工程的关键部位,采用当代先进技术装备,引进、移植、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保证技术上的高起点。但单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是不够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加速自有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通过加强原始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可以实现“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重大转变。

[1]罗菲:基于交易成本的我国钢铁产业链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9(7).

[2]张立红:钢铁企业竞争力与并购研究[D].复旦大学,2008.

[3]徐二明、高怀: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4]首钢发展研究院:从WSD的世界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看国内钢铁企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J].冶金管理,2005(11).

猜你喜欢
钢铁企业竞争力约束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山东冶金(2022年3期)2022-07-19 03:26:34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钢铁企业设备环保发展趋势探讨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38
1~5月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上海金属(2014年5期)2014-12-20 07:58:51
关于钢铁企业转型的思考
天津冶金(2014年4期)2014-02-28 16: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