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社会建设中图书馆志愿服务创新探讨

2012-02-15 23:48:45李金秀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图书馆广州5108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12期
关键词:民生广东志愿

●李金秀(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图书馆,广州 510800)

1 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1.1 对幸福及幸福广东的理解

“幸福”可能是世界上谈论最多、解释最多的词汇之一,古往今来多少名家从不同层面对幸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时至今日学界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有学者指出“幸福,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消费与享用,更是对如何实现自我生存价值的终极体验。”它既包括精神幸福、物质幸福,也包括过程幸福和结果幸福,是四者的辨证统一。[1]

幸福广东的本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民幸福为导向,不断增进人民幸福,建设科学、全面、协调、和谐、持续发展的广东。幸福广东就是物质富足、安居乐业、开拓进取、法治公平、文化繁荣、和谐幸福的广东。建设幸福广东,即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从而强化转型升级的目的依归和价值导向,让转型升级成果更好地转化成人民群众福祉。

1.2 改善民生是建设幸福广东的主体工程

30多年来,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就,经济总量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经济增长提高了“国富”,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民富”,但并不等同于提高了“民福”。广东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显。一方面,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珠三角地区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但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却处于相对封闭和不发达状态;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等领域矛盾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呼声和诉求日趋强烈。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因此,把民生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上,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主体工程,是应对转型期矛盾凸显的治本之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从根本上夯实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基础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增创广东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优势。

1.3 改善民生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改善民生不仅包括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文化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还包括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权和社会参与权,为人们服务社会、反馈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条件等等。随着广东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形式更丰富、水准要求更高、权利诉求更强烈,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从日常生活的幕后走向了台前,追求体面、尊严和高质量的生活已成为广东人民的强烈呼声和价值追求。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广东的经济发展虽然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精神文化服务严重滞后且发展不平衡,如“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全省地市一级仍有6个群众艺术馆、2个图书馆未达标;县一级有6个文化馆、20个图书馆不达标;镇(街道)一级有342个文化站未达标,比例达21.5%;全省仍有15772个城市社区和行政村没有建文化室,比例高达59.2%。”因此,必须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图书馆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引入志愿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创新之举,有助于加快图书馆建设的步伐,从而有助于促进文化建设,有助于建设文化强省,有助于改善民生,有助于建设幸福社会。

2 图书馆志愿服务对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2.1 图书馆志愿服务现状

图书馆引入志愿服务始于国外,我国“图书馆志愿者行动始于1996年。当时,福建省图书馆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活动经验,率先建立起志愿者组织”,北京、上海、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图书馆先后开拓创新,尝试开展志愿服务。虽然我国图书馆志愿服务起步较晚,相关的探索稍显滞后,但经过多年的努力,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1996年广州市少儿图书馆开始招募志愿者,2000年以后广东各地图书馆纷纷效仿,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成效显著,“深圳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佛山图书馆等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产生了较大的效益”。当前,图书馆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有:⑴ 馆内向导,志愿者帮助读者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为读者指引文献收藏的地点等;⑵ 日常管理,志愿者从事图书借还、维护阅览秩序、上架整架、清扫卫生等日常工作;⑶宣传活动,如协助编辑、报道图书馆工作动态,向公众推广馆藏资源等;⑷ 特殊服务,体现在志愿者对老年人、残障人士、外籍人士等的人文关怀;⑸ 公益活动,如参与图书馆的展览会、学术活动等场地布置、维持秩序等工作。

2.2 图书馆志愿服务对加强文化建设的理论意义

图书馆是人们提高文化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重要场所,其志愿服务对加强文化建设、改善民生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首先,可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利用率,从而有助于改善民生,加快幸福社会建设速度。图书馆倡导的设身处地、主动平等服务的精神与“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志愿服务宗旨是高度契合的。在全省上下建设幸福广东的热潮中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一方面有助于图书馆增加人力资源,优化服务细节,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图书馆充分利用志愿者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使人们更加愿意去图书馆,更加愿意阅读书籍,有助于形成全民阅读氛围、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既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又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文化建设、改善民生事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可以帮助志愿者实现人生价值,从而有助于改善民生、丰富幸福社会建设内涵。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助推器,图书馆志愿服务可以帮助志愿者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敬业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志愿者在服务中付出了爱,情感得以宣泄,“爱”的心理得到满足,充实了精神,完善了人格,融入了集体,扩大了交际范围,加深了社会认识,增强了社会归属感。

2.3 图书馆志愿服务对加强文化建设的现实作用

首先,缓解人力不足,满足文化需要。当前,我国各类型图书馆的编制、经费有限,在编工作人员偏少。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图书馆有限的人力资源与读者“高精尖”的服务需求这一矛盾日趋突出,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引入志愿服务,可以缓解甚至解决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不足。志愿者既是图书馆服务的供给者,在很多时候又是图书馆服务的承受者。一方面,站在图书馆服务供给者的角度,志愿者通过具体的实践,切身体会到图书馆工作的酸甜苦辣,将自己的经历、体验与身边的亲友分享,指引更多的读者关心、利用图书馆,不仅有利于化解服务与需求的矛盾,也促进了和谐图书馆的建设。另一方面,站在图书馆服务承受者的角度,他们用读者的眼光观察、发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及时反馈读者的呼声,更有利于改进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其次,要提供人文关怀,帮助弱势群体。图书馆志愿服务既帮助了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发扬了社会救助、扶弱助残的人道主义精神,又有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有利于公共文化资源更多地流向基层、流向弱势群体,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再次,志愿服务一方面为图书馆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图书馆的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也促使图书馆员工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准。图书馆引入志愿服务,邀请社会公众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既拉近了社会公众与图书馆的距离,有力地吸引公众走近图书馆,又能让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图书馆、重视图书馆,从而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美誉度。

3 积极构建图书馆志愿服务创新机制

3.1 提高认识水平

有些图书馆对志愿者的管理方式僵化,没有根据他们的身份、个性等区别对待,没有多方面培训和多样化激励,不进行管理和指引,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图书馆志愿服务的认识水平。首先,可以依托图书馆自身举办的各种宣传周、服务月活动中宣传志愿服务的性质、历史、功效等;其次,可以联合各种志愿组织如义工联盟、志愿者联合会等开展宣传活动;再次,还可以依靠图书馆志愿者的“现身说法”进行宣传,定期组织志愿者参加图书馆集体活动,定期对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

3.2 规范法制建设

法制化是志愿服务的必由之路。在广东,1999年9月20日开始实施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2010年7月23日修改为《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是我国首部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它明晰志愿服务的相关概念,对其服务对象、经费来源、志愿者权力和义务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志愿服务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尚未解决,志愿者从事服务的人身安全、权益保护等问题没有得到法律保障。只有加强法制建设,扫清图书馆志愿服务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才能使志愿服务顺畅进行与发展,才能使志愿者更好地为建设幸福社会作贡献。

3.3 加强统一管理

图书馆志愿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到诸多部门和环节,其运作能否顺利进行并落到实处,与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图书馆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统一管理,成立诸如图书馆志愿者协会或联合会等管理协调机构,或将图书馆志愿服务纳入图书馆某一职能部门如综合业务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等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同时,还要制定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章程、条例或工作守则,促使志愿服务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把图书馆志愿服务纳入到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上来。

3.4 强化教育指导

“图书馆在引入志愿服务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把育人作为志愿者服务的首要目标,要认识到志愿服务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而事实上,志愿者从事图书馆服务工作也想通过这个机会得到锻炼与提高,服务与学习两者并重。因此,图书馆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志愿者培训机制,包括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如图书馆基本知识、服务礼仪、综合心理素质等,培训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其目的是帮助志愿者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志愿者素质和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工首先要将自己当作志愿者,甘愿为读者无偿服务,积极主动参与扶贫济困、帮孤助残、支教助学、科技推广、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大型社会活动、应急救援等公益活动,为其他志愿者做好榜样和表率,从而引导、带领志愿者为图书馆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3.5 创新评价激励

图书馆志愿服务虽然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和动机多元性,志愿者的行为也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个人倾向,志愿者与图书馆员工不同,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的规章制度之外,还要创建对图书馆志愿者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评价是为了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客观、全面的肯定,对其精神给予鼓励,激励是为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利用激励机制留住志愿者。鉴于志愿者动机的多元性,采取的激励措施和机制必须是多样的、综合的、立体的。

3.6 建立长效机制

随着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全面推进,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已刻不容缓。从志愿者的招聘、培训、服务、管理到评估,每个环节都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许多内涵需要把握、许多规范需要制定。要探索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志愿服务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必须强化流程的科学管理,建立包括系统评估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评估指标、评估内容、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积极推进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科学发展,为建设幸福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梁桂全.建设幸福广东100问[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民生广东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6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54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3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26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广东舆情
大社会(2016年3期)2016-05-04 03:41:11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