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彬
(西丰县图书馆,辽宁 西丰 112400)
自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在 《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一词以来,职业倦怠的研究已渗透到各职业领域。图书馆员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承担着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等工作。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图书馆员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图书馆员是信息的导航员、信息管理专家和信息教育者。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由于图书馆员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因此,图书馆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也是职业倦怠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职业人群之一。分析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缓解和消除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对策与建议,对于稳定图书馆队伍、提高服务质量乃至促进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弗鲁登伯格认为,职业倦怠是指工作者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美国学者马斯拉奇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地、紧张地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那些人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的疲惫感以及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依据上述职业倦怠的定义,笔者认为,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是指馆员个体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工作中的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挫折体验的一种身心疲惫枯竭的情感状态。图书馆员在某一岗位工作时间长或工作要求过于苛刻,会导致图书馆员产生一种身心衰竭的情绪,会导致职工工作效率低下,不愿意从事工作。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执行者,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馆员陷入职业倦怠心理的困扰,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2.1 情绪衰竭,工作消极
情绪衰竭、工作消极是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最明显的表现形式。部分馆员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对工作缺乏冲动,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害怕工作。馆员每天忙于“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年复一年地解答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这种单调、枯燥而又繁琐的工作,致使部分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馆员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杨帅对广州市23所本科级高校图书馆中的图书馆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情绪衰竭轻度倦怠的人员占45.7%,有47.5%的人有中等水平的情绪衰竭。1.2.2 对待读者冷淡
对待读者冷淡,玩世不恭,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对工作不热心和投入,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是目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又一特征。在高校,与教师相比,图书馆员被学校重视的程度明显不高,待遇明显偏低;在公共图书馆,图书馆被读者认为是借书还书的地方,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不高。读者对图书馆认识的偏见以及一些读者的特殊性信息需求,致使素质较低的图书馆员难以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对待读者十分冷淡,不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排忧解难,对工作敷衍了事,只是被动地为读者服务。如王学云、张廷广、任俊义对山东烟台地区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烟台大学和烟台市图书馆的图书馆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个别图书馆员玩世不恭维度均值较高,高校图书馆员玩世不恭感受更明显。
1.2.3 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部分图书馆员倾向于消极地自我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图书馆服务理念及服务方式在不断更新,部分馆员却由于知识老化、观念陈旧而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图书馆工作。个人能力及思维创新发展水平停滞不前,致使工作中力不从心,习惯于被动应付。
在我国,长期以来,读者认为图书馆就是借阅图书的地方,没有把图书馆当做是文献情报中心。甚至有的管理者把图书馆看成是安置家属、子女就业以及病残人员的“收容所”。很多人提到图书馆工作都认为是简单的借书还书的重复性劳动,不属于技术工作,谁都能胜任。这种对图书馆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对图书馆员工作的不重视,致使图书馆经费不足、设备落后,馆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社会的不认同、领导的不重视、读者的不尊重,极大地伤害了图书馆员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必然造成他们的心理障碍,压抑了馆员的进取心和工作热情,促使馆员产生自卑心理和失落感。
在我国,图书馆属于事业性质单位,管理体制的僵化和用人制度的不合理,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馆员劳动报酬与劳动价值不相符,严重挫伤了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部分馆员产生自卑心理。图书馆对员工的关心爱护不够,馆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馆员倦怠心理就会乘虚而入。图书馆业务繁多,难以针对不同馆员的特长、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安排岗位,同时,馆员缺少进修深造、培训交流等学习机会,馆员的个人才华难以得到施展,从而使他们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缺乏热情。
在信息时代,面对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面对海量信息资源的组织和传递,部分馆员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老馆员因能力有限,往往难以完成工作任务。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信息组织方式的数字化,图书馆职业素质要求发生了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馆员不得不重新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由此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紧张、焦虑心理。近年来,为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许多图书馆引进了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全面、能力素质强的馆员。有些馆员选择图书馆职业并非出于理想和兴趣,而是把图书馆作为“跳槽”的跳板,无心在图书馆工作,自然而然就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愉快、勤奋向上、相互关心,有高效的工作业绩。相反,没有朝气、散漫懒惰、人与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激励的环境,势必影响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图书馆工作环境,可激发馆员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不良的图书馆工作环境则可能导致馆员烦恼的生成,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职业倦怠,并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因此,图书馆管理者一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图书馆的作用,提高公众的图书馆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支持图书馆员的社会氛围,以改变社会对图书馆的偏见。二要真心爱护、尊重、支持图书馆员工作,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工作氛围,主动关心馆员的生活与心理健康,带头树立良好的馆风,在全馆形成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使馆员能心情舒畅地工作,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三要在图书馆经费保障,馆员职称评定、福利待遇、进修等方面给予极大的关注,让馆员从内心深处产生归属感,从而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推动个人目标的实现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四要建立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馆员为中心,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馆员的创造力,推进馆员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总之,图书馆管理者要促使馆员与读者之间以及馆员与馆员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的和谐关系,提高馆员对图书馆职业特性的认识,使馆员以健康和积极的心态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首先,要加强馆员职业精神教育。职业精神是指馆员在服务读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职业技能的总和。职业精神是图书馆员职业的灵魂。图书馆管理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馆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教育,帮助馆员树立职业精神追求,培养馆员具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和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其次,要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每个馆员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准则。通过职业道德教育,馆员树立起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真正做到“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最后,要加强馆员培训工作,不断优化馆员的知识结构。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工作不仅要求馆员具有信息服务的基本技能,而且还应有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图书馆管理者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将图书馆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及时传授给馆员,让其能及时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适应能力。同时也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帮助馆员消除不良心理。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无论个人的学识水平有多高,能力有多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压力。馆员要正确认识各种压力,化压力为动力。第一,要与人为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为此,馆员应积极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强与领导、同事的沟通交流,及时化解工作中的矛盾,增强集体荣誉感。第二,面对压力事实,合理调节不良情绪。馆员应接受压力事实,了解、承认、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有意识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如采取冥想放松法、自主训练法等自我暗示法,保持心态平衡,以消除心理压力。第三,一旦发现自己产生了极端情绪,就要主动找心理医生给予专业性的引导或治疗,使自己处处与健康为伴,时时和快乐同行。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问题是图书馆员职业生涯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问题。在缓解和消除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方面,馆员自身的努力十分重要。解铃还需系铃人。面对各种压力,图书馆员应正确认识压力,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不良情绪,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图书馆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1]龙军.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探析[J].情报探索,2007(11):101-103.
[2]陈宇旸.我国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4):6-9.
[3]杨帅.广州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7):99-103.
[4]王学云,张廷广,任俊义.烟台地区图书馆员工作倦怠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42-45.
[5]梁洁,方旭.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0):157,159.
[6]叶青,刘秀英.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与岗位轮换制的实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0):65-66.
[7]祝少辉.论高校图书馆员自身职业倦怠的克服[J].法制与社会,2010(21):202-203.
[8]吴代英.高校图书馆员与公共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之比较[J].池州学院学报,2008(3):157-160.
[9]李晓兰.浅谈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0(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