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红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天津 30045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由于脑血管疾病的原因,造成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1]。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严重困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被认为是导致痴呆的第二位原因,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0% ~8.8%,每年每1 000人中有1 ~3 人发病[2]。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痴呆,血管性痴呆预后较好,治疗前景广阔,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医疗实践,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且日益体现出在血管性痴呆防治上的优势。现将中医有关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和优势,在血管性痴呆的诊治中也有较好的体现。早在2000 年,许多学者对血管性痴呆的辨证分型进行了探讨,但临床分类存在着较大差异。2000 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延缓衰老委员会在安徽合肥制定的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治进行了规范[3],将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分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火热内盛证、腑滞浊留证和气血亏虚证等7 个类型。陈维等[4]认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其始于肝气郁结,终因瘀血阻窍,而致脑失所养,灵机记性皆失,出现善忘痴呆等症状。周晓卿[5]认为中风后脏腑功能失调,运化失司,气血逆乱,风火痰瘀诸邪壅滞不解,化生浊毒,其最大特点是对人之形体和脏腑经络的损坏,其中最易损伤的是人之脑络,毒邪闭阻络脉,脑络不通,气血无以上奉至脑,清窍失灵,元神失聪进而灵机记性渐失,该病具有病急、病程长、缠绵难愈的临床特征。梅建伟等[6]将血管性痴呆分为3 型:肝阳上亢肾精亏虚型,治宜平肝潜阳,补肾填精生髓,方用天麻钩藤饮合左归丸加减;痰瘀阻窍型,治宜健脾化湿,逐痰活血开窍,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心脾两虚型,治宜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取得明显疗效。
1.2 分期论治 郭明冬等[7]报道,将血管性痴呆分为早中晚期,早期实多虚少,以阴虚阳亢痰瘀阻窍为主,治宜化痰逐瘀,开窍醒神;中期疾病迁延,耗伤正气,虚实并见,以痰瘀阻窍与肝肾不足并重,治宜平肝潜阳,化痰逐瘀,气虚血瘀者以补阳还五汤化裁;晚期虚多实少,以肝肾阴虚为主,兼有痰瘀阻窍,治宜滋补肝肾,疗效明显。
1.3 专法专方 血管性痴呆多迁延起伏,虚实夹杂,证候表现多样,临床辨证分型不易统一,很多医家以专法专方治病,标本兼治,攻补结合,取得了明显疗效。主要有如下几种:
1.3.1 补肾健脑法 一些医家认为肾虚髓空,为血管性痴呆基本病理特征,病位在脑,病机主要与老年人肝肾已亏,水不涵木有关。补肾可以健脑,这是血管性痴呆从肾论治的基本理论依据[8]。黄太权等[9]探讨了补肾益精方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将61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石杉碱甲片,治疗组加服补肾益精中药,药物组成为枸杞子15 g,肉苁蓉15 g,石菖蒲10 g,麦冬15 g,茯苓15 g,黄精15 g,黄芪30 g,鹿角胶15 g,龟板胶15 g,川芎10 g,结果治疗组时间定向力、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物体命名、语言重复、图形描述能力均较对照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
1.3.2 补肾祛瘀化痰法 血管性痴呆多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为本,痰瘀凝结为标。针对这一病机,提出补肾祛瘀化痰治则。张利平等[10]用通窍健脑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5 例,采取祛瘀化痰开窍、补肾健脑之法,药物组成为黄芪30 g,山茱萸15 g,川芎15 g,菟丝子12 g,何首乌20 g,胆南星10 g,石菖蒲10 g,郁金10 g,丹参15 g,地龙10 g,僵蚕10 g,甘草5 g 。结果有效率85.71% ,在综合疗效、MMSE 及HDS 评分方面有显著优势。郎黎红[11]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第4 版修订本中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的痴呆病例,且经长谷川痴呆(HDS)量表评分<30 分80 例,随机分治疗与对照两组,各40 例。治疗组用清痴汤治疗,对照组用脑复康及胞二磷胆碱。治疗组40 例中显效19 例,有效15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40 例中显效10 例,有效12 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1.3.3 补肾化痰开窍法 肾精亏虚,髓海失充,痰浊内生,清阳不展,脑窍失养,治宜补肾化痰开窍。故有人选用熟地黄、山茱萸补肾精,远志、茯苓化痰开窍组方治疗血管性痴呆。孙奇[12]用地黄饮子组与脑复康组对照观察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结果地黄饮子组总有效率85.71%,优于对照组并差异显著,HDS 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并差异显著。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肾精,肉苁蓉、巴戟天壮肾阳,附子、肉桂温养下元、引火归元,石斛、麦冬、五味子滋阴敛液、壮水济火,石菖蒲、远志、茯苓化痰开窍,当归、川芎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得以水火相济、痰化窍开。
1.3.4 活血化瘀法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血管性痴呆主要发生于脑梗死后的患者,其基础病变是脑梗死,而气虚血瘀是脑梗死的根本原因。苏春芝等[13]用益智金丹治疗血管性痴呆50 例,给予益智金丹(由熟地黄、山茱萸、淫羊藿、巴戟天、紫河车、茯苓、黄芪、人参、当归尾、川芎、灯盏花、石菖蒲、远志、益智仁、水蛭等组成)治疗;对照组50 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疗程均为3 个月。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 ,对照组为3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HDS 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潘大军等[14]将50 ~78岁血管性痴呆患者68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降黏通络胶囊,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加脑复康,治疗前及治疗后3 个月查MMSE 积分、HDS 积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MMSE 积分、HDS 积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1.3.5 填精益智、活血化瘀法 痰瘀二者胶固黏着,痹阻脑络,脏气不能与脑气相接,神机失用,而发为痴呆。于树夔[15]将85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醒脑益智丸(鹿茸、淫羊藿、茯神、丹参等),对照组给予脑活素脉络宁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在智能量表积分,生活自理能力积分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2.1 常用针法 刘翼程等[16]将108 例脑梗死所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头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Blesse 痴呆量表(BDS)、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结果证实头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梗死所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智能状况。王重新[17]观察单纯药物(对照组)和针刺加药物(观察组)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每组30 例),两组均以脑蛋白水解物静滴,观察组加用针刺,取内关、人中、百会、上星、神庭、神门、足三里、丰隆、太溪、三阴交(均取双)。内关、人中、丰隆手法为泻,百会、上星、神庭、神门平补平泻,足三里、太溪、三阴交为补,每日上下午各1 次,每次留针30 min ,疗程2 周。结果在智能和生活能力改善方面,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周洪艳等[18]用俞原配穴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选取脑复康口服。研究结果提示:在认知功能障碍方面,俞原配穴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能,表现为HDS 积分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近期疗效显著;ADL 积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陈香妹等[19]将66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意义,说明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史洪润等[20]采用针刺井穴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治疗组井穴点刺取十二经井穴,药物给予胞二磷胆碱和吡拉西坦等;对照组仅以药物治疗。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配合记忆思维和动作训练。治疗组认知能力和社会行为能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和93.5%,对照组分别为51.6%和71.2%。
2.2 电针疗法 韩冰等[21]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取用四神聪、人中、本神、三阴交、太溪、肾俞、足三里、风池、丰隆等穴,并在治疗前后给予LOTCA 和FIM 评定。结果电针治疗能够在提高智力和增强社会活动功能方面有明显作用。王惠明[22]以尼达尔、喜得镇为对照药物,观察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采用随机、双盲方法进行临床研究,以ADL 和MMSE 量表进行测评。两组经过3 个月的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说明电针法可明显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总体认知功能。赵凌等[23]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研究电针头穴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方法:将试验的90 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共治疗6 周。结果显示,药物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治疗血管性痴呆时在对患者智能状况改善上,总有效率依次为66.7%、73.9%和76.9%,有统计学意义。
2.3 针药合用 一些医家采用针灸和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也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杨玫英[24]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46例,取穴:内关、人中、印堂、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完骨、天柱。结果显效28例,有效10 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为82.51%,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
血管性痴呆属老年常见病,发病早期积极防治病情具有可逆性,是现今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肾虚为重要发病基础,病因由虚、瘀、痰等方面,最终导致脑络瘀塞,髓海失养,灵机失用而成痴呆。目前有关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潜在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多数研究未采用公认的阳性西药作对照,临床报道近期疗效观察较多,远期跟踪性研究较少,难以对远期疗效进行评估;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诊断及疗效标准不统一,辨证分型不统一,影响了科学性及可重复性。该病是能够预防的,而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预防保健优势,加大对相关发病危险因素的及时有效干预,预防中风等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上述问题均有待于今后研究中不断改进。
1 Roman G C.Vascular dementia revisited:diagnosis,pathogene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Med Clin North Am,2002,86(3):477
2 董丽琴,王桂青.血管性痴呆.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3(21):745
3 田金洲,韩明向,涂晋文,等.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 ,23(5):16
4 陈维,刘福友,呼兴华,等.从肝郁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辽宁中医杂志,2010,37(8):1462
5 周晓卿. 血管性痴呆中医病机理论及证治规律探析. 中医学报,2012,27(2):181
6 梅建伟,王辞晓,张英强.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 四川中医,2009,27(11):22
7 郭明冬,罗增刚,周文泉. 周文泉治疗血管性痴呆经验. 中医杂志,2009,50(12):1070
8 谢宁,吴颂,宋琳. 基于肾精命火理论的补肾法防治老年性脑病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5
9 黄太权,刘龙民,范华昌,等.补肾益精方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吉林中医药,2009,29(9):771
10 张利平. 通窍健脑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5 例. 中医研究,2009,22(4):23
11 郎黎红. 清痴汤治疗血管性痴呆80 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1):50
12 孙奇,张军.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80 例临床观察. 黑龙江医药,2009,22(4):513
13苏春芝,李静君,杜英,等. 益智金丹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50 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5,37(8):42
14 潘大军,刘静毅.降黏通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37 例临床观察.中医学报,2009,24(6):71
15 于树夔.醒脑益智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6):794
16 刘翼程,张红星,陈国华,等.头针治疗对脑梗死所致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8):806
17 王重新. 醒脑调神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30 例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7):789
18 周洪艳,赵军,刘克新.俞原配穴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改善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17
19 陈香妹,王德平,陈云龙.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5):36
20 史洪润,何峰,窦伟,等.针刺井穴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干预的疗效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7):667
21 韩冰,何扬子,冉春凤,等.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92 例. 陕西中医,2009,30(11):1523
22 王惠明.电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天津中医药,2007,24(3):218
23 赵凌,张虹,郑重,等.电针头穴对90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研究.四川中医,2007,25(9):105
24 杨玫英.醒脑开窍针刺法合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46 例.陕西中医,2007,28(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