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并重 系统优化不断提升口岸过货能力

2012-02-14 20:10:13乌鲁木齐铁路局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2年3期
关键词:铁路局乌鲁木齐通关

乌鲁木齐铁路局

(乌鲁木齐铁路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阿拉山口口岸站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联西出”的重要桥头堡。2011年乌鲁木齐铁路局加强外部沟通协调,优化内部过货组织,挖掘口岸运输潜力,实现了过货量持续增长,全年过货完成 1515 万t,日均交接进出口重车 920 辆,创历史最好水平,尤其是出口量完成 560万 t,位居全路第一。

1 构建协作保障机制,优化口岸运输外部环境

1.1 加强与哈铁沟通协作,共保口岸畅通

(1)建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口岸问题沟通协调机制。每月举行铁路局级会晤,由双方主管运输的局级领导组织研究解决口岸过货问题、商议运输调整方案、制定组织保障措施。

(2)紧盯方案执行和措施落实。坚持双方调度中心每日对话、车站定时沟通、双方互派驻站工作组制度,随时掌握双方口岸工作动态,准确商定进出口交接计划,保证口岸后方车流输送,充分发挥双方口岸接卸能力,组织进出口货物均衡交接,快速处置日常过货组织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口岸运输有序畅通。2011年经过多次协调,改变了与哈萨克斯坦铁路 (以下简称哈方) 的原有换装方式,组织集装箱落地和敞车代用,同时增加设备换装线,使出口接卸换装能力由 350 车提高到 400 车。

1.2 加强与联检部门协作,改善通关环境

建立铁路局、车站与联检部门逐级协调机制,推广便捷通关措施,及时解决影响口岸通关问题。

(1)对准轨进口的球团矿、铁精粉,实行 24小时预约报关、口岸直通的便捷通关方式,换轮车停时从18 h压缩到 6 h。

(2)优化通关流程,变二次放关为一次放关。将球矿、硫磺、化肥等大宗物资纳入“先落后验、一次通关”新流程,有效减少了通关环节货物占用中哈双方车辆的时间,宽轨货车停时压缩 4 h,中方车停时压缩 5 h。

(3)优化边检查验方式,增设室外监控设备,变室外人工查验为室内机查为主,压缩列车查验时间 50%。

(4)建立口岸联席交班制度,将货物放关率、大点车纳入代理单位质量信用评价考核,促使放关率同比提高40%,消除代理环节对铁路运输的制约。

1.3 加强沟通协调,为口岸过货创造条件

以双方口岸接卸品类和能力最优匹配为原则,建立铁道部、铁路局间日汇报和专项沟通协调制度,实时反映过货组织中存在的问题,铁道部和铁路局联动,共保口岸。由铁道部合理调控出国装车,按哈方接卸能力匹配计划,按国别和品类成组、整列装车,优化全路国际联运计划和出国装车结构,缓解了口岸出口组织难度和压力。同时加大进口换装支持力度,积极组织敞车代用装运出口集装箱,优先保证换装车辆和流向需求,为口岸过货上量创造了良好条件。

2 系统优化内部作业组织,挖掘口岸过货潜力

2.1 优化出口交车组织,用好哈方口岸能力

(1)全力保证安北口出国车接入,按照铁道部确定的口岸交车任务指标和出国车保有量控制红线,均衡有序组织出国车接入和移动。

(2)提高到达口岸列车质量。严格按哈方换装能力,分集装箱、棚车、设备3类整编成列进入口岸;在口岸周边设置卫星站,实行票据信息预报关,对符合条件重车筛选集结挂运,避免出国问题车进入口岸滞留,有效降低口岸作业压力。

(3)弥补全路出口车品类结构性缺口,立足源头提效,优化管内出口装车。集合国际联运站点业务,实行海关和检验部门在装车站合署办公,扩大属地报关、口岸转关比例,目前乌鲁木齐铁路局管内属地报关比例已达 95%,口岸通关时间已压缩11 h;利用返空换轮车组织出口装车,推广运用集装化运输,对乌鲁木齐铁路局管内出口棚车货物采取托盘运输,中方敞车装运散装货物采取集装袋、网运输,缓解哈方换装压力,扩大了出口运量。实现各铁路局装入和管内自装有机结合,确保出国能力不虚糜、出国重车不积压。

2.2 优化车站作业组织,提高口岸运输效率

(1)强化国外班组管理,前移作业关口。对驻外运输、车辆、机务人员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对哈方列车编组、票据提前译制预报,从源头为口岸提效奠定基础。

(2)优化车场分工和编组线分类,提高调车效率。重新划分车场分工和编组场分类线使用方案,同步调整列检、边检作业流程,减少交换车流、交叉干扰和重复作业。

(3)优化集装箱作业流程。增设了出口集装箱专用窗口,调整了票据处理流程,票据处理时间压缩 2 h;调整了集装箱库堆码方式,存放能力提高1倍,研制了移动式检查台,提高了查验效率;优化集装箱货位和装卸管理,将自备箱、部属箱分货位固定运用,避免按流向挑箱作业,整合了铁路局和专业公司装卸队伍,统一管理。集装箱每批作业时间由 13 h 压缩到目前的 7 h,哈方集装箱平车停留时间同比压缩 8.5%,为缓解哈方换装平车不足、增加出口创造了条件。

(4)破解残车影响口岸效率的顽症。前移坏车信息通报关口,提前做好处置准备,建立残车分级处置制度,按车种、车损程度、适装货物将残车划分为4个等级,凭卡处置,对号入座,快速处理;组建站内流动检车组,货运、列检等共同参与,入线修车。2011 年日均焊修残车 145 辆,为换装总数的 31%;入线装车率达到 95% 以上,同比提高 32 个百分点。

3 强化口岸运输管理,为过货提供有力保障

3.1 加强口岸工作领导,提高组织保障

牢固树立“口岸无小事”的意识,由乌鲁木齐铁路局主管副局长领导的口岸运输工作组驻点包保,系统解决口岸过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口岸专题对话会议制度,随时掌握口岸运输信息变化情况,实时调整运输方案,做到日事日清、日事日毕,形成了车、机、工、电、辆、供各部门服从大局、共保口岸过货的良好氛围。

3.2 突出过程控制,优化激励约束机制

乌鲁木齐铁路局将口岸过货任务纳入各专业处室月度绩效一体化考核,促使各专业处室密切协作,协调各单位与车站紧密配合,迅速解决日常过货中的结合部问题;完善口岸挖潜提效专项考核办法,将每日过货质量分劈到班组、岗位,按日公布,兑现奖罚,充分调动车站关键岗位作业人员积极性,挖掘运输生产过程各环节潜力;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将口岸海关、边检作业层同每日处理问题车、放关车挂钩,促使联检单位快验多放。通过完善“铁路局—站区—车站—联检单位”四位一体考核激励机制,实现了向机制要潜力。

3.3 发挥信息系统作用,提升管理效能

以大通关信息平台为依托,通过规范数据交换接口,使代理单位、海关、商检与铁路运输信息平台联网共享,实现票据电子化传输和网上审核,实现运单、舱单、报关单、车辆状态、查验指令实时传送,最终达到货流、票据流、车流同步。

(1)研发“铁路与口岸代理人信息交换系统”,压缩人工传递报关单时间,票据在代理单位滞留时间压缩 2 h/ 批。

(2)研发“中哈口岸电子运单信息交换系统”,把运单翻译工作前移到哈方,实现运单国外预报关,压缩重复作业时间 1 h/列。

(3)开发适合口岸作业特点的现车系统,同步完善口岸货运票据流转系统,共享现车、电子仓单和换装清单,实现铁路、边检、海关作业紧密衔接和实时监控,票据审验和货车无效停时压缩 1.5 h。

4 下一步工作重点

2012年1 月以来,乌鲁木齐铁路局出口重车稳定在 10 列、400 车水平,较 2011 年增长 10%。乌鲁木齐铁路局在巩固既有措施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全方位挖潜,进一步提升过货能力,使准轨出口提高到 500 车,宽轨进口提高到 550 车,力争同比各增长 20%。乌鲁木齐铁路局今后争取在以下3个方面实现突破。

(1)公铁联运增加向西出口通道。改变当前仅依靠阿拉山口单一通道出口的格局,加大同地方政府和哈萨克斯坦的协调力度,利用霍尔果斯站、喀什站邻近公路口岸优势,全面启动公铁联运战略,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开辟经喀什、霍尔果斯口岸公铁联运出口集装箱通道,将部分出口物资转经公铁联运出口,力争日均通过公路口岸转运出口集装箱 40 车。

(2)积极争取中方车换轮过境哈方运输。针对哈方换轮能力虚糜 40 车和大量中方出国车滞留的现状,在综合考虑出口增量空间、车辆周转效率和出境车辆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加快与哈方会晤谈判,争取早日促成中方换轮过境运输议案,报铁道部认可后执行,有效缓解出国车滞留和哈方换装能力不足的矛盾,提升出口能力和车辆使用效益。

(3)继续强化内外协作,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争取新疆自治区政府和海关的有效配合,协调乌鲁木齐与阿拉山口海关共同实行内勤 24 小时连续作业;继续扩大口岸转关比例,提高棚车物资集装化装车比例,扩大各大港口敞车按国别整列装运集装箱比例,为哈方接卸创造条件。将进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再压缩 10%。

猜你喜欢
铁路局乌鲁木齐通关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既有灾害监测系统接入铁路局中心系统方案研究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28
呼和浩特铁路局GSM-R系统现场应用故障分析与处理
通关游戏
2008—2014年乌鲁木齐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364名兰州市铁路局职工心血管病与口腔健康关系研究
新疆首条ETC车道落户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热电联产与大气环境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