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抗战:中日假币之战

2012-02-11 11:49:17刘杰
百家讲坛 2012年14期
关键词:造币沦陷区国统区

刘杰

1938年12月,时任日本陆军部次长的东条英机亲自批准了伪造中国流通货币“法币”的计划,交由山本宪藏具体负责。山本宪藏马上组织了一支权威的造币专家团队,以当时中国五元面值的法币为样本进行试验,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制成了数十万元的成品,并迅速投放中国。就在他们弹冠相庆的时候,一条消息让他们目瞪口呆,他们费尽心机制造出来的假币,在第一时间就被中国老百姓用肉眼识破!原因很简单,那种五元面值的法币,竟然是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的废币。

山本宪藏因为这次华丽的闭门造车行为受到了上司的严厉谴责。

虽然出师不利,但日本对制造假币的兴趣却有增无减。原来,随着战争的深入,日本受英美的经济制裁,国力逐渐透支,资金运转失灵;而中国的法币仍可以在香港等地自由买卖,于是日本对制造中国假币愈发情有独钟。1940年,山本憲藏被准许戴罪立功,再次负责伪造法币。

山本宪藏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从中国实地找来了仍在流通的法币做样本,印刷了500万元运抵中国。由各沦陷区的银行和商社使用,大肆套购战略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又从香港缴获了国民政府的全套印钞设备,这下山本宪藏的造币专家们更是如鱼得水,“理直气壮”地制造假币了。

日本的假币战术很快引起了国民政府的警觉。军统和英美合作,在重庆建立了一座专门制造日伪钞票的造币厂,夜以继日地赶制了上万箱假币,并把它们全部运送到沦陷区。大家假,才是真的假。这些假币破坏了当地的经济运行状态,也起到了一些成效。但是总体来说,日本在这场货币战争中还是大占上风,双方假币往来,看似“平等互亏”,但所有假钞都在中国境内流通,日本在扰乱中国的金融秩序,而国民政府又在扰乱中国沦陷区的金融秩序,以至于整个中国差不多都在通货膨胀,归根结底还是中国老百姓倒霉。

日本在国统区尝到甜头后,又贪得无厌地伪造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流通的货币。当时各个抗日根据地大都发行自己的货币,称为抗币。日本为了掠夺根据地物资,破坏抗币信用,也大肆制造假抗币,投放到各个边区。

与此同时,边区人民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假币斗争。和国统区的“以假制假”不同,他们想出了“以落后对付先进”的办法。边区发行的抗币,不用铅板,而是用木板刻制,所用木材就是当地产的楮树根和黄杨树根,纸则采用自己生产的土纸。这样印出的抗币,虽然有粗制滥造之嫌,形态上更像一张张破纸板,但仿造却极难。日本的造币专家在设施齐全的实验室能够仿制印刷精良、防伪严密的美元,仿制这种简陋的抗币却是无从下手,徒唤奈何。于是抗日根据地内的假币战争,中国方面大巧若拙,出人意料地取得了胜利。

日本仿造抗币卖力不讨好,便把主要精力又放在了制造国统区的假法币身上。从1939年到1945年六年间,日本共伪造法币40亿元,堪称世界之最。然而正当日本手拿巨款,在中国各地兴冲冲地展开收购行动的同时,国统区却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抗战后期,国统区物价飞涨,截至1944年,法币发行量比1937年增加了100多倍,高达1890亿元。1945年,长春市工人的工资额度都以亿为单位计算,市民拿着一麻袋钱,只能换不到一斤的高粱米。在这种背景下,日本苦心孤诣印制的那40多亿“巨款”,到底能套购多少物资?其本身的价值,大概连印刷成本都不够。

编 辑/葡萄

猜你喜欢
造币沦陷区国统区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文史春秋(2019年12期)2019-04-13 13:49:36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世界杯卢布
环球时报(2018-05-23)2018-05-23 10:28:24
全面抗战时期沦陷区慈善义演管窥:以京津沪地区为视点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安徽史学(2016年2期)2016-12-01 02:57:08
民国后期国统区选举诉讼程序研究
法律史评论(2016年0期)2016-11-08 01:42:47
“常生厂”及“泰来厂”——造币总厂开办与重建时的机器设备
中国钱币(2016年5期)2016-06-15 20:29:55
走进中国印钞造币博物馆
金融博览(2014年9期)2014-09-17 01:16:11
“振兴”的姿态与“新进”的意味——华北沦陷区长篇小说论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