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株临床分离酵母样真菌的分布类型及耐药性分析

2012-02-03 04:37:58张利霞张晶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两性霉素氟康唑念珠菌

张利霞 张晶晶

764株临床分离酵母样真菌的分布类型及耐药性分析

张利霞 张晶晶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酵母样真菌的分布类型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酵母样真菌及药敏情况。结果①送检的6932份临床标本共分离酵母样真菌764株,主要为白色念珠菌441株,占57.4%,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25株,占16.6%、热带念珠菌73株,占9.4%、近平滑念珠菌68株,占9.0%、克柔念珠菌26株,占3.4%,其他31株,占,4.2%。②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相对于唑类药物有优势地位,唑类药物中伏立康唑相对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具有较强优势。结论微生物实验室要做好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耐药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酵母样真菌;菌种分布;药敏试验

酵母样真菌是真菌的一种,按结构特点区分属于单细胞真菌。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广泛应用,导管插管、器官移植和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普遍开展,由酵母样真菌引起的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进一步了解临床分离酵母样真菌的分布类型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我们统计分析了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上酵母样真菌的分离情况及药敏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送检微生物室分离到的764株有临床意义的酵母样真菌(已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的菌株)。所有分离于体液(血液、脑脊液、关节液、腹水、胸水等),脓肿,组织(肝脏、肺、脾、心脏、肾等活组织检查),侵入性操作标本(肺泡灌洗液、保护性毛刷等)的酵母菌均被判为有意义。痰标本经显微镜检进行筛选,符合条件(扁平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或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进行培养,菌落数量较多或呈优势生长时才能认为是病原菌,做药敏实验。

1.2 仪器和试剂 临床标本接种于博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沙保罗培养基中,35℃温箱培养。菌株的鉴定采用法国科玛嘉(ChromGA)显色培养基初筛,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念珠菌药敏试剂条(ATB-Fungus)对酵母样真菌进行药敏试验。该试剂条包括5种抗真菌药物: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A),依曲康唑(ITR)和伏立康唑(VRC)。

1.3 方法

1.3.1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将血液、脑脊液、胸腹腔积液、脓、组织活检物、肺泡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痰等标本无菌操作接种于沙保罗培养基中,置恒温箱35℃培养24~48h。用接种环挑取疑似真菌菌落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涂片染色形态符合酵母菌后,将真菌菌落传显色培养基进行常规鉴定,显色不典型的菌株使用API 20C AUX进行鉴定。

1.3.2 药敏试验 将分离的真菌和质控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90028)培养24h后,打开API0.85%氯化钠培养基,制成2麦氏单位浊度的菌悬液,使用加样器吸取此菌悬液20μl到ATB F2培养基中混匀,使用ATB电子移液管在每个凹状杯中加入135μl混匀的ATB F2培养基,并设阴性对照,放入孵箱35℃孵育24h,取出药敏条后,按说明书读取药敏结果。

2 结果

2.1 764 株临床分离酵母样真菌的菌种分布情况 临床常见的酵母样真菌有10余种,主要以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及法式念珠菌等为主。我院常见的为前五种,少见的列为其他。本论文统计的764株酵母样真菌的菌种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酵母样真菌感染种类及构成比(例,%)

2.2 5种常见酵母样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我院酵母样真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报告方式为敏感(S)和耐药(R),本论文统计的是敏感率(S%),统计结果见表2。

3 讨论

酵母样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正常人体表、上呼吸道、胃肠道及阴道的定植菌之一,当人体由于疾病或医源性因素干扰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就成为重要的机会致病菌。酵母样真菌感染可发生于表皮和局部或深层和播散性,尤其是播散性真菌的感染,治疗就更加困难。近几年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新的介入手段的开展,酵母样真菌在临床的感染率逐年升高,故对酵母样真菌的分布类型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院,引起院内感染的真菌主要有念珠菌属,隐球菌属,表皮癣菌属,球孢子菌属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属,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其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个别病种还有极高的致死率,如心瓣膜手术而引发念珠菌性心内膜炎;长期用静脉内导管引起全身性假丝酵母菌病[1]。白色念珠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念珠菌,其构成比虽大于50%,但在逐年下降,而由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等非白色念珠菌引起感染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2]。本组资料的白色念珠菌构成比是57.4%,依次分别为光滑念珠菌16.6%、热带念珠菌9.4%、近平滑念珠菌9.0%、克柔念珠菌3.4%、其他4.2%。我院2007~2008年的耐药监测结果白色念珠菌构成比为68.3%,与此相比亦有下降趋势。除白色念珠菌外,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非白色念珠菌感染不断增多,尤其是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724株酵母样真菌中,光滑念珠菌所占比例为16.6%,与沈翠芬等[3]报道22.3%有差异,这可能与酵母样真菌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不同有关。

目前治疗酵母样真菌感染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多烯类、5-氟胞嘧啶、唑类和棘白菌素类等,控制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高效又低毒者甚少,最有效者为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为多烯类抗生素,但不良反应较多,如AmB可引起发烧、寒战,并有较为严重的心、肾毒性,其在临床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这些可能是AmB目前药敏试验结果敏感率高的原因,因其抗菌谱较广,仍是当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5-氟胞嘧啶的毒性小,但其抗真菌谱窄,临床较少单独使用,常与两性霉素B合用,合用时可减少两性霉素B的用量,也减少了不良反应。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相对于唑类药物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对5种念珠菌的敏感率极高(85%-99%),这与石光顺[4]的统计结果相一致。

临床上治疗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是唑类抗真菌药物,该药物有以下两种:①咪唑类药物:酮康唑、益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和咪康唑等;②三唑类药物: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氟康唑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是因其抗真菌谱广,半衰期长,肝脏、肾脏毒性小,且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并能广泛渗透体液组织器官。有资料表明,临床上随着氟康唑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敏感率为82.3%,与栗芳,王清涛,杜小玲,等报道相一致[5]。氟康唑对酵母样真菌,可以借鉴目前国际上一个比较公认的“90~60”的原则,即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敏感者,约有90.0%临床疗效较好,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耐药者约60.0%仍然对治疗有效[6]。伊曲康唑在临床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并以口服为主,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伏立康唑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较其他唑类药物有较强优势,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中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从而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该药对念珠菌属有抗菌作用。伏立康唑不能与其他药物合用,又因其易致视觉障碍、肝功能异常,因此应用不很广泛,临床上伏立康唑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中可能威胁生命的、进行性的严重感染。

由于真菌感染机率的增加,抗真菌药物的使用频繁,随之而来的菌种分布变化和耐药菌株不断增多,故给临床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临床医师不能仅凭经验用药,而应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1] 倪语星,尚红,等.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71.

[2] 陈东科,孙长贵.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3-594.

[3] 沈翠芬,张晓祥.临床标本的真菌培养和药敏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83-384.

[4] 石光顺,沈继鹿.新生儿血液标本分离菌株的种类及耐药性分析.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1):48.

[5] 栗芳,王清涛,杜小玲,等.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45-447.

[6] Hospenthal DR,Murray CK,Rinaldi MG.The role of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in the therapy of candidiasis.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4,48:153-160.

014010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book=77,ebook=320

猜你喜欢
两性霉素氟康唑念珠菌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信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9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功率激光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06例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24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治疗肝移植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比较
山东医药(2015年13期)2016-01-12 00:39:39
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03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临产孕妇念珠菌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