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2-01-30 01:20:14胡怡云上海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204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抗生素药品静脉

胡怡云上海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204

我院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胡怡云上海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204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本院2008~2010年科室上报的114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114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感染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 结论 应充分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及预防,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临床;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近年ADR发生率呈上升趋势,ADR对人体伤害的严重性日益受到临床医药人员的重视[1]。本院根据2004年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行了ADR上报制度。为使医务工作者提高医疗水平,节约医疗费用,降低医疗意外,同时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本文将2008~2010年收集的114例ADR报表整理、分析及统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建立ADR上报制度,要求临床各科室发现ADR后,及时填写ADR报告;同时在药剂科窗口由于ADR要求退药者,由临床医师填写ADR报告单。收集2008~2010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132例,有效报告114例,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用药、给药途径、临床症状、症状数量、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DR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在114例ADR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69例,分别占ADR总人数的39.5%和60.5%,女性高于男性21%。患者年龄在2~92岁,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发生ADR有2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2~9岁,第2个高峰在50~59岁。

2.2 用药情况

单一药物引起90例(78.95%),2种药合用21例(18.42%),3种药合用3例(2.63%)。静脉用药107例(93.86%),口服用药 5例(4.39%),肌注 2例(1.75%)。

2.3 ADR涉及的系统及临床症状

114例ADR临床症状及所涉及的系统见表2。

表1 ADR发生者年龄分布

表2 ADR临床症状及所涉及的系统

由表2可见涉及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全身症状及消化系统症状。出现1个系统症状的ADR 94例(82.46%),出现 2个系统症状的 ADR 17例(14.91%),出现3个系统症状的3例(2.63%)。其中,2例为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休克症状,1例为生脉引起,1例为头孢噻肟引起。

2.4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

114例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发生例数见表3。

表3 ADR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由表3可知,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有29种,其中涉及抗生素类18种(62.07%)、中成药4种(13.79%)、生物制剂2种(6.90%)、氨基酸及维生素类2种(6.90%)、心血管类药2种(6.90%)、抗过敏药类 1种(3.44%)。

2.5 ADR发生与用药时间

114例ADR发生时间见表4。

表4 ADR发生与用药时间

由表4可知,发生ADR的病例用药时间小于30 min的有73例(64.04%),用药时间大于30 min的有41例(35.96%)。

3 讨论

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临床医师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药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医院药师应该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为医师及患者服务,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用药时注意下述几点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1 个体因素

由表1可知ADR发生大多分布在2~9岁及50~79岁。在2~9岁发生ADR比例为19.30%,可能于现在家长过于关心子女的健康,要求积极治疗,同时与儿童的生理状况有关。50~79岁发生ADR比例为39.47%,相对较高,可能与老年人肝肾生理功能衰退,药物代谢和排出减慢,有些药即使按常规的剂量使用,也会发生不良反应[2]。加上老年人神经功能减退,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后,身体却不能马上反映,极易发生危险。

3.2 用药途径

本文收集的ADR报告中,有78.95%的患者是由于静脉用药引起的,远远高于其他途径用药。静脉用药可使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药物全部吸收进入全身分布,血药浓度高,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医护人员应牢牢掌握静脉用药指征,能口服及肌内注射解决问题的尽量选择口服及肌注,同时对没有静脉用药指征但强烈要求静脉用药途径治疗的患者改换其他方法治疗,以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临床表现及发生ADR时间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涉及皮肤、全身症状及消化、神经、循环、呼吸等系统,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ADR发生时间在30 min以内占大多数(64.04%),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更应密切观察用药患者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3.4 药物品种

ADR发生药品种类中,抗生素占62.07%。这与近年来抗生素使用较频甚至滥用有关[3]。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4],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5]。

此外,在以后的ADR监测中,加大ADR知识的宣传,建立ADR数据库,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及合理用药的数据服务,有效地减少ADR的发生。医护人员应掌握必要的技能,在用药前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严格掌握静脉用药指征,减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及时停药和处理。对已发生的ADR及时上报,为预防ADR积累经验,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1]帖青松.药物不良反应问题的探讨[J].医学信息,2009,(9):257-258.

[2]沈斌,张继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5):51.

[3]金伟华,王晓蕙.375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8(2):113-116.

[4]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J].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5]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Analysis of 114 cases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s in our hospital

HU Yiyun
Beica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in Shanghai City,Shanghai201204,China

ObjectiveTo analyse the features and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occurred in our hospital,in or 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dministration.MethodsA total of 114 ADR cases from 2008 to 2010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ResultsOf 114 ADR cases,the antibiotics ranked the first,then the second w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main ADR was skin and local lesion.Conclusion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other drugs,and strengthen ADR monitor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Analysis;Clinical;Rational drug use

R96

C

1674-4721(2012)06(c)-0135-02

2012-05-11 本文编辑:林利利)

猜你喜欢
抗生素药品静脉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3:34
抗生素的故事
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 09:20:56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8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48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