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敦都楞,布仁巴图,巴图德力根,韩志强,金 花,娜仁其其格,莫日根毕力格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通辽 028007)
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本病发生与骨髓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缺陷、免疫性造血抑制及遗传倾向等多种因素有关[1]。我们为了筛选治疗药物,建立复制周期短,稳定,成功率高的AA模型,综合了文献方法[2-3]。对照射 + Cy+CH复合法干预剂量、干预时间进行了对比研究获得了与人类病理改变相似,重复性好的AA大鼠模型。报道如下:
1.1 材料
1.1.1 化学试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由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 0901。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injection)由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22821。
1.1.2 实验仪器:BJ-6B-X直线加速器(北京医疗器械公司),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COVER-015显微镜(日本 Olympus公司)。
1.1.3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雌性,体重180g~220g,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吉)2007-0003。
1.2 实验方法
1.2.1 造模方法:将44只Wistar雌性大鼠禁食不禁水12h后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A组(A组)、模型B组(B组)等3组。其中对照组8只,A组和B组各18只。造模第1天,A组以直线加速器照射剂量率为240cGy/min,SSD=100cm,全身照射1.2min,分别于第4、6、8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mg/kg和氯霉素43.75mg/kg,共3次。B组参照文献方法[2-3],于造模第1天以直线加速器照射剂量率 300cGy/min,SSD=100cm,全身照射 1.2m in,第4天、5天、6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mg/kg和氯霉素43.75mg/kg,共3次。对照组第1天铅砖屏蔽假照射。在造模期间观察大鼠进食量、进水量、毛发光泽、出血点及死亡等一般状况。于造模第9天、12天、15天,A组、B组各随机抽取6只,腹主动脉采血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取股骨做骨髓活检。
1.2.2 再障模型判断标准: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RET减少,骨髓活检示骨髓增生或减低(造血细胞容量40%),非造血细胞(脂肪细胞)增多,脾脏萎缩或不明显改变,可判定为AA模型[2,4]。
1.2.3 统计学方法: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以±s表示,采用 F检验。
2.1 一般体征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6d起陆续出现皮毛松弛蓬乱,光泽度降低,部分大鼠有脱毛及皮损。消瘦、摄食减少、精神不佳,唇色眼睑苍白、活动减少,足底、鼻部出现瘀斑等症状。以上表现B组比A组严重。于造模第11天B组出现2只大鼠死亡。
2.2 骨髓活检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再障模型骨髓脂肪细胞增多,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红细胞系、粒细胞系明显减少,无巨核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易见(图1~4,见彩插2)。
2.3 模型外周血象变化
从表1可见,于造模第9天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 WBC、RBC、PLT、HGB、RE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于造模第15天,A组RBC、HGB值继续下降,WBC、PLT、RET值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WBC、RBC、HGB、PLT值有显著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RET值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各组外周血象变化的比较 (±s,n=6)Tab.1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blood picture in the three groups(±s,n=6)
表1 各组外周血象变化的比较 (±s,n=6)Tab.1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blood picture in the three groups(±s,n=6)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A组与B组比较,2)P<0.05、3)P<0.01。Not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1)P<0.01,Compared between groups A and B,2)P<0.05、3)P<0.01。
组别Groups天Days白细胞WBC 109/L红细胞RBC 1012/L血红蛋白HGB g/L血小板PLT 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RET#109/L对照组Control 8.58±0.92 7.96±0.29 142.8±4.12 903.4±25.6 256.5±85.5A组 9 0.18±0.0261) 6.40±0.301) 120.5±9.481) 104.5±11.71) 5.63±1.591) B组 9 0.082±0.031)3) 6.63±0.221) 122.67±2.751) 130.3±2.981)3) 9.6±1.011)3) A组 12 0.25±0.0691) 5.58±0.381) 109.3±5.931) 24.3±4.611) 39.67±9.781) B组 12 1.07±0.321)3) 5.93±0.251)3) 106.7±6.991)3) 88.5±20.81)3) 76.3±11.91)3) A组 15 1.82±0.16 5.23±0.361) 94.1±7.921) 458.7±32.41) 167.6±22.01) B组 15 2.31±0.391)2) 6.12±0.491)3) 119.7±7.611)3) 563.2±30.61)3) 602.5±40.91)3)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磷农药、氯霉素、抗肿瘤药等化学物品、药物和辐射,生物因素造成的骨髓造血功能衰退,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全血细胞减少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复合法建立的再障动物模型病理与人类病理改变相似,且有方法简便、成功率高的优点,适合治疗药物的筛选。复合法主要采用放射线、Cy、CH共同作用引起造血细胞损伤,抑制骨髓细胞的再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由于以上因素的干预剂量、方法、时间的不同模型诱发的成功率、再障期的稳定性、造模的周期、死亡率都有不同。通过对比研究表明,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剂量率为 240cGy/m in,SSD=100cm,全身照射1.2m in,于第4天开始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mg/kg和氯霉素43.75mg/kg,共3次的造模方法与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剂量率300cGy/min,SSD=100cm,全身照射1.2m in,于第4天开始连续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35mg/kg和氯霉素43.75mg/kg,共3次的造模方法比较,后者于造模第9天WBC和RET急剧下降,自第12天起快速回升,特别是RET值到第15天时已超过对照组的2.5倍。表明该造模方法缺乏稳定性。前者自第9天至第15天各项指标相对稳定,且无死亡。认为直线加速器照射剂量率为240cGy/min,SSD=100cm,全身照射1.2m in,于第4天开始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mg/kg和氯霉素43.75mg/kg,共3次的造模方法具有复制周期短、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的优点。适合用于治疗药物研究的实验。
[1]王永才.最新血液骨髓细胞诊断学教学医用多媒体图谱[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18.
[2]孙纪元,王四旺,谢艳华,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0,10:210.
[3]陈慧莉,李建华,王海霞,等.愈障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骨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29:487.
[4]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S].科学出版社,2007: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