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检察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路径

2012-01-29 13:46:40温建军
中国检察官 2012年1期
关键词:仁爱检察官诚信

文◎温建军

践行检察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路径

文◎温建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核心——儒家文化,在历史社会发展更迭中尤被世人所看重。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人生核心价值学说,核心价值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至关重要,它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

中国法的现代化也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一本源,周永康同志提出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们践行检察核心价值观,理应向传统文化回归,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的特性和司法需求与时俱进,为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精神保障。

一、讲诚信彰显忠诚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强调“诚”在人的道德修养中的作用,他说:“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说:“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一个人没有了诚信,就不是堂堂君子了,而是恬不知耻的小人。可见,守信,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做人的根本,治世之道。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中的诚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对党和国家诚信。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忠”,古有屈原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有“精忠报国”的岳飞。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凝结巩固起了对祖国深厚的情感,形成了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一个国家需要忠诚,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也要求其成员忠诚。在当今,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我们作为共产党员、作为检察官,要对国家忠诚,为了祖国,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要对党忠诚,坚定对党的信念,维护党的声誉,服从党的领导。

二是要对人民诚信。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孔子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诚实守信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人的立身之本。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检察官,讲诚信首先要对人民群众诚信。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认真解决,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忠于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把执法为民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听取群众的诉求,要通过执法真心诚意帮助群众,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是要对法律诚信。诚信为法威之源,商鞅变法始于“立木赏金”,北宋范仲淹进一步提出“法度所以示信”,更是从社会规则的角度提出了法律诚信的思想。宪法赋予检察机关具有法律监督职责,检察官必须对法律诚信。首先,检察官要树立“唯法至上”的理念,要有一颗永恒信仰法律的心。其次,应当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检察官的守法观念,是法律尊严得以维护的重要保证。再次,要正确践行法律,检察人员在办案中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准则,依法行使检察权,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二、施仁爱一心为民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文化,它通过“礼”约束人们的言行,通过实施“仁爱”、“仁政”的策略来治理国家。孔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荀子说:“诚心守仁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真诚的心坚守住仁爱,仁爱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行为就令人崇敬,就可以感化和影响别人,树立起全民族的大爱。同样,我们作为检察官,应在“仁爱”的基础上,提高自身修为,践行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

首先要提倡孝道。“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本,“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也是和谐文化。孝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核心道德与伦理观,更应该成为检察干警做人的最基本准则。我们每一名检察人员,只有先孝敬父母长亲,进而推己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小孝到大孝,才能在工作上恪尽职守,做一名优秀的司法工作者。

其次要爱人民群众。“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墨子主张兼爱,谓“爱人若爱其身”,认为应当不分远近亲疏地爱一切人。孔子、孟子的“爱人”和墨子的“兼爱”都表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政法核心价值观中的“为民”正是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爱”的思想。检察机关既是法律监督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必须要以百姓期盼为念、以百姓利益为重,自觉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办案中关爱群众,塑造检察机关亲民、便民、利民的良好形象。

再次要爱国爱党。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中的主旋律,从贾宜《治安策》提出“国耳(而)忘家,公耳(而)忘私”,直到后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思想无不如此。每一位炎黄子孙、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都应有强烈的爱国之心,要有报效祖国的志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当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全力消除腐败,纯洁党的组织,重塑党的形象,真正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落到实处。

三、严法纪追求公正

传统教育也不是“百灵丹”,对那些只顾一己私欲而无视礼仪道德约束的人,严法纪就当首选之“法”。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提出:“礼仪生而制法度。”要制定法律维护由礼仪而产生的和谐的社会秩序;“法之经,礼与刑”,治理国家的经典是推崇礼仪道德与法治相结合,这样国家才能走向正常轨道。

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坚持和维护司法公正,是检察机关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大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权威的责任所在。检察机关要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出发,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行政诉讼及刑罚执行和监督活动的法律监督,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问题,我们在案件处理上坚持着眼大局、服务大局,坚持“案结事了”,坚持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更加有效地维护和保障司法公正,让司法公正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四、正义利廉洁奉公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非常讲求“道义”。古人历来重义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荀子提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这句话是说,“义”和“利”都是人见人爱的两种追求,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人使尽教化等手段也不能排除人们的“好利”,桀纣这样的暴君使尽暴力等手段也不能去掉人们的“好义”,所以,荀子“义利”关系上的基本思想是“见利思义”。以孔孟为代表的“义利观”是“尚义反利”。荀子尽管提出了“见利思义”的观点,但仍跳不出“重义轻利”的范围。汉代儒家大师董仲舒提出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著名论断,再次地论证了“尚义反利”的合理性,这一“义利观”成为其后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儒家文化反对唯利是图,但不是不讲利,只是当利和义发生冲突时,义在利先,如果这个利是符合义的,当然是可以追求的。所以,孔子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也明确讲,道义无价,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功利主义的算计。儒家“仁学”思想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为我们加强检察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政法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廉洁”与儒家仁学的“义利观”也是相吻合的,同时也对加强检察队伍的廉洁自律提供了精神支撑。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维护者,检察人员只有具备了这种舍生取义、舍身护法的浩然正气,才能具有不畏强权、矢志护法的无悔追求。

人需要“利”,但“义”应在“利”之上,“利”应严格控制在公正合理的范围之内。廉洁奉公就是要求人们加强自身修养,一个廉洁的人、一个无私的人、讲操守自律的人,必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廉洁是公正的保证,而检察人员自身的廉洁性则是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保障。这就要求我们检察官在执法中要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秉公执法,以廉树威,以公生明,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

*河北省曲周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057250]

猜你喜欢
仁爱检察官诚信
“检察官让我重获自由”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公民与法治(2020年8期)2020-05-21 07:39:20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中国盐业(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中国漫画(2017年4期)2017-06-30 19:35:02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双十一,单身检察官是怎样炼成的
方圆(2016年22期)2016-12-06 15:02:40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湖湘论坛(2015年2期)2015-12-01 04:19:48
上海检察机关第一届“十佳检察官”
检察风云(2012年21期)2012-07-07 11: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