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兵
(湖北洪湖职业培训学院 湖北 洪湖 433200)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计算机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现代化智能工具,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必不可少。中职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基地,培养的是具有职业能力和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计算机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计算机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重要作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计算机教学既有“教”的活动,也有“学”的活动,计算机专业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的训练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因此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关键。笔者拟从学生的状况、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分层教学、精讲多练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现在,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槛很低。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到初中阶段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之,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不过,进入中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他们还是对自身充满希望的,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将来可以找一份好的工作,立足于社会。为此,教计算机课程的教师需多动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上机实践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可谓日新月异,计算机类书籍种类也非常繁多,因此,各种计算机教材纷纷涌入市场,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目标、社会需求、学生情况及学校的教学设施等多方面因素合理选择教材。只有选择一套合适的教材,才能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计算机教学特别是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根本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会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例如,在教Flash应用实例时,笔者先演示了一份用Flash编辑的很漂亮的二维动画,动画中既有形象各异的文字、图像,又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学生看后立刻发出惊叹的声音,并且各自展开想象,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Flash,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氛围下,笔者给学生概括讲解了Flash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学生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又如,在讲Windows中资源管理器文件属性一节设置文件属性时,因以前经常有学生的文件被改动,因此就问学生:“你们想把自己的文件进行隐藏么?”学生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气氛下,就抓住机会开始演示,学生都屏住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等操作完毕后,学生才长出一口气。接着,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并回答出来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活跃,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自然高涨起来。
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不在科学技术,而是新型的学校教育。早在多年以前,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名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再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来教学,就很难培养出创造型人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对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是 “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每一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任务驱动”法教学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科的教材还在试行阶段,有些地方还不够完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不必拘泥于教材,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明确每节课的任务,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时,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在讲授Photoshop时,教师课前用Photoshop制作几张图片合成效果,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看,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亲自制作一张?这样学生就会对这节课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合作”法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师生之间要配合默契,这种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必须平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讨论,达到师生合作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计算机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示一下实例过程,这样就很容易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而不要总是自己讲,让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知识,这样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打比方”法教学 在讲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时,可将计算机主机比做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鼠标、扫描仪等;脑能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电脑的主机;脑中的信息要由口、笔输出,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要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较好地理解和记忆计算机的组成。
“对比”法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中讲解Windows中文件复制与移动时,可以先讲解复制的使用方法,而在讲解移动的使用时,则主要向学生讲清移动与复制的区别:复制后,原来位置上的文件依然存在。而移动后,原来位置的文件已经不存在了,相当于把文件从一个地方移动到了另一个地方。这样,学生在对比中,深刻地理解了复制与移动的作用。
“游戏”法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型软件,如“警察抓小偷”(英文打字)等,使学生在玩中掌握本领,提高盲打速度。
总之,要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差异性较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这些所谓的“差生”,除成绩稍低外,在其他方面并不逊色于人,他们走上社会后的发展未必比别人差。其实,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让学生在各自层次上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培养和发展。如何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跟得上、不掉队,使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学得好呢?这就需要实行分层次教学。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贯彻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 “加深”、“加高”和“加厚”,为学生升入高等职业大学深造和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侧重于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训练,主要是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并在教学中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勤反馈的教学方法。
分层次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发挥尖子生在分层次教学中的骨干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文化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就WindowXP而言,有的学生在进入职校之前就接触过;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自己拥有计算机,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有的学生在进入职校之前根本未接触过计算机。如果按照传统教法,教师讲、学生听,时间长了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失去了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现象。笔者在讲授新课时,首先利用30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讲授,十几分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例如,在讲授Photoshop部分的基础操作时,统一讲授简单的基础操作,这部分内容在资源管理器中都讲过了,对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教师稍一讲,他们就明白了,还可以让优等生辅导差生,当个小老师。个别辅导时,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 “我的电脑”中的“控制面板”中能完成哪些功能?教师稍作指导,让他们自己完成;基础中等的学生全面复习刚讲过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基础差的学生对着投影仪的内容进行学习、巩固。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分层次指导上机操作练习 每一次上机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项目。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上机操作时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实习课题,并提出较高要求;对于中等的学生,指导他们顺利完成实习课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指导分解单项练习,循序渐进,对每一个极小的进步都给予一定的肯定。
分层次检查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每个实例教学内容结束后都要进行检查和考核,如果只出一些基础性操作题目,基础好的学生会感到乏味简单,容易产生满足的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而基础差的学生则会感到吃力,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单元考核或随机练习时,应实行分层次考核。考核基础好的学生时,主要出一些灵活多变的题目,让他们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思考得出答案;对基础差的学生多出客观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有时根据学习内容不同,采用不同考核方式,如口试、上机操作等。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考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大家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早已不适用。计算机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故我们提倡计算机专业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例如,在Excel2003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单元格合并、公式、报表的制作等,而那些文本编辑、字体格式及公式的编辑等由于学生有Word2003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践操作。在授课时不要讲满一节课,应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时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讲授、安排下好得多。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型学科,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丁娟.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质量[J].科技资讯,2010(23).
[2]蒋巍,齐景嘉.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方法探索[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5).
[3]赵楠楠.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J].剑南文学,2010(12 下).
[4]蒋维,赵涛.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2).
[5]李华.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8(7).
[6]郑红.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