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原生态写作

2012-01-29 03:37:31肖应勇
中学语文 2012年3期
关键词:原生态写作者评语

肖应勇

什么是原生态写作?我认为文字表达不够成熟的, 在人们看来甚至觉得有些幼稚、水平不高的写作就是原生态写作。

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原生态写作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学生的不成熟的写作是原生态写作,一般人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写出一些不成熟的东西也称得上是原生态写作,即使是文学大家,在其成长的历程中,也会经历一个原生态写作的阶段。

为什么原生态写作会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呢?为什么连文学大家也会经历原生态写作这个阶段呢?我想,这主要跟人的思维不能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有关。

人在有的时候会感到文思如泉涌,妙想似井喷,但在表达的时候不得不一个字一个字的来,一句话一句话的说,这中间就存在一个矛盾,很多想好的东西说不出来,说出来的话又写不出来,写出来之后连自己都感到不满意,很多人为此感到苦恼不已。其实这个问题不只是现在的人才遇到的,古人早就发现了这种现象,陆机在《文赋》里写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意不称物”是指作文中所构思的内容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文不逮意”则是指不能用语言文字把构思中的“意”具体落实下来,正确表现出来。不得不承认,写作表达是一种很专业的技能,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的。

其实在写作时人人都会遇到表达不能尽如人意的问题,因为人的思想认识和外界事物有一个差距,很多东西,人看到了,但不一定能够用清晰的思维去认识它,反映它;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和思想也有一个差距,不是人能想到的就都能用很恰当的语言表达到位的,更何况人还有很多无意识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那就更难用语言来表达了;文字和语言的差距就更明显了,很多表现力很强的方言词汇无法用文字很好地记录下来,因而,要一些很会说话的人把他们所说的东西用那种原汁原味的语言写出来,他们很可能做不到,即使写出来也可能不是那个味了。这样看来,用相隔几层的文字去表达外界事物或者思想,那是相当困难的,不说一般的人难以做到,即使是优秀的作家恐怕也未必能够做到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的,很多的文章是要不断修改才能让自己觉得满意的。既然这样,文章写不好就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每个写作者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因此,原生态写作就会广泛存在着。

原生态写作有什么价值呢?我认为,真实而又不做作,有感而发,这就是原生态写作的可贵之处。有一些文学大家很重视原生态写作,甚至专门从事过原生态的写作。例如,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平时就很注意原生态写作。据《李贺作诗》一文记载:“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李贺的这种作法就是典型的原生态写作,有什么就写什么,他在诗歌上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得益于这种原生态写作。

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原生态写作呢?

有些人觉得原生态写作是一种低级阶段,正如鲁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一文中所写的:“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戕贼,也可以萎死的。”其实,我们不应该瞧不起原生态写作,因为它是每一个写作者的必经阶段。对常人而言,文章写不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用不着自惭形秽,总之,只要肯写就行,不要怕别人评论。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原生态写作尽管水平不高,但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毕竟有了实际行动,比空想要好得多。为了有更多更好的写作者出现,或者说为了能够产生一些更优秀的作家,我们不妨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水平不高的原生态写作者,对他们予以鼓励,让他们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作为语文教师,对待学生的原生态写作,更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不能心急,要多加鼓励才行。

学生的很多写作可以称得上是原生态写作,但学生想写,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虽然很多的观点作为成人是早就知道的,但他们还是要表达,这种精神很可贵。单就选材而言,有些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喜欢选用一些陈旧的题材,对于这类写作千万不能用“老生常谈”“缺乏新意”之类的评语加以棒杀,而是要多予以鼓励。我们语文教师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老掉牙的东西,如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在外面乘车时给老人让座位之类的,这些内容可以说毫无新意可言,但我们该怎么去评价学生呢?总不能用一些杀伤性很强的评语去伤害学生的情感吧。我觉得语文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这样的文章,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一想,学生了解事物、认知世界有一个过程,很多事对成人而言,是早就知道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新鲜的,所以我们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狠批学生作文缺乏新意。如果因我们的一句评语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许一个本可以成为鲁迅的写作人才就毁在我们手里了。对待学生的原生态写作,我们更多的应该是鼓励,让学生勇于迈出第一步。

既然是原生态写作,水平就不会很高,当然文体也就不可能像老师要求的那样,学生的文体意识不是很强,很多时候写出来的只是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至于是什么文体完全不知,也全然不顾。老师如果以文体来要求他们,他们也许会畏首畏尾,不敢下笔。甚至于以后提起写作就感到恐惧,望而生畏,认为写作是一种超难的事,自己是万万做不到的。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原生态写作,先写出自己的想法来再说。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四不像”的文章,说是记叙文吧,议论的地方又太多,说是议论文吧,叙事又过于详细,另外还可以看到一些缺乏实例论证的空洞的议论文,或者纯粹热抒情,而缺乏景物描写或叙事作为情感依托的抒情文。出现这些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学生的文体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表达方式还不会综合运用。怎么办?不用急。只有循循善诱,先让学生放胆写出来再说,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导。

在原生态写作中,有的学生往往急于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词句方面的问题很大,经常出现错字病句;有的学生思想上存在误区,以为多用华丽的辞藻加以修饰就显得有才气,这样的文章才更好。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也应该宽容对待,加以引导。词句的打磨,语言的推敲,可以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一下子就想要学生写出好文章来,那样可能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记得以前我教过一个学生,他喜欢堆砌辞藻,以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显得很有才气,我只是指出他的不足,具体怎么修改,我也不说出自己的意见,让他自己慢慢领悟,过了一段时间,他说自己悟到了,而且再写作文时,堆砌辞藻的毛病就没有了。常言说:“人大自巧,狗大自咬。”对学生的原生态写作指导也要有这种顺其自然的心态,不能心急,指出学生的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去慢慢领悟。

为了让学生能大胆写作,老师可以少布置一些命题作文,免得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可以多提供一些话题或者材料,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自由的原生态写作。有些学生喜欢写日记,喜欢在日记本上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原生态写作方式,应该大力提倡,让学生记下他们所想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而不要去强调思想不成熟就不要去表达,不要去强调合乎什么文体要求,因为等他们能按照老师所要求的去做时,也许早就没有了写作的激情,没有了表达的欲望了。我喜欢让学生写周记,收上来查看时,只替学生修改错字病句,而不作其它的评论,时间长了,有些学生就问我:“老师,为什么你看了我们的周记却不写评语呢?”当学生主动要求老师对他们所写的东西做出评价时,这就意味着学生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原生态写作,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我们对学生原生态写作的训练就有了质的飞跃了。

猜你喜欢
原生态写作者评语
掉在地上的都要捡起来
黄河(2024年2期)2024-05-24 00:00:55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42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四川文学(2020年11期)2020-02-06 01:54:52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2
原生态静宁苹果
甘肃农业(2017年13期)2017-08-17 09:19:15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安徽文学(2016年2期)2016-02-03 03:07:26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36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西南学林(2011年0期)2011-11-12 1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