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探讨

2012-01-29 02:11:38欧荣伟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实效性课外语文

欧荣伟

一、教学中实效性缺失及表现

实效性指的是实施的可行性与实施效果的目的性。实施的可行性是方案的创意、设计、理念、以及使其操作的可行性,而实施效果则是目的的到达程度或结果。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人文水平、阅读能力、信息素养是检验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依据。然而,新课程改革并未使得语文教学“低效费时”的现状得到突破性的缓解,语文教学实效性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能力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的阅读开展较晚,发达国家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就开始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而中国学生的正式阅读多数在幼儿园之后。在学生就读阶段,由于存在大量的课业压力,机械性、重复性作业过多,可供支配的阅读时间极少,导致阅读量难以保证。在阅读能力方面,语文教师手把手式的教学居多,提纲挈领能力不足,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性不足,在信息的感知、分析加工、判断解释上明显欠缺。

其次,语文教学中过于形式化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多数教师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由,使用各种花哨的形式进行课堂拓展,对于多媒体技术进行盲目使用,追求吸引眼球,刻意制造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视觉疲劳,课堂教学不能深入浅出的展开,在细枝末节上花费大量时间纠缠。

第三,开展的合作交流方式不适当。为改变传统的“满堂讲”的状况,教师开始积极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盲目采用这一方法,只要略有问题,就抛出来进行交流讨论,学生的思维活跃后教师却无法进行提炼,导致本来应该教师主导课堂旋律的教学,成了学生“牵”着教师鼻子走的“极度自主模式”。这样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师失去了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成了一个附属参与人员,无法完成课堂目标,造成课堂效率低下,交流目的也不能实现。

第四,教学视野狭隘。一些教师严重的“任务导向观”,认为课堂教学才是自己的任务,忽略了课后的实践对于学生的影响,教师在作业布置上也是“硬性”的作业过多,而“软性”的如课外实践等作业极少。这样的教学视野造成教学手段狭隘,教学结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在教学质量、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方面,多数学者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如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他指出教学是一个体系,它由人、物以及教学过程三大部分组成。而人包括教师、学生即教学实施人员和教学对象。物指的是教学中涉及的各种物质条件,如学校、学习氛围、师生道德状况、卫生环境等,而教学过程包括那些教学环节、教学结构、教学手段等要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最终教学质量,巴班斯基由此提出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理论。而国内学者李定仁、李秉德对此也有一定的研究,他们认为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包括七个方面,不管什么层级层次的学校都应该涵盖这七个要素,它们是学生、教师、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反馈、教学环境等。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教学主要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而教学效果即教学目的的实现状况应该由教学的反馈体现出来。教师只有正视这些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才能使得教学目标能更好实现。

三、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措施

前文指出了语文教学中实效性缺乏的表现,并指出了影响实效性的一些因素,这里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实效性提升措施。

1.提升课堂实效性

语文本就是一门艺术类学科,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侧重构建一个民主、互动、高效的平台,使得学生积极参与,但不盲目标新立异,从而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做好密切观察工作,发现课程教学中的盲点并快速改进,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手段。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目标导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丧失课堂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全年度语文教学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对各个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具体到每节课应该达到怎样的目的,学生能增加掌握多少知识、在人文素养方面有多大提高。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变成漫无目的的“讨论”课堂,“满堂问”的课堂,出现那些矫枉过正的现象。

其次,教师应该善于进行课堂观察,在语文课堂上应注重自己的多重角色,教师应该在备好课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各项表现进行实时记录与研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通过各种测验以及学生素质表现来进行判断,只有通过快速准确、具体客观、全面细致的观察才能为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距离,只有深入学生之中,真切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有助于教学思路、教学模式的调整,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教育对象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才能切实提高。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向其它优秀教师学习,从而获得更多提高课堂实效的经验,教师在听课过程中,不光要对其它教师进行评估或评价,还要努力汲取其它教师的授课精华,积极与其它教师探讨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解决办法,从而不断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兴趣,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2.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许多教师将课堂教学看做自己的任务,学生的课外生活与课外活动,一概不管不问。事实上语文是一个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学生的课外已有经验与感悟,或者自身的课外切身体会与情感,促进教学双方的互动,塑造教学情境;其次,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可以让学生在“玩”,在“乐”,从生活到的知识更难忘记。

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需要教师能进行室外活动拓展。例如在关于动物、景区的学习时,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生态园、公园进行感悟,没有结合具体的实物,纯粹的文字描述是苍白无力的。学生的许多灵感会从景、人、物中触发出来,由此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起就会大有提高,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由此学习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3.尊重关爱学生,适当给予评价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再次将课堂的开放、互动等提到了新的高度。许多语文教师还担任班主任,因此他们同样是学生的生活教师,给学生更多的是生活哲学、人生态度,所以只有发自内心对学生十分关爱尊重,学生才能更加尊敬老师,并抱着感恩的心努力学习以回报。学生学习中难免遇到挫折、困难,教师应该进行实时给予帮助指点,在课堂、课外,教师都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一些评价,以勉励学生进步。

四、结语

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由足够的耐心,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努力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尊重关爱学生,适时给予他们评价与反馈,从而构建更为和谐的教学关系,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

猜你喜欢
实效性课外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8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2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17:03:45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