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涛
(滕州市水务局水政监察大队,山东滕州 277500)
水不仅是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城市自然生态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雨水资源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实践证明,要想根本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单纯依靠水库、河道等骨干水利工程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走多途径、多措施、综合治理的路子,而雨水集蓄措施的充分运用,在城市水资源供给紧张的状况下,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高度重视城市雨水资源的集蓄利用工作,将雨水集蓄利用措施作为一项强制性规定,纳入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中并进行“三查”,即对措施设计重点审查、对工程施工重点检查、对项目验收重点复查,大力推进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工作的开展,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滕州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晴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光照充足,雨量较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751.3 mm(1956—2010年,马河、滕州、望庄和官庄四站平均值)。依据《21世纪初期滕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31亿m3,其中地表水3.36亿 m3、地下水3.52亿 m3,重复计算量0.57亿m3;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4.05亿m3,其中地表水1.16亿 m3(含南四湖湖水 6 000万 m3)、地下水 2.89亿m3[2]。滕州市的雨水资源量在水资源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充分集蓄并加以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滕州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总人口168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和生活用水逐年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稳定的关键因素。据统计,2010年滕州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达2.53亿m3,开发利用程度达88%,地下水基本上采补平衡,开发利用潜力不大;地表水资源实际开发利用量0.36亿m3,开发利用程度仅有31%[3]。由此看出滕州市尚有69%的地表水资源可以开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雨水,如能充分集蓄并加以利用,将成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也呈迅猛发展之势。面对大量的房地产项目,滕州市采取宣传先行、以点带面、分项突破、整体推进的方法,将所有的房地产项目统一管理,并落实了雨水集蓄利用这一强制性规定。
西班牙庄园房地产项目位于滕州市区东部,总投资3.7亿元,建筑面积12.33万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住宅、会所、幼儿园、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依法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了雨水集蓄利用、弃土覆盖、洒水降尘、植被绿化等措施,全部完工后,小区林草覆盖率达39%。小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总投资98万元,共设置地下集雨池4座,总蓄水容量达800 m3,科学的设计有效提高了雨水的收集率和利用率。一是扩大了雨水收集途径。在建立小区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小区的主体工程设计、平面布置、地面坡度等,将硬化路面收集的雨水过滤和沉淀后,一并纳入收集系统。二是结合地下车库的设计,设置了雨水集蓄利用泵房,实现了多级蓄水,极大地提高了雨水的收集量。集雨池分别设置自动和手动两套阀门进行控制,当超过设计蓄水水位时,阀门自动开启,将多余的雨水通过管道自流汇入地下车库泵房的大型蓄水池;当雨水集蓄量小时,若急需用水,则可使用手动阀门,向泵房补充水源。三是下凹式绿地、透水砖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小区的雨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和有效的利用,成为滕州房地产项目雨水集蓄利用的典范。
小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雨水通过集雨管道收集、拦污栅过滤、集雨井沉淀后进入集雨池,最后进入泵房,再通过加压水泵和输送管道将雨水输送到绿化带和用水点,用于苗木灌溉、车辆冲洗等。高效节水技术在该项目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小区绿化带苗木灌溉设计采用了完善的喷灌系统,每当进行苗木灌溉时,银珠四射,水雾蒙蒙,成为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测算,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年均集蓄雨水约5 000 m3,可对小区绿化带实施有效灌溉15次,雨水集蓄利用效果非常显著。
通过西班牙庄园小区的示范带动,“一次性投入,带来长远经济效益”的雨水集蓄利用理念逐渐被房地产开发商们所接受。目前,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已在滕州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随着公众环保和水保意识的增强,加之滕州市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大批企业前来投资落户,一座座绿色工厂、花园式工厂不断涌现。
北徐楼煤矿通风系统改造工程由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北徐楼煤矿投资建设,项目位于滕州市滨湖镇境内,项目建设区包括风井管理区和场外道路区两个部分,工程总投资10 418.34万元,已于2009年9月完工。该矿对雨水集蓄利用认识到位,意识超前,项目立项后,业主委托泰安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并对雨水集蓄做了详细的规划设计。项目开工后,经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技术人员的热心服务和指导,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尤其是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矿井地下水与雨水的综合运用,给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首先,解决了花园式煤矿的绿化用水问题。该矿委托江苏省常州振兴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完成植物措施绿化面积39 845.4 m2,共种植乔木8 065棵、灌木231 680株、草本花卉260株,林草覆盖率达到38%。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施基本解决了灌溉问题。其次,该矿投资修建了小型污水处理厂,对回收的矿井地下水和雨水进行处理,实现了中水回用,用于煤矿地面作业场的洒水降尘、苗木灌溉、冲厕、洗车等。最后,该矿引进先进的节水技术,使用了从国外进口的卷盘式喷灌机和降尘喷淋系统,极大地提高了雨水资源和地下水的利用率。据不完全统计,该矿用于改善大气环境和绿化的开支平均每年可节约近500万元,成为滕州生产企业的节水标兵。
滕州市2009年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试点县”,以此为契机,全市进一步规范了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工作。水务、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建立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预审专家库,实行联合审查审批制度。具体审查时,将雨水集蓄利用的措施设计纳入重点审查内容,按照《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严格审查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可操作性。据滕州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截至2011年12月31日,已审批各类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65个,全部落实了“雨水集蓄利用”专项设计,并获专家评审通过。
雨水集蓄利用设计方案经审批后,关键在落实,而水土保持监管部门的跟踪管理和技术服务,是保障落实效果的重要举措。滕州市牢固树立了“在服务中做好监督,在监督中做好服务”的理念,在监督检查建设项目雨水集蓄措施落实情况时,采取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并积极推行分组分片监管的工作模式,不定期地深入项目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搞好技术服务,这样不仅确保了雨水集蓄各项措施的落实,而且赢得了建设单位的普遍赞誉。
根据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开发建设项目完工后,应当及时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滕州市在组织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时,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建设情况、运行情况进行重点复查,质量不合格、弄虚作假的工程必须限期整改,直至验收通过,确保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效益得到发挥。
随着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雨水集蓄利用已成为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需要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并推广应用。科学收集与利用雨水资源,进一步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1]刘新有,黄英,史正涛.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对水安全的作用及其利用途径[J].中国水土保持,2009(7):39 -41.
[2]马运刚,徐家舜,李景波,等.21世纪初期滕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R].腾州:滕州市水务局,2001.
[3]马运刚,张利.滕州市抗旱工作调研报告[R].腾州:滕州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