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卫生支出差异及其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

2012-01-26 01:55:46寇铁军崔惠玉
财政监督 2012年16期
关键词:辽西泰尔经济区

寇铁军 崔惠玉

财政卫生支出差异及其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

寇铁军 崔惠玉

崔惠玉: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流域。”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增加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以完善公共卫生基础建设,进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卫生需求,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辽宁省财政卫生支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财政卫生支出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影响,对于提高财政卫生支出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财政公共卫生投入结构,实现省域范围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辽宁省三大经济区域财政卫生支出差异的分析

(一)辽宁省三大经济区域的划分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为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把辽宁省划分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和辽西沿海经济区,逐渐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局面。其中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指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在内的7个城市;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是指以大连为龙头,丹东和营口为两翼的3个城市;辽西沿海经济区是指以港口城市锦州,盘锦、葫芦岛为骨干,包括阜新、朝阳在内的5个城市。为了便于分析,下文把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和辽西沿海经济区分别称为辽中、辽东和辽西,并把营口划归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

(二)分析工具的选择

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都是衡量差异性时常用到的工具,其中泰尔指数(Theil index)是一种衡量收入分布公平性的一种方法,主要考察人口和其相应的收入是否匹配来判断资源分布的公平性,泰尔指数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对其所代表的公平性进行分解,求出不同层次,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本文拟采用泰尔指数对辽宁省三大经济区之间和经济区内部的财政卫生支出差异进行衡量与分析。为此定义财政卫生支出分布的泰尔指数,用以考察财政卫生支出与人口数量的匹配程度。当每个人所获得卫生资源都一样时,认为卫生资源的分布是绝对公平的,而当部分人群占有比其人口比例更高的卫生资源时,就认为卫生资源分布处于不公平的状态。从统计学上看就是这部分人口所占有的卫生资源偏离了平均值,偏离平均值越大,表明越不公平。

采用的财政卫生支出分布的泰尔指数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T=T1+T2=区域间差距+区域内差距=全省财政卫生支出总体差距

给上式两边同时除以T,则变形为:

(三)财政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分析

表1 辽宁省和辽中、辽东和辽西财政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

表2 辽宁省财政卫生支出区域间泰尔指数和区域内泰尔指数

图1 辽宁省和辽中、辽东和辽西财政卫生支出的泰尔指数

从表1、表2和图1中可以看到,2003-2008年,全省泰尔指数从2003年的0.0425下降到2007的0.0244,下降了42.59%,这反映出辽宁省财政卫生支出的公平性在2003-2007年期间是逐渐增强的。2008年全省泰尔指数达到0.0267,比2007年增加0.0024,全省的财政卫生支出差距又有所加大,经分析认为应该是各市为了应对2008年蔓延全球的“次贷危机”的冲击,在财政收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的情况下,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调整了财政支出结构,部分城市压缩了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支出数额。辽中地区2004年的泰尔指数从2003年的0.033下降到0.0243,然后一直到2007年在0.024上下波动。同全省2008年时的泰尔指数一样,辽中地区的泰尔指数也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并且超过了全省在此时期的泰尔指数,达到0.0274。这表明2004-2007年财政卫生支出在辽中地区各市之间的配置较为公平,2008年的财政卫生支出差异却高于全省的财政卫生支出差异。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5年开始,辽中地区的泰尔指数就一直高于辽东和辽西地区的泰尔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辽中地区的财政卫生支出不均衡程度长期高于辽东和辽西地区。

与辽中地区有所不同,辽东地区的财政支出泰尔指数从2003年的0.0327持续下降到2006年的0.0122,但2007却反弹到0.0231,随后2008回落到0.0173,这表明辽东地区内各市的财政卫生支出差异在2007年以前是逐年缩小的,但2007年经济发展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各市财政收入规模水平差异较大,于是财政卫生支出也出现较大差异。2008年,各市普遍降低财政卫生支出规模,这时差距拉大的状况反而有所缓解。辽西地区2004年的财政卫生支出泰尔指数为0.0347,远远高于当年辽中地区的泰尔指数0.0243和辽东地区的泰尔指数0.0232。从2005年开始到2008年辽西地区的财政卫生支出泰尔指数一直是上下波动的,但财政卫生支出泰尔指数总体趋势是变小的,这表明辽西地区各市在财政卫生支出的不均衡性是在逐渐减弱的,同时可以看出辽西地区部分城市在公共卫生支出方面具有不稳定性。

表3 三大经济区内部及地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

表3是2003-2008年辽宁省三大经济区之间各经济区内部各市财政卫生支出泰尔指数对全省泰尔指数的贡献率。从表3可以看到,辽宁省的财政卫生支出差异主要是由辽中、辽东和辽西地区内部各市之间的财政卫生支出差异造成的,除2005年地区内财政卫生支出泰尔指数的贡献率为62%以外,其他年份的地区内财政卫生支出泰尔指数贡献率均在72%以上,2007年时更是达到79.42%。三大经济区内部差异中,辽中地区的贡献率最高,辽东和辽西地区历年的贡献率都低于辽中地区。辽中地区的贡献率从2004年开始逐年增大,而辽东和辽西地区的贡献率在不同年份却有增有减。这表明三大经济区内部的财政卫生支出差异是辽宁省财政卫生支出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且辽中地区的差异又是造成地区内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而且其贡献率仍然在不断上升。

二、辽宁省财政卫生支出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研究辽宁省各市财政卫生支出对全省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辽宁省的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找出财政卫生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一)样本指标说明

由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根据2004-2009年《辽宁统计年鉴》,选取卫生技术人员数(health workers)、卫生机构数(medical institution)和病床数(hospital bed)作为解释变量,将辽宁省各市财政卫生支出(public healthexpenditure)情况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是指卫生机构中医生、护理人员、药剂人员、检验人员等人员,卫生机构是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采供血机构、卫生监督及监测(检验)机构、医学科研和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等,病床数是指各种类型的卫生机构为救治病人配置的供病人休息的病床。财政卫生支出具体包括医疗卫生管理事务支出、医疗服务支出、医疗保障支出、疾病预防控制支出、卫生监督支出、妇幼保健支出、农村卫生支出等。

(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基于上述指标分析,借助E-views6.0软件,运用面板数据研究政府财政卫生支出对卫生资源分布的影响。使用面板数据能够同时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单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单元上的特性,这样就可以综合利用样本信息,得到更加可靠的系数估计。对所选数据取对数为,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加强数据的平稳性。本文选取LLC、Fisher-ADF和Fisher-PP检验对所选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所选变量的水平值均包含截距项,因此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时也选取具有截距项的检验模型,而这些变量经过差分变化后均变为不含截距项,所以在进行单位根检验时也相应地选取不具有截距项的检验模型。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4。

表4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一览表

由于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存在协整的可能,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那么它们之间就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残差序列平稳就说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Pedroni和Kao检验均表明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三)模型选择和方程估计

建立随机影响面板模型如下:

其中,下标i=1,2,3…14表示辽宁省14个不同的市,t=1,2,3,4表示特定的年份,被解释变量PHEit表示各年财政卫生支出数额,解释变量HWit、MIit、HBit分别表示不同时期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机构数和病床数,α为截距中的常数项部分,vi为截距中的随机变量部分,代表个体的随机影响,εit表示随时间和城市的变化影响财政支出差异的非观测因素。通过对模型(Ⅰ)进行F检验和Hausman检验,F统计量小于临界值且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拒绝原假设,所以应当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Ⅱ),检验结果如下:

表5 F检验和Huasman检验结果

其中,αi代表各市差异的固定效应,将2005-2008年的统计数据带入模型(Ⅱ),得到计量结果如表6:

表6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Ⅱ)的检验结果

从表6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到,R2和调整后的R2分别是0.9878和0.9813,也就是说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足够高,在5%显著水平下F统计量足够大,说明整个方程是显著的。解释变量病床数(inHB)和卫生机构数(inMI)的系数在5%和10%水平下都是显著的,而卫生技术人员数(inHW)的系数是不显著的,也就是说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辽宁省各市财政卫生支出弹性与卫生技术人员变化弹性相关度不高,而卫生机构数和病床数变化弹性相关性显著,这表明辽宁省财政卫生支出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财政资金更多的是用在机构建设和设备更新上,而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相对不足,卫生技术人员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财政卫生支出弹性增加0.32个百分点。财政卫生支出的弹性增加,说明人力资本的投入增长存在一定的空间。所以,对模型(Ⅱ)进行修正,去掉不显著的变量卫生技术人员数(inHW),将模型(Ⅱ)扩展为包含时期影响的变截距模型,其中为反映时期影响的时期个体衡量,修改后的模型如下:

表7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Ⅲ)的检验结果

从表7中可得:解释变量、分别在5%和10%水平下显著,解释变量病床数和医疗机构数的系数分别为-0.98和-0.43,解释变量系数为负表明增加病床和医疗机构都会降低财政的公共卫生支出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财政继续投入病床和医疗机构只能拉大全省医疗非均等化水平,这个结论似乎存在一个悖论,因为一般观点认为财政对硬件设施增加投入是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的,但这里的分析充分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富裕地区必然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硬件设施的投入要高,结果反而更加大了水平差异程度。因此财政一方面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人力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在硬件设备投入方面省级政府应注重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

表8 各市财政自发公共卫生支出弹性对全省平均财政自发公共卫生支出弹性偏离(αi)的估计结果

表9 全省各时期财政自发公共卫生支出对平均自发支出偏离(γt)的估计值

财政自发性公共卫生支出弹性是指模型中的常数项(截距)部分,表示如果公共卫生支出不受模型中其他解释变量的影响的话财政卫生支出变化程度。从表8中可以看到辽宁省各市财政自发公共卫生支出弹性中沈阳、大连和鞍山的偏离值为正,其余各市财政自发公共卫生支出弹性偏离均为负值,这表明以上三个地区财政对公共卫生物力资本投入的数额仍在不断增加,而其他各市特别是本溪、阜新财政对公共卫生物力资本的投入减少幅度最大,各市财政在物力资本投入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现实中沈阳、大连和鞍山是辽宁省财政收入排名前三位的城市。表9则从时间发展的角度说明自2005年以来全省财政自主公共卫生支出弹性一直在增加,表明财政卫生物力资本投入在逐年加大。

三、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在分析区间内,辽宁省财政卫生支出的公平性是逐年增强的,这表明财政卫生资源的配置均等化水平一直是不断提高的。从辽宁省内部三个区的发展来看,其均等化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经济水平是影响财政卫生支出的重要因素,受其影响,由于辽中地区的城市数量最多,而且这7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很大,由此导致财政卫生支出差距在三个区中最大,不均衡程度长期高于辽东和辽西地区。

第二,从分析当中看出,辽宁省财政卫生支出的非均等化主要原因并不是来自三个区之间的差异,而是由于三个区各自内部的财政卫生支出差异造成的,尤其是辽中地区的差异贡献率最大。由于辽宁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缩小财政卫生支出的地区差异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目前应将政策的重点放在缩小三大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上,发挥区域内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和大医院的规模效应,加快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增加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变公共卫生支出方式,适当建立公共卫生资源的共享机制,提高区域内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特别是缩小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城市群经济区内各市的差距。

要改善区域内财政卫生支出的不均衡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一要进一步改善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的现象,尽可能使财政卫生投入形成有效地卫生医疗资源;二要加强对区域内农村的公共卫生投入,如加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力度等,缓解城乡之间财政卫生支出差异。

另外,区域间财政卫生支出不均衡也贡献了20-30%的力量,要注意缩小省内三大经济区之间的财政卫生支出差距,在三大经济区之间合理统筹安排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注意解决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加大财政卫生投入越会加剧这种不均等化程度的问题,主要要解决落后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三,财政卫生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从2005年到2008年全省财政对公共卫生支出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但2008年辽宁省财政卫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为3.9%,低于全国财政卫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沈阳、大连、鞍山作为中心城市在医疗机构和医疗设备的增加上财政仍然给予了较大的投入,而其他地区财政的投入力度却明显不足。全省普遍存在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投入不足和技术人员水平偏低的问题,尤其是乡镇基层医疗机构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依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应当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支出责任,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大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不断优化财政卫生投入结构,注意省内各区在固定资产和设备更新投入上的差异,将条件较好医院更换下来仍可继续使用的旧设备投入到乡镇基层医院,在节约财政支出的同时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机构人员的比例,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效提高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

寇铁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3月出生于辽宁台安县。1978年7月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1986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夏至1997年春,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加拿大皇后大学政策研究院研修。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农村财政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地方财政研究》副主编。1993年先后担任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系副主任、财政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现任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

(本栏目责任编辑:罗晓)

猜你喜欢
辽西泰尔经济区
百忍寺
小读者(2021年20期)2021-11-24 07:18:20
百忍寺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新农业(2017年10期)2018-02-26 17:49:04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长白松在辽西地区引种试验
黑果枸杞在辽西地区的栽培技术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