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胜 宁 玲
(山东省章丘市中医医院,250200)
1.古人眼里的阿胶:阿胶为何叫阿胶呢?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也是古代科学家之一的陶弘景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在其《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称其为“圣药”,阿胶“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自古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滋补三大宝”,常服可滋阴补血、延年益寿。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得到阿胶,曾派亲信大将尉迟恭封禁熬制阿胶的阿井。到了宋元明清时期,阿胶更是得到了皇家贵族、民间百姓的普遍推崇,以至于明代的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著名的《本草纲目》中称阿胶为“圣药”。
2.阿胶史话:阿胶在历史上有补血、滋补、美容三大功效,在补血方面,陶弘景、李时珍、叶天士均有经典论述;在滋补功效论述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曹植在《飞龙篇》中的说法:“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在古代“服食”这个词是专用于养生求仙的,由此可见古人对阿胶的推崇。“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明代何良俊的这首诗既是古典文学又是保健文化。“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朱克生对杨贵妃的国色天香揭秘则是美容养颜文化。“慈母高,当以心平气和为上。少食勤餐,果蔬时伴;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延庚续寿,儿之祈焉。”朱熹的劝母家书则是养生文化和儒家的孝道文化兼容[1]。更为经典的是一首元曲这样说:“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
1.古人对阿胶的应用认识: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药的核心理念是未病先治,治病不如防病。在大约成书于春秋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了“上医治未病”的记载,而阿胶正是这样一味“治未病”的重要药材。早在东汉时期,被称为本草学开山之作的《神农本草经》在表述阿胶功效时,特别提到了“久服,轻身益气”。所谓“轻身益气”,用现代话讲就是身轻体健,免疫力强。但需注意,要轻身益气,阿胶必须久服才可达到效果。阿胶不仅保健,而且也是治病良药,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记录了阿胶的药方50余个,如黄连阿胶汤、胶艾汤、炙甘草汤等,都是延用千年的传世名方。
阿胶的性味归经与主治: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有滋阴补血、润燥止血、安胎的作用。阿胶的主治,据《本经》记载:“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十分详细的记载:“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1]。
但是很多人片面地认为,阿胶是妇科的专用药物。而唐代专门研究长寿之术,被称为“妙应真人”的“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有这样的记载:“阿胶……主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由此可见,阿胶不仅是妇科良药,且同样适用于治疗男性疾病。
中医临床主要用阿胶治疗因血虚引起的病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民间越来越多的人用阿胶强身健体,美容养颜,治疗血液病,保胎安胎,治疗出血病、月经病,防治老年病,防癌抗癌,增强体质和美容等,均在阿胶的药用价值范围内。
2.阿胶的临床应用:阿胶的组方历史非常长,我们收集到的阿胶组方多达3200多个。在《周礼·考工记》中就有阿胶入药的记载,西汉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也有阿胶入药的记载,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等经典医药名著中的阿胶组方更为普遍,其中不乏像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柏叶汤、胶艾汤等经典名方,有的用于安胎保胎,有的用于产后补虚,有的用于治肺风,有的用于治老人虚秘等,这些阿胶组方形成了东阿阿胶宝贵的资源库,对我们未来新产品的研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例如黄连鸡子炖阿胶:黄连10g,生白芍20g,鸡蛋2个,阿胶50g。先将黄连、白芍加水煮取浓汁,去渣,再将阿胶加水约50ml,隔火蒸化。把药汁倒入后用慢火煎膏,即将煎成膏时放入蛋黄,拌匀即可。每晚睡前服1次,有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心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少津的失眠者。
3.现代医学角度看阿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阿胶具有养血补血止血、提高机体免疫力、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补钙、美容养颜、抗癌、改善睡眠、调经安胎、健脑益智等功效。国人世代对阿胶疗效的认同奠定了它国药瑰宝的地位,现代医学研究同样肯定了阿胶的药用价值。研究表明,阿胶主要由胶原蛋白组成,水解后可分解为数十种氨基酸,还含有氨基多糖以及黏液蛋白及多种矿物质等。在药效上,阿胶首先对造血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迅速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其作用机理除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之外,还能提供造血的原料,所以具有强大的补血功能,疗效优于常用的西药补铁剂。其次,阿胶不但能生血补血,还能通过提高血液内血小板及胶原蛋白的含量、促进血液的凝固,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此外,阿胶内含有较高的微量元素锌,对促进人体的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均有积极意义,并且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及休克等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服用阿胶还能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对防治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愈合及体虚的治疗也十分有益[2]。
其实阿胶的服用方法有许多。江浙一带流行的方法为:取阿胶250g,加黄酒浸泡1~2天,取冰糖200g加水250ml溶化,倒入泡软的阿胶,置于蒸锅或电饭煲内,蒸1~2h至完全融化,将炒香的黑芝麻、核桃仁放入继续蒸1h,搅拌成羹状。冰箱存放,每天早晚各服一匙,温开水冲服,大约可服用1个月。黄酒也可用水代替,其他的冰糖、黑芝麻、核桃仁等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用量。还有在炖肉、煲汤、炖排骨时加放阿胶的一些简单做法及阿胶原粉可以与牛奶等配比冲服等。
阿胶虽好,却非人人适用。阿胶性质黏腻,胃肠不好、痰多咳嗽者不宜服用。另外,由于阿胶的蛋白有抗原性,所以患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和长期处于高敏状态的人服用后很容易发生过敏。阿胶也能激活抗体,因而患有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须谨慎使用。
由于阿胶比较黏腻难以吸收,因此有下列情况的老年人要慎服或不服:①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服用阿胶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②患高黏血症、高脂血症者:阿胶能加重郁滞,使瘀血更为严重,诱发血栓。③患有表证者:如在此时服用阿胶,容易导致食积,应停服。阿胶不能与其他中药一起入汤剂煎煮,必须用药液或者开水、黄酒烊化后服用[3]。
阿胶,作为国药瑰宝,作为一味药食同源的滋补圣药,千百年来在中华医药文明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1]吴长虹,王若光.阿胶的历史沿革、研究现状及相关思考.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8(6):77-79.
[2]贾玉民.阿胶史话与临床运用.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9,29(6):38-39.
[3]园丁.补血佳品——阿胶.药物与人,2005,18(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