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莲 乔培佐 李术元
(山东省诸城中医医院,262200)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等常用的方法,静脉炎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6%~9.7%[1],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并影响后续治疗。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三黄汤外敷治疗PICC置管术机械性静脉炎,初步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肿瘤科和血液科采用PICC置管术进行化疗出现静脉炎的病例131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化疗药物选择、剂量和疗程相同。治疗组66例,男39例,女27例;年龄67±13.22岁;置管时间44±16天。对照组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65±12.28岁;置管时间47±18天。
静脉炎诊断标准:参照《血管外科学》关于静脉炎的诊断标准[2]。分级则依据美国静脉炎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分级标准[3]:Ⅰ级:无临床症状;Ⅱ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Ⅳ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
131例患者根据其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20%硫酸镁湿敷,治疗组采用自拟三黄汤煎剂外敷。药物组成:大黄12g,黄芩12g,黄柏12g,当归15g,红花12g。以上药物由本院药房提供,以天津三延自动煎药机煎煮装袋,每次200ml,药液分别浸湿6层纱布,湿敷于患处,随时追加药液并外敷薄膜保湿,1h揭开透气一次,每天更换纱布1次,7天为1个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局部红肿消失,硬结的血管变软,弹性恢复,阻塞的血管再通,止痛作用快,2~3min疼痛减轻或消失;有效:治疗2个或2个疗程以上方能显示上述结果,疼痛减轻需要用药后3min以上;无效:用药3个疗程以上仍不见好转者。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66例,显效5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显效率80.30%,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65例,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显效率56.92%,总有效率89.23%。
两组治愈天数比较:治疗组Ⅰ级2.1±0.4天,Ⅱ级2.2±0.6天,Ⅲ级3.0±1.1天;对照组Ⅰ级2.3±0.8天,Ⅱ级3.1±0.9天,Ⅲ级3.8±1.0天。
治疗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天数:对于静脉炎Ⅰ级两组无差异(P>0.05);对于静脉炎Ⅱ、Ⅲ级者,治疗组治愈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静脉应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容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PICC置管的应用虽然大大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但是PICC管本身对于血管仍然存在刺激,仍然有部分患者发生静脉炎。对于该静脉炎的治疗,常用的是硫酸镁等。硫酸镁是临床常用外用型消炎止痛药物,它可以经皮肤吸收后至皮下,松弛血管平滑肌,缓解血管痉挛,从而达到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缓解局部炎症反应,恢复血管功能,缓解疼痛的目的,但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着止痛慢、疗程长等问题,因此寻找更满意的治疗方法仍属必要。
三黄汤为中药复方煎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从多种渠道改善血管通透性,活血止痛,消炎消肿。方中黄柏为君,当归、黄芩、红花为臣,大黄为佐使。其中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在方中清热利湿解毒,为君药。红花性温,味辛,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等,在方中配合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协助君药行使燥湿解毒之功。大黄归胃、大肠、肝、脾经,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在方中为佐使药,引药畅达。方中各药协同作用,共同达到消炎止痛、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等作用。经过临床对照观察,三黄汤能明显改善PICC置管后静脉炎症状,减少患者痛苦,疗效显著,优于硫酸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许璧瑜,成守珍,揭素铭.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现代护理,2003,9(5):361-362.
[2]冯友贤.血管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36.
[3]王春妹.护理操作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护理研究,2004,16(68):1099-1100.
[4]韩新峰,田元生,何英,等.中医常见病症诊疗规范.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