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军
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均为治疗乙肝有效药物,两者联合应用疗效较好也有报道[1-2]。我科应用此方法治疗慢性乙肝过程中,出现一例严重精神异常报告如下。
患者男,37岁,有慢性乙肝十余年的病史,已经口服拉米夫定治疗2年,HBV-DNA<500copes/ml,但肝功能(ALT)不稳定,HbeAg未能阴转。于2011年7月再次住院治疗。入院后继续口服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公司)100 mg/d,同时加用干扰素5MU/次(深圳科兴生物有限公司)隔日注射。同时观察干扰素的无不良反应,起始患者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反应,在治疗十天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适应了干扰素的治疗,半月后出院。出院后门诊继续治疗,每半月查肝肾功能及血细胞分析。在治疗四个月后患者复查HbeAg能阴转,并出现血清学转换。但患者出现抑郁,话少等内向表现,未及时复诊,继续治疗1周后,患者烦躁,幻觉,紧张不安,悲观厌世加重,出现自杀倾向后,被家人发现送精神病院,诊断为药源性精神障碍。停用干扰素给与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渐消失。后随访至今无复发。
干扰素可引起治疗效果以外的副反应:如寒战、发热、肌痛等流感样症状,也可引起失眠、易激怒、食欲减低、甚至自杀意念等重度抑郁症状而危及生命。据报道,30%的患者应用干扰素后可出现重度抑郁症[3]。张红梅[4]等总结了干扰素诱发精神异常的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影响色氨酸代谢,5-羟色胺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影响神经毒性代谢产物水平及细胞因子网络功能等有关。本例患者虽然经过综合治疗,病情完全恢复,但给其身心造成了一定伤害。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发生,我们更应该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带药出院的患者。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及家属详细了解干扰素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严密观察精神状态及言行举止是否异常,并认真做好记录,随时和医生沟通,争取做到早发现、旱诊断、早治疗,防范于未然,杜绝重度抑郁引起的不安全事件发生。
[1] 冯舜.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548.
[2] 肖建珍,龙湘珍,文卫红,等.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24-25.
[3] CapuronL,Dantzer R.Cytokines and depression:the need for anew paradigm.Brain Behav Immtm,2003,17(S):S119-S124.
[4] 张红梅,王伟,尚靖,等.干扰素导致抑郁症的潜在机制和临床干预.药学进展,2009,33(4):15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