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源
肱骨外科颈骨折属于骨科临床上常见的近关节处骨折类型,该类型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老年人群因骨质疏松等原因造成骨折几率增大,而且愈合不良,对于临床治疗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1]。因此,寻求有效且可靠的内固定方法,是诸多医务工作者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我院骨科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收治的17例患者采用AO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实施治疗,取得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收治4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患者,其中有17例患者采用AO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实施治疗,其中包括男性7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在50~88岁之间,平均为67±7.9岁;17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其中8例为内收型,9例为外展型。
1.2 骨折类型 根据Neer制定的分类方法[2],3例为Ⅱ型,2例为Ⅲ型,6例为Ⅳ型,5例为V型,1例为Ⅵ型。
1.3 手术方法 手术过程按照AO锁定加压接骨板LCP的要求实施,患者取仰卧位,抬高其患肩。采取臂丛麻醉,在三角肌及胸大肌间隙处入路,将肌肉牵开,如有必要可将部分三角肌前的肌肉加以分离,不进行骨膜剥离,将血肿与碎骨片予以清除,并复位骨折,以克氏针对骨折暂时固定复位后,穿引缝合线在肱骨四部分骨折的冈上肌以及肩胛下肌的肌腱处,在安放接骨板之前应使缝合物穿入接骨板近缘的缝合孔中,在固定好接骨板后,可将缝合线牢固地固定在接骨板上。通常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方0.5 cm处,在结节间沟后发1 cm处,安放LCP钻头导向器以及导向设备。钻孔完成后,将螺钉锁定,对于存在肩袖损伤这,应实施相应的修复,对于并发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修补关节囊,患者在活动肩关节无障碍,经冲洗后可将切口关闭。术后无需外固定,术后1~2 d患者可行功能锻炼,每隔7 d进行复查,正确指导患者开展康复锻炼。
本研究中的17例患者采用AO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实施治疗均获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平均随访3个月。术后未见伤口感染者,亦未见骨折不愈合或骨折延迟愈合病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1.2~3.5个月,平均为2±0.6个月。根据Neer制定的百分制疗效评价标准,术后总评分值大于90者为优,在80~89分之间者为良,在70~79分之间者为可,<70分者为差,本组17例患者中有14例评为优,3例评为良。
肱骨外科颈位于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交界部位,也是极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以往通过手术治疗内固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克氏针、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以及张力带钢丝等,因肱骨头内属于松质骨,尽管采用交叉克氏针进行固定能够防止肱骨头发生旋转,但是因固定不牢靠而引发的各种问题经常发生;若是采用三叶钢板固定亦存在着固定不牢靠的问题;而采用加压螺丝钉能够牢靠固定,但由于肱骨头处属于松质骨,长时间固定可能发生肱骨头旋转现象。因此,传统的内固定方法不能解决固定不牢靠的问题,给患者的早期活动带来一定困难,不能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3]。对高龄人群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问题应谨慎对待,对于一次手法能够复位、无明显移位以及骨折端发生嵌插的骨折类型,可以实施保守治疗,防止出现手术加重损伤。但是如果存在明显移位现象,采用手法难以一次性成功复位者,或者复位后不稳定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并尽早开展锻炼,以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发生腋神经损伤,并需及时对撕裂的肩袖与关节囊进行修复[4]。由于此类骨折的患者容易发生肩关节的功能障碍,所以在术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临床医生应给予充分全面指导。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未见伤口感染者,亦未见骨折不愈合或骨折延迟愈合病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1.2~3.5个月,平均为(2±0.6)个月。本组17例患者中有14例评为优,3例评为良,显示出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总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实施治疗具有固定牢靠的特点,其疗效令人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何劲,赵银必,周忠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7例临床分析.海南医学,2011,15(24):73-75.
[2] 刘平.小夹板外固定及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对比分析.临床医学,2011,19(11):66-67.
[3] 齐新文,王兆杰,邝立鹏.Philos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1):976-979.
[4] 萧戟,肖灿梁,李丹阳.锁定加压钢板在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分析.中国健康月刊,2011,16(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