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 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光学学习过程中,光电效应与光伏效应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光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1887年H·赫兹研究电火花的紫外光照射在火花隙缝的负电极上时,会有助于放电的现象,一年之后,德雷斯登的W·霍尔瓦克斯发现在光的影响下,物体会释放出负电[1].后来,就把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有电子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所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2].
对于光电效应的定义并不仅这一种,上述的表述只是其中之一.在《科学发现者 物理 原理与问题》表述为:电磁辐射照射到物体上并使其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3].然而,就在这本书的第743页却写道,太阳能电池板,就是利用光电效应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而我们却知道,通常意义上的太阳能板,是没有电子逸出与收集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光电效应的定义是来自实验,而实验的本身,就有很多的局限性,比如,光的频率,实验物体的选定,电子是否逸出等等,并没有严谨的定义.不过目前,对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有电子逸出的现象,大家更习惯称之为外光电效应.
一般来说,对于光电效应,大家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
(1)电子对光的吸收过程.在这过程中,大家有这样的共同理解:一是对于一定的金属材料做成的电极,有一个确定的临界频率,低于此频率,光电子不会逸出;二是逸出电子的末动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材料特性以及光子的频率,与光的强度无关;三是入射光频率高于临界频率,立刻就可以观测到光电子(时间约为10-9s).
(2)电子获得光的能量之后的反应.电子逸出物体表面,而成为自由粒子,就是外光电效应,电子脱离原来原子核的束缚,成为在材料中的自由电子,就是内光电效应,这与电子在原子的各束缚能级间的跃迁是有区别的.所以,太阳能电池利用光电效应发电,是一种笼统的说法.
对于光伏效应,下面结合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阐述它的内涵.如图1.
(a)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b)晶硅电池结构
图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备时,先在晶硅内掺杂硼形成p型硅片,然后,在其一个表面重掺磷形成一层薄的n型硅,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硅片的内部形成了p-n结.
没有光照时,硅片中的自由电子从n型区向p型区扩散,形成扩散电流;n型区失去电子后呈现出正电荷特征,p型区由于得到电子呈现出负电荷特征,从而形成内建电场.内建电场的形成与不断壮大会阻碍电子的扩散运动,直至达到动态平衡状态为止.
当受到光照射时,束缚电子吸收光的能量,脱离原来原子核的束缚,成为光电子在硅片中运动,受p-n结内建电场的作用,p型区中的光电子穿过p-n结,向n区漂移,电荷的积累导致p区电势高于n区电势,从而,在背电极与前电极之间产生电压,即光生伏特.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知道,光生伏特效应是用适当的光照射非均匀半导体(p-n结等)时,由于内建电场的作用,半导体内部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由上述可知,光生伏特是内光电效应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美)弗洛里安·卡约里著.戴念祖译.物理学史.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315
2 姚启钧.光学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03
3 (美)齐泽维茨(Zitzewitz, P. W.),等著.钱振华,等译.科学发现者 物理原理与问题下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740,743
4 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等.半导体物理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