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现在患病的人很多。由先进仪器所检测出的病名层出不穷,越来越复杂。血管变粗或变细,血管受压迫、堵塞等等。令许多人身心疲乏,不知所措。许多大夫也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只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此伤彼。更有甚者,干脆一句话手术动刀吧!哪痛割哪,哪块影像不清,割开看看,随之摘胆、换肾、“修理血管”等。把有生命的人体当成机器部件,拆来拆去。忽视人体内外是两个世界,感观不一样的区别,由此造成许多人致残、致死,惨象已极。这都是乱诊乱治,不循医理的结果。所以古人讲,有许多病死于病者少,死于医者多。而今天我们可以说,许多病死于病者少而死于仪器乱诊乱测多。人体是个生命,行、走、坐、卧、喜、怒、哀、乐都有瞬息万变之差,我们不能做“刻舟求剑”而忘记船动水流之误的傻事。仪器只测得一时一刻之假象,而气动血流无时无刻都在改变人体御敌的适应性和防御性。所以我们不能全靠仪器去看病,更不能一个普通感冒的头痛也去做“CT”、“彩超”或化验所有数据。要讲一讲生活常识、医学常识,要讲医理,不能去做医盲。
什么是医理,就是治病的道理。就是说一切要弄清道理去下药、去治疗、不能胡来。那么在众多复杂的病类中,如何去辨清、去应对、去下手呢?中医理论讲过“八钢”,讲过“八法”,也讲过“七方”等。这是理论上的明示。怎样能体现和应用于实际中呢?(特别是初学者)也就是说怎样才能最简单最明了去做对呢。我们说只有一点,那就是说,遇到什么病,在用药、饮食或方法时,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更不要做破坏性的治疗。重要的是先不要伤胃气,要保存胃气,进而提高体质,这也是保存患者的生存条件和权力。有了胃气的正常,才能保证其他脏腑的正常。有了脏腑的正常,才能保证四肢及气血的旺盛,才有纳谷、饮食、大便、气色的正常恢复。否则,一切治疗和用药都是徒劳和加重的。什么是胃气?就是脾胃的纳谷能力,也是人们摄取饮食和营养的能力,也是人们能否生存的体现。中医有句话“纳谷者昌,绝谷者亡”。胃气不可伤不可亡,伤了胃气治病时就要先扶胃气。一切疾病治疗的失败,都与破坏胃气有关,有许多是由破坏胃气开始,而又由破坏胃气而告终。
我们常说“三军一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对于治病,道理是一样的。“药品一动,胃气先扶”,尤其是久虚患者,危重患者,以及癌症患者,在治疗上也首先要考虑,如何保存胃气。在用药上不要破坏胃气,不要断患者的粮道,也就是说不要因用药而引起呕吐、反胃、恶心的反应发生。遇到吞咽困难,胃气被伤的患者,用药和饮食时由点点送入,到半勺、一勺、由少至多,使其恢复。患者越是危重越是不能轻举妄动,伤其胃气。有时静观其变,比乱用药、用错药、要好得多。如果静观其变的时间都不给,那么任何伤及胃气的做法,都往往导致其加速灭亡。所以说,一切病症的能否恢复最终都取决于胃气的恢复、体质的恢复。有个别因误服毒物,伤及脾胃需服吐药或洗胃时,过后也要大补胃气以补体虚,这就是治病的宗旨和大法。
纵观今天医务界一些人的做法,恰恰相反。中医大夫盲目的“活血化瘀”西医大夫无休止的“消炎排毒”与久病成虚的医理、年老体弱的现实于不顾,用的全是伤胃气的药,不把胃气好坏和反应当回事,什么破坏胃的药都敢用,患者服上药和挂上点滴,恶心、呕吐、眩晕不断出现,随之血压升高,肌酐、尿素氮等数据都急剧改变,血糖也随之上升,就此又降压、又透析、又打胰岛素,越治病症越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先断了粮道,伤了胃气引起四处告急。在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能吃能睡,在单位的偶然一次体检中,无中突有的查出这个癌那个癌,一经放化疗、透析,服抗癌药或手术后反胃、呕吐、恶心接连出现,最后大小便失禁,头发脱落,舌苔丧失。这说明整个新陈代谢都遭到了破坏,整个生存都已受到了威胁,如果这样还在注重于各种数据的高低合不合乎标准,还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说没有整体的正常哪有局部的恢复;没有胃气的正常哪有五脏六腑的正常,局部的各项数据和指标能标准么?诸如血糖、血压、尿素氮、肌酐、癌细胞等,都不可能正常,用某些药物强行使其正常,只能是假象。这些数据其实就是体质的象征,只有体质的正常,他们才有可能真的正常。有时体质正常他们也有可能不正常,因为人们的饮食:酸、甜、苦、辣,人的情绪:喜、怒、哀、乐都会随时影响到它。这里面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会误导许多人,怎能单凭这些数据看病呢?所以我们说,血压也好、血糖也好、肌酐、尿素氮、癌细胞等等,不是单纯靠药物降下来的,而是靠体质上来自动回来的,否则用某种药即使降下来了,体质没上来,胃气没恢复,也是假的,暂时的。一旦停药马上又卷土重来,比原来还高。不抓体质建设,不辅助胃气,只讲测试、观察数据高低,就好比被困城内,里无粮草,外无精兵一样,还在相信各种胜利捷报那能是真的么,这种只研究数据不正视现实的做法,造成了患者性命垂危。这不是得了该死的病,而是遇到了治病于死的治法和理论。举个例子像“阿昔洛韦”抗病毒药,说明书上标明常见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少见的不良反应肾小管堵塞、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偶可发生肾衰竭并死亡。又如“甲硝唑”说明书也写道常见不良反应恶心、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头痛、眩晕。还有其他诸如此类的药物,副作用很多。一些人都不加思索的经常服用,包括病情危重的患者也敢用,这能叫治病吗?这叫害病。它伤人胃气,伤人体质,最终要人命。
所以无论什么病,最终胃气不保,其病难愈。就拿目前流感来讲,重要的不是病毒问题,而是自身免疫力问题。这就是说,没有体质的强盛,病毒随时都可以在你身上发生。本来不是病毒的东西,在体虚的人面前也可以成为病毒。如果你若以伤害体质代价,去杀病毒那么就适得其反,受害的先是你体质。越杀人体就越虚,病毒越频发。从而引发起许多病症。人体为什么虚,免疫力哪去了?平时乱用伤体药的结果。有病不可怕,怕的是不知理,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不知如何避免伤害体质的药物入身。所以说鉴别病情的治疗好坏,是加重还是减轻,最终要看胃气是存是亡,体质是升是降。
五千年的中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治病食粮,也为我们构筑了一道驱病养生、远离病毒的坚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