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立法绩效、认知程度、立法技术、执行情况)
1.请对《条例》实施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分析说明《条例》实施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修改完善《条例》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2.《条例》有关“纠正财政违法行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的立法目的是否得到实现?( )
A、实现 B、基本实现
C、没有实现 D、不清楚
如果认为《条例》立法目的没有实现,请分析影响立法目的实现的主要原因。
3.本区域内《条例》实施前后财经秩序有何变化?( )
A明显好转 B一定程度好转 C没有变化 D恶化
4.《条例》实施前后,行政相对人守法程度有何变化?()
A大大提高 B有一定提高
C变化不大 D不清楚
5.本单位在学习、宣传《条例》方面采取了哪些方式?(请
表1:学习、宣传《条例》情况调查表
填表说明:本表中未列明的其他方式,请在“其他”一栏中列明。填写附表1)请对本单位学习、宣传《条例》的力度以及执法人员对《条例》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6.请结合本单位实际对《条例》配套制度是否完善、具有操作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条例》配套制度的具体建议。
7.请填写附表2对《条例》有关制度和措施规定是否合理、具有操作性进行评价,分析说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的具体建议。请结合工作实际分析说明《条例》在制度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说明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表2:《条例》相关制度合理性、执行性情况调查表
填表说明:本表中未列明的有关内容,请在“其他规定”一栏中依次列明,并进行相应分析评价。
8.《条例》是否存在与其它法律法规相互冲突的地方?如果认为存在冲突,请分析指出存在冲突的内容,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请填写表3)。
表3:《条例》内容是否与其他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情况调查表
填表说明:本表中未列明的有关法律法规,请在“其他法律法规”一栏中依次列明,并进行相应分析评价。
9.请填写附表4对《条例》有关立法技术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表4:《条例》有关立法技术情况调查表
10.《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本单位依据《条例》对财政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处罚、处分的情况如何?(请填写附表5)请分析说明本单位实施行政处理、处罚及处分中出现的一些特点、趋势及原因,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和建议。
表5:依据《条例》对财政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理、处罚、处分情况调查表
11.请结合《条例》实施情况,分析说明目前财政执法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以及造成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12.请结合执法实践对《条例》第二条有关财政违法行为执法主体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分析说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13.请对《条例》第二条有关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职责权限规定内容的实际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说明该规定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14.请对《条例》第二条第二款有关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派出机构职责权限规定的实际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说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此问题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派出机构回答)
15.《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派出机构,应当在在规定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财政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决定。请结合执法实践对“在规定职权范围内”的实际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说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此问题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派出机构回答)
16.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派出机构在执法主体资格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是什么,请分析说明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实践中,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派出机构在哪些情形下是以派出机构自身名义独立对外行使执法权限?哪些情形下是以派出机关的名义对外行使执法权限?
《条例》第二条第二款有关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派出机构职责权限的规定是否有效解决了财政部门派出机构执法主体资格不明确的问题?如果认为没有解决,请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实践中是否发生过行政相对人对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派出机构执法主体资格质疑而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情况?如果有,请具体介绍案情和处理结果。
(此问题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派出机构回答)
17.《条例》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根据需要国务院可以依法对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的职权范围进行调整,请对该项规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价,分析说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18.《条例》第二条第四款规定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有财政违法行为的公务员依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该项规定是否明确、便于操作?如果认为是,请分析指出不明确、不便操作的具体内容,分析说明该规定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19.为避免重复检查,加强执法主体之间的配合,《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有关监督检查机关已经作出的调查、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他监督检查机关履行本机关职责需要的,其他监督检查机关应当加以利用。请结合执法实践对该项规定的实际执行效果、合理性、操作性进行评价,分析说明该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20.执法实践中,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以及其他有关机关的配合协调情况如何?( )
A配合协调情况良好 B存在一定的配合协调 C缺乏配合协调
21.实践中是否发生过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或其他监督检查机关对同一事项重复检查、重复处理的现象?()
A、经常发生 B、偶尔发生 C、很少发生 D、不曾发生
22.《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及其他有关机关应当加强配合,对不属于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依法移送。受移送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将结果书面告知移送机关。”请结合执法实践,对移送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说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本单位是否与执收机关、司法机关、其他执法机关之间建立了移送联动机制和问题反馈机制?如果是,请具体介绍前述制度的内容及其实施效果。
23.请对《条例》第二十八条有关财政执法主体法律责任规定的合法性、合理性、适当性、操作性以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说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24.请结合执法实践对《条例》有关财政违法行为种类规定的实际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说明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25.《条例》第三条至第十九条规定了16类财政违法行为,这些分类是否准确、合理,是否涵盖了所有的财政违法行为,或者对违法行为的分类界定是否存在交叉重叠情形?请结合执法实践分析指出《条例》有关违法行为种类的划分不准确、不合理的具体内容,补充增加尚未涵盖的财政违法行为种类或者情形,分析指出存在重叠的财政违法行为种类或者情形,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26.《条例》第三条至第十九条分别对16类财政违法行为的具体违法情形作了规定。《条例》对这些具体违法情形的描述和界定是否准确、全面,是否便于理解和执行?如果认为不是,请具体指出不够准确、全面、不便理解和执行的内容,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请结合执法实践分析说明依据《条例》对财政违法行为的违法情形进行界定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27.《条例》第三条至第十九条明确了16类财政违法行为的违法主体。请结合执法实践对《条例》有关财政违法行为主体的规定进行评价,分析说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28.《条例》第五条对财政部门、国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上解、下拨财政资金规定的行为规定了处理处罚措施。该条规定中有关财政部门、国库机构的界定是否明确?请结合工作实际分析说明该条规定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29.《条例》第十六条对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规定了处理处罚措施。该条规定中对“财政收入票据”概念的界定是否准确、合理?如果认为不准确、不合理,请提出具体改进意见。请结合工作实际分析说明该条规定在执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30.《条例》第十七条有关“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概念界定是否准确、便于理解?请结合实际对《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实际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说明该规定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实践中,如何理解《条例》第十七条和《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之间的关系?
31.为避免与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的重复和冲突,涉及有关财政违法行为制裁措施时,如果其他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条例》没有再重复规定具体的处理处罚措施,而是采用了引用其他法律法规的方式,如第十八条规定,对会计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会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处理处罚;第十九条规定,对于行政性收费方面的违法行为,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理。请结合工作实际对这种方式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执行性进行评价,分析说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32.《条例》第十五条明确了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财政违法行为的制裁措施。请结合工作实际对该条规定的实际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说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33.请结合执法实践分析指出近年来财政违法行为出现的新特点和医疗所趋势,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34.请结合实际对《条例》有关财政违法行为制裁措施的规定进行评价,分析说明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35.《条例》有关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理、处罚措施规定是否能够满足财政执法实践需要?如果不能满足要求,还应当补充增加哪些措施。请结合执法实践分析说明《条例》有关处理处罚措施种类的规定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36.《条例》有关行政处理处罚措施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处罚过严或者处罚力度不够的情况,如果认为存在,请具体指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请结合实际提出改进建议。
37.《条例》有关罚款处罚的幅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处罚裁量权过大的情形,如果存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执法实践提出具体改进建议。为了既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又达到制裁违法行为的目的,《条例》现行处罚标准和幅度是否还可以提高,提高到什么程度比较合理并且能够承受,为什么?
38.请对《条例》有关行政处分的规定进行评价,分析说明该规定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39.请结合执法实践分析说明依据《条例》对财政违法行为进行制裁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困难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40.请结合执法实践对《条例》有关执法主体权限规定进行总体评价,分析说明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41.《条例》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六条规定了财政执法主体执法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相关措施和手段。请结合执法实践分析说明这些措施和手段是否有效,能否满足财政执法实践需要?如果认为不能满足需要,请提出应当补充增加的具体措施和手段《条例》。
42.《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被调查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执法机关的调查或者检查。请分析说明该规定是否合理、具有操作性,实施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3.《条例》第二十二条有关金融机构查询权的规定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是否具有操作性?请结合执法实践分析说明该规定在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44.《条例》第二十三条有关证据保全措施的规定是否明确、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是否与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冲突?如果认为不是,请具体指出不明确、不合理、不具有操作性以及与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相互冲突的具体内容,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本单位是否依据《条例》规定对有财政违法行为的单位采取过证据保全措施?如果有,请说明实施该措施的具体情况。请结合执法实践,分析说明该规定在执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45.《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执法机关有权公告财政违法行为及执法机关对的其处理、处罚、处分决定。请结合执法实践对该规定的实际执行效果、合理性、操作性等内容进行评价,分析说明该条规定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46.请对《条例》有关行政相对人权益救济制度进行总体评价,分析说明该规定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47.本单位依据《条例》实施行政处理、处罚、处分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国家公务员申诉的情况如何?(请填写附表6)
表6:对财政违法行为处理处罚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情况调查表
行政处分引起的国家公务员申诉案件情况调查表
48.请分析说明《条例》存在的其他问题及原因,提出进一步完善《条例》相关制度和规定的具体建议。
49.请分析说明财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财政执法工作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