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视野下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2012-01-12 13:37:50李华田李健捷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汉语词汇民族

李华田,李健捷

(1.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2.华中科技大学 附属中学,湖北 武汉430074)

阅读是最廉价而又绝不会让人厌倦的休闲娱乐方式。著名英国学者弗兰西斯·培根说: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其意思是:阅读使人充实,谈话使人机智,写作使人准确。

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听、说、写、译等能力的基础,是获取各种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阅读理解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阅读能力则是衡量掌握语言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从本质上讲,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的思想交流,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的,并受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心理认知过程。

学习阅读,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把阅读变成“悦”读,学会在语篇层面上进行批判性阅读,是最终掌握英语,提高英语综合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阅读能力的要求

阅读理解能力主要由两个值来衡量: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准确率。这两个指数还可以用来衡量阅读效率。阅读效率指的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某一阅读任务时理解的准确率。其具体的计算方法分别是:

Reading Rate(阅读速度)=total number of words÷reading time(minute)

Reading Efficiency Score(阅读效率)=(Comprehension score×WPM)÷100

阅读的基本技能由语言知识、篇章知识、背景知识以及一定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等要素构成。语言知识主要指相关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篇章知识主要指文章体裁、语篇结构以及上下文衔接等方面的知识;背景知识则涉及与文章有关的民族文化。汉民族与英语民族在许多方面存在文化差异,各自有不同的语言、政治经济体制、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价值观念、民族心理、思维模式、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只有在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读懂文章,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

二、文化因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扎实的词汇和语法功底。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始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阅读。另外,“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1]1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联体双胞胎——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语言具有鲜明的、稳定的民族个性,每个民族的语言都记录和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每个民族的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又在某种程度上、从某些方面起着制约或促进作用。[2]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文化则通过语言得以传播。而不同的文化则带有各自的特征以及内涵。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社会的各种语言,无论是国际性语言,还是只在某一地区使用的局域性语言,都在某种程度上与本地文化紧密相连。[3]329

汉民族与英语民族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虽然确实存在一些文化重合(cultural overlap)的现象,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而且文化空缺(cultural zero)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对英语国家文化因素的了解有助于更准确地捕捉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是对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检测,而且也是对学生知识面及知识结构的考查。

下面就从词汇、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分析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尤其是阅读理解的影响。

1.词汇的文化差异。词汇是语言的一个最基本要素,不同语言的词汇明显地反映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些英语词在汉语里确实有对应词,因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来自不同文化的读者可能不会遇到与文化有关的障碍。然而,“词汇空缺”的现象十分常见,一种语言的许多词常常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词。例如:“individualism”指西方文化中强调的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与汉语中所说的“个人主义”大不一样;“keep one's shirt on”指“保持冷静”;“spill the beans”指“泄露秘密”;而“a dog in the manger”意即“鸠占鹊巢”。“to play by ear”在汉语中是“用耳朵玩”,而英语的意思却是“到时候看着办”;“doggy bag”指“打包袋”,与狗无关;“sunny side up”指“荷包蛋只煎一面”,而“over easy”指“荷包蛋两面都煎一下”,等等。还有些词语源于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和宗教神话等。比如:“They are like David and Jonathan.”指不能分开的朋友、完美的友谊。此典故出自《圣经·撒母耳记》第1章第26节。

另一方面,有时候两种语言之间可能确实存在对应词,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其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也可能会导致其具体使用意义不同。在学习词汇时,我们不仅要掌握词语本义,而且要掌握其具体语境的使用意义。通常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现象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和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上。[4]

(1)概念意义。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内容,也是言语交际的核心因素,它直接而明确地表示所指对象。所以,如果我们不正确理解词语的概念意义,就会导致交际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如由于语言不同及文化差异,人们对亲属关系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对同样的血亲或姻亲可能会给予不同的定义和标记。由于英语民族和汉民族对亲属关系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两个民族中表示亲属称谓的相对应词并不总具有等价语义值和语义域。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属于直系型,它严格区分直系与旁系,但在旁系内部不作细致区分。而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属于二分旁系型,具有封闭性,它不仅区分直系与旁系,而且对旁系亲属也作细致区分。英语民族把父亲的兄弟、母亲的兄弟以及父母亲的姐妹的丈夫都称为“uncle”;而这些在汉语中进行了严格区分,称父亲的哥哥为“伯父”,父亲的弟弟为“叔父”,母亲的兄弟为“舅父”,母亲的姐妹的丈夫为“姨父”。[5]再如,英语的“drugstore”与汉语中的“药店”不同,美国的“drugstore”除了销售药物之外,还卖零食、饮料等等。汉语中“爱人”是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lover”则指“情人”(情夫或情妇)。

(2)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是超出概念意义的一种关联意义,它表示词汇的概念意义的属性,与客观事物的本质有关,并具备时代特征。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和吉祥以及革命、进步等,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追求;而西方文化中的“red”则是一个极富贬义色彩的词,让人联想“血”与“火”,象征着残暴、危险、流血等。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red revenge”(血腥复仇),“a red battle”(血战)。

喜鹊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幸运。过春节时,常用喜鹊报春的画面或对联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但是,“magpie”在英美文化里却是惹人心烦、偷吃粮食的坏鸟。

汉文化中象征不吉祥的猫头鹰在西方文化中是智慧的象征。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owl”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情人,常栖息于她的身旁,因而有“as wise as an owl”之说。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owl”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常充当裁判。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怕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叫声,认为碰上它是倒霉的前兆。

(3)搭配意义。搭配意义也是词汇的一种关联意义,是由词与词之间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横向组合关系而产生的区别性特征。如:英语中的“white day”意为“吉利之日”,而不能简单理解成“白色的日子”。况且在中文里就没有“白色日子”这样的说法。英语“black mail”的真正意思是“勒索行为”,而不是“黑色的邮件”。“white hair boy”意为“宠儿”,与“白发男孩”之间毫无关系。在中国,小孩子过生日自然要穿“生日新衣服”,而英语中“birthday suit”则是“一丝不挂”的委婉语。汉语中的“自由恋爱”与英语的“free love”也完全不一样:前者指不由父母包办的恋爱和结婚,而后者指“未正式结婚的自由同居”。类似的例子还有: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水);马到成 功——achieve immediate victory;雨 后 春笋——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蘑菇);健壮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马);black sheep——害群之马;多如牛毛——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黑莓);talk horse——吹牛;in hot water——面临严重困难;full of beans——精力充沛。

2.句子的文化差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在其句子结构成分的铺排中,主语与谓语形成提挈全句的主轴线;如果有宾语和补语成分,可在主线上延伸;定语及状语成分则以枝枝杈杈的形式形成分支线,并通过关联词语与主轴线相接。而且英语动词的时、体、态、式往往涵盖了句子大部分的结构信息、功能信息,甚至语义信息。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重意合的语言。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缺少显性的词类标记,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往往凭借语境及语感来完成。汉语句子以主题为中心铺排,主题加述语的结构灵活,形式不拘。因此,在理解和翻译时需注意句子语序,调整句子重心,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如:

May I propose a toast to the health of Mr.President and his wife,to the development and trade,to the friendship between our two peoples.

译文:请允许我提议,为总统先生和夫人的健康,为我们的经济贸易的发展,为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干杯!

3.篇章的文化差异。英语民族倾向于直性思维,往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把篇章的第一句(或第一段)作为主题句(主题段),然后使用具体的事实、数据等来论证或说明,而且意思的表达要借助于明显的逻辑关系词;而汉语民族倾向于螺旋式思维,强调辩证分析,往往首先描述细枝末节,最后才点明主题,语言的表达依靠文中内在的逻辑关系体现出来。[5]

由于受思维模式的影响,英语文章在篇章层次上与汉语有明显的差异,使得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篇章模式及语言风格的理解方面难免出现误差。在阅读时,我们会发现英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连贯手段与汉语有着较大的区别,比喻、委婉语等修辞方法也各异。中国人崇尚螺旋型思维模式,习惯于先强调背景知识后涉及主题部分,否则会被视为唐突和不恰当。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习惯线型思维模式,更喜欢直接地表达主题思想,然后再对此展开详尽的论述。汉语篇章具有螺旋型结构,汉语作者在阐明他们的观点时,很少直奔主题,而喜欢采取一种迂回曲折的方式。与汉语篇章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语篇章具有线型结构,通常情况下,每一段开始是主题句,随后的句子围绕主题句展开,层层推演,最后得出结论。而且,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形散神聚,汉语篇章的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用意义的链条将其不同的层面串接起来。在英语中,篇章受思维模式的影响,在句子和段落之间常常使用逻辑关系词句进行连接,例如表达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比较和离心、推理和总结的句式。语言形式、连接方法和逻辑排列一起影响篇章的结构。这种文化差异对篇章的具体影响特征可以参考下面的图表[6]:

西方文化 东方文化直线式(linear) 螺旋式(spiral)渐降式(anti-climax) 高潮式(climax)路标式连接手段(landmark methods)时空顺序:自然排列法(natural arrangement)重过程,重原因(process,reason)重结果,重内容(outcome,content)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现象罗列式(phenomenon-exposing)

另外,写作者的目的、立场、观点、价值观、宗教信仰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等信息往往隐藏于文章之中,而并不直接表露出来。所以,如果我们不熟悉作者所在的文化背景,仅仅阅读文字本身,不进行批判性的语篇阅读,也就只能够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而不能深层次理解文章的意义,从而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之间语言距离很大,而且民族文化的差异更加明显。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切不可“望文生义”,简单地按照汉民族的语言文化去“生搬硬套”英语民族的语言文化。相反,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深入了解与我们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尤其要关注两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1.扩大词汇量。词汇量小,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还增加阅读理解难度。在英语学习中要善于积累词汇。阅读本身就是学习词汇,扩大词汇量的最佳途径,多阅读,便能多接触生词,多积累、巩固词汇。另外,可以利用构词法,借助前缀、后缀和词根来增加词汇量。还可以通过多做词汇练习来学习掌握词汇。

2.巩固语法知识。语言的表达离不开语法结构。读者有了牢固的语法知识,就可以促进阅读的顺利进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因此,语法知识的学习应予以重视,当然,不能把语法和阅读割裂开来。在掌握大量的语法知识以后,阅读和语法学习应同时进行。

3.扩大阅读量,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开阔文化视野。学习语言,首先得了解该语言背景下的文化。为了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我们要不断扩大阅读量。任何阅读材料,无论是叙述一个故事还是阐述一个主题,都可能涉及到历史事件、科学知识、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篇章,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4.掌握正确的英语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为了真正学好英语,学生不仅要做好心态与学习上的准备,打好词汇基础,掌握语法的关键,还要掌握课外阅读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在做好选材的同时,还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按“全文、段落、句子、词语”的步骤阅读文章。可采用通读、细读和复读的方法确定最佳答案。现在流行的路标线索法在英文的阅读上非常实用。另外,不能仅仅拘泥于某一种技巧,应当尽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从而不断提高英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5.培养英语思维的能力,提高语言敏感性。原苏联外语教育心理学家别利亚耶夫指出:“在语言学习中,我们必须迫使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思维。”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与英语阅读就像是一个三角形,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要想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扫除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方式设置的障碍,有意识地去多了解英语民族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对异域文化的反应速度。

阅读能力是对所学语言的敏感性较高的一种能力,语言敏感性来自于熟练程度。只有有意识地培养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才能在信息量大的阅读理解过程中敏捷反应,迅速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达到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目的。[7]

6.从跨文化交际学和文化诊断学的角度学习英语。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又是个复杂的综合体,任何文化体系中都会有先进的与落后的、合理的与不合理的、精华与糟粕。尤其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既快捷方便,也空前混乱,网络上各种文化纷呈。文化体系的混乱必然会带来人们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不安定。好的文化可以正确引导人们的行为,坏的文化却会产生误导。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越来越需要诊断。[8]

学者曹政钧先生指出:以文化创造力为核心,以合理性为导向,以真理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多元化统一为原则,以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驾驭能力为根本,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诊断,并对文化创造活动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解决方案,这就是文化诊断学。[8]说具体点就是:我们不能以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为标准衡量另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也不能用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做标尺评判另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否则,就会导致作用与反作用,诱发文化冲突和矛盾纠纷。

四、玩美英语,享受生活: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要改变以往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忽视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英语课程从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我们一直认为:语言学习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从本质上讲,英语学习是以外语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集中多种学习策略为一体的学习体系。因而,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帮助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它不仅具备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在英语学习中,坚持“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跨文化交际学思想,才能提高整体水平,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达到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Enjoy English,Enjoy Life.玩美英语,享受生活!Easy English Easy Way,Easy Life Easy Day!娴熟英语,闲适生活!

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人来说,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而且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作为英语学习者,要想达到高质量的阅读效果,仅凭所积累的词汇以及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注意到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了解英语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模式、价值体系、历史地理、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英语阅读能力是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的。

[1]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2] 李华田.试论文化与翻译的三种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

[3] Lyons John.Language and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4] 马拴莹.英语阅读中的跨文化障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5] 李华田.论文化不可译性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6] 詹晋红.浅谈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7] 李春芳.谈语言文化学习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1(7).

[8] 曹政钧.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EB/OL].(2011-02-17)[2012-03-02].http://www.chinavalue.net/Management/Blog/2011-2-17/703295.aspx.

猜你喜欢
汉语词汇民族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我们的民族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山东医药(2020年34期)2020-12-09 01:22:24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