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政治:一届人大代表的发言及其政治意蕴

2012-01-11 02:22:16陈家刚葛笑如
人大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四次会议毛主席人大代表

□ 陈家刚 葛笑如

引 言

每年的三月中上旬,在首都北京,有两场重要的会议同时召开,这就是人们熟知的“两会”: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在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就大会议题展开讨论、发表言论、提出议案建议以及进行各项议程的审议和表决。

引人瞩目的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大会上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发表的观点也越来越引人关注,甚至会引起网民的热烈讨论。人们明显的感觉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越来越敢说话了,越来越能够代表民意、反映民声了。这无疑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可喜的现象。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协会议和人大会议就先后召开。那时候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发言情况如何呢?是不是像今天一样热烈呢?发言又围绕哪些主题展开呢?从中又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呢?下文将围绕第一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中人大代表的发言情况,对此予以具体研究分析。

一、发言的基本情况

(一)发言的一般格式

尽管一届人大历次会议的发言有很多,大家发言的风格也千姿百态,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地方。从格式上来说,存在着一般性的格式。很多代表的发言都遵循着这样的格式。首先是表态。发言一开始,大多数代表的发言都会首先针对会议的主要报告或议题表示自己的态度。这种表态一般具有高度的同一性。“赞成”、“同意”、“拥护”成为表达这些态度的核心词汇;而“完全”、“坚决”、“热烈”、“衷心”等词汇则被广泛用于表达这种态度真挚与热烈的程度。其次是谈成绩与缺点。大多数代表发言的主体部分都是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有些代表会主要谈工作的成绩;有些代表会主要谈工作中的缺点;还有一些代表则既会谈成绩,也会谈缺点。总体上来说,主要谈成绩的最多,成绩与缺点都谈的也很多,而主要谈论缺点的代表是很少见的。最后是表决心或发号召。大多数代表发言的最后一部分都是表达自己的决心或信心,或者发出要求实际行动的号召。

(二)发言方式与数量的变化

人大代表的发言方式根据不同的视角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从发言的体现形式可以分为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从发言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个别发言与联合发言。从表1中可以看出一届人大历次会议代表发言的总体情况。总体上来说,前三次会议相对平稳,后两次会议代表发言急剧增加。

1.口头发言与书面发言。总体上来说,口头发言始终是一届人大历次会议的主要发言方式。书面发言则不同,前两次会议实际上没有书面发言。但是自从三次会议出现了书面发言以后,四次会议和五次会议就出现了大量的书面发言。从书面发言的特征来看,它主要是因为人大代表因病或因公务繁忙无法出席大会而产生的发言方式。所以,四次、五次会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发言方式急剧增加的情况,可能与当时的政治氛围相关。四次会议反右,五次会议大跃进,都使得这些代表一方面必须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另一方面确实又因故无法出席,所以就导致了这种方式的陡然大量增加。

2.单独发言与联合发言。从历次会议的发言情况来看,单独发言始终是大会发言的主要方式。联合发言在一次、二次会议都没有记录,三次会议开始出现,四次会议和五次会议被大量地使用。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从单独发言,还是从联合发言,抑或是他们总体的情况来看,一届人大前三次会议的发言从数量上来看,都相对比较平稳。但是四次会议以后,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这两次会议的主题相关。

表1:一届人大历次会议代表发言人数/次数统计

二、代表发言的归功模式

一届人大历次会议的发言,如前所述,谈论成绩与缺点是一种主导性的发言模式。在这些发言中,很多人大代表不仅会向大会介绍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还会阐述他们成绩所取得的原因。这就涉及归功模式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通常将成绩归功于什么人、什么组织或者什么事物?是否存在具有普遍性的模式?总体上来说,大致有以下四种模式[1]:

1.归功于路线方针政策。在这种模式中,代表会将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和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或政策。当然,有些代表会单独提到某一方面。如,一次会议,西藏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说,三年多来,活生生的具体事实,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的民族政策是伟大的正确的,全国各兄弟民族对西藏人民是热爱和帮助的。有了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有了各兄弟民族的帮助和合作,西藏人民才能享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才能真正摆脱掉帝国主义的欺骗和奴役,政治、经济和文化才能得到发展。也有的代表会将这些方面结合起来。如五次会议,河南省委书记赵文甫发言说:河南的水利建设运动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汹涌澎湃地开展起来,首先,是由于坚决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实行书记动手,首长负责,全党动员,全民鼓动,全党全民办水利。第二,是由于在全民性整风运动中坚决地开展了在水利建设上两条路线的斗争。青海省副省长喜饶嘉错也说:“应该认识:这样一个伟大的、翻天覆地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我省这样一个情况复杂的多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取得伟大的胜利,是由于正确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指示,是由于我们正确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

2.归功于政治运动。将成绩归功于政治运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五次会议,青海省副省长喜饶嘉错在发言中指出:一九五七年夏天,我省和全国人民一样开展了一个全民性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这是一场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两条道路斗争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由于我们在这场斗争中彻底粉碎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向人民、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觉悟,从而巩固了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造上所取得的成果,并且将保证今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顺利进展。辽宁省一个农业社的主任李耀先也说,我们感到入冬以来比哪年活都多,都累,但是却不像去年夏天那么憋气;相反,干得十分顺气,干得十分痛快。我们充分知道这种乘风破浪的新局面,是党发动整风运动所造成的伟大成果,我们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向党中央和毛主席表示,我们决心以超额完成社的生产计划、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的实际行动来坚决拥护和支持我们国家的预算和建设计划的实现和完成。所以,尽管谈论的工作成绩指向不同,但是他们都将成绩归功于整风运动。这种归功模式在五次会议比较普遍,因为这次会议恰好是整风“反右”在全国产生普遍影响的时候召开的。

3.归功于中央政府或政府。当然,无论是路线方针政策,还是政治运动,都需要一定的政治主体来提出或发动。包括中央政府的各级政府,一方面是很多政策的制定者,另一方面也是各项政治运动的推动者和执行者。所以,归功于政府或中央政府也是一种重要的归功模式。当然,这种归功模式一般来说,国务院所属部门或各级地方官员在发言中会将成绩归功于中央政府。如一次会议,建国后即担任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发言说:“五年来我们国家的各项建设,都有飞速的发展。水利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粮食部长章乃器指出:“五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在粮食战线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江苏省委书记柯庆施说:“在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之下,全国人民为逐步实现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正在奋勇前进。江苏省的人民也同其他地区人民—样,有了很大的成就。”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发言说:“由于有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由于有全国人民的鼓励和援助,我们已完全地战胜了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三年的各种灾害,达到了救灾不饿死人的要求,这是历史上任何朝代所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可见,代表们在将成绩归功于中央政府的同时,也会归功于党和毛主席的领导,因为中央政府也是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工作的。

4.归功于党和毛主席。毫无疑问,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制定的,政治运动是党和毛主席领导发动的,而各级政府也都是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运转的。所以,无论哪一种归功模式,最后都要回溯到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事实上,这也是归功模式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在历次会议的代表发言中,都会有代表将工作成就或进展归功于党和毛主席。无论是普通代表,还是中央领袖,无论是党员代表,还是非党员代表,无论是汉族代表,还是少数民族代表,都会有人将国家发展中的伟大成就或自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党和毛主席。一次会议,身为开国领袖之一的陈毅发言说,五年来我国在各方面的成就是极其巨大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农民代表申纪兰说[2],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妇女受了几千年的压迫,只有在共产党、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只有参加劳动生产,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得到解放。民盟创始人张澜说,五年以来,我们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新疆军区党委第三书记赛福鼎发言说:新疆各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深刻地知道:平等、自由、幸福生活的获得和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的结果,是团结在伟大的祖国——只有平等的民族大家庭中的结果,是伟大的汉族人民帮助的结果,也是各民族自己努力的结果。

当然除了以上归功模式,还有人大代表将建设成就归功于人民的力量,归功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如五次会议,高崇民说,我们的国家是—个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国家,一向被称为“东亚病夫”,但在短短的八年中间,我们突飞猛进,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民族精神大大地发扬了。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由于党的领导,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上海柴油机厂工人吴梅生代表说,祖国的面貌在迅速地变化着,社会主义事业在飞跃地前进着,是什么力量推动的呢?是我们的党,是掌握了政权的工人阶级,是觉醒了的六亿人民。这股力量正如毛主席说的,如同冲破了的原子核一样是无穷无尽的,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三、代表发言的感恩模式

尽管代表们会将成绩归功于路线方针政策、政治运动、党和政府以及伟大领袖毛主席等等,但是毫无疑问,作为感恩的对象一般最终都会归于一定的政治主体,要么是组织,要么是个人,这主要包括党、政府和毛主席。从组织的角度来说,人们感恩的对象主要是党和政府,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毛主席。当然,在代表们发言的时候,这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候会单独感谢,有时候会同时提到两者或三者。当谈到两者的时候,一般会说党和政府或者党和毛主席。

1.感谢党和毛主席。比较而言,这种感恩模式最为普遍。这可能反映了尽管毛主席是党和国家的领袖,但是人们更把他当作党的领袖、党的象征来看待。一次会议,农民代表韩恩发言说[3],只有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农民才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这些好处,都是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我们赶走帝国主义,打垮国民党反动派,分土地,组织互助合作才得来的,也是跟工人老大哥的帮助、工业的发展分不开的。工人代表于开泉说,当我们将要庄严地通过宪法的时候,我们衷心地感谢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我们要坚决地遵守宪法,照着宪法办事,用最大的努力,拥护宪法的实施。民主党派代表张治中表示,全国人民都深切地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大家完全明白,只有在毛主席的伟大、正确、英明的领导之下,才能取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才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有今天这样一部民主、自由、幸福的新宪法。四次会议,少数民族代表马坚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不仅实现了回族人民多少年来的共同愿望,而且又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正确性。我们回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族人民敬爱的毛泽东主席表示衷心的感谢。五次会议雷春国代表发言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我们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引导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我们一定沿着这条光明大道,继续不断地实行一个跃进、又一个跃进。

2.感谢党和政府。一次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代表就解放后五年的成就说,“所有这—切,完全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由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得来的。党和政府种种贤明的措施是数也数不完的,我满怀热诚地对此表示无限的感谢。”四次会议,被打为右派的罗隆基也发言说:我感谢党,感谢政府,“今天社会主义改造的大门是开着的。”中国有句老话,“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今天我在诸位代表面前,万分诚恳地表示,我下定了决心,我一定勇敢地、坚决地向这个敞开的大门前进,我要彻底改造自己,并且今后要忠诚老实地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来为中国人民服务。

3.感谢党、政府和毛主席。一次会议,浙江慈溪县五洞闸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罗祥根说,我们农民在旧社会里是被剥削、被压迫的人。今天我能当代表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感到无限的兴奋和光荣。农民参加管理国家大事,只有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才有可能。我万分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五年来,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农民是满意的,大家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感激不尽,是很自然的。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刘导生代表说,五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巨大的工作,并特别关怀和教育青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一代。我们衷心地感谢党和人民政府,感谢我们敬爱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代表安徽人民就抗灾的胜利向全国人民、中央政府和毛主席都表示了感谢。他转述安徽人民的话说:“几年以来,无衣发衣,无粮发粮,无草发煤,病了给药,又帮助生产工具和肥料,指导生产技术,同时还治好淮河保证生产,人民政府真比冬天的太阳还暖,比骨肉爹娘还亲。”“反动派的苦,三天三夜诉不完;毛主席的恩,八辈子也忘不了。”他还表示,在这里,请让我代表安徽人民向全国人民致以深切的感谢,向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致以崇高的敬意。九三学社代表储安平发言说:我亲身所看到的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使我深深体会到,共产党和毛主席以及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是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共产党、人民政府和毛主席,就普遍地受到全国各地各族人民的无限的热烈的爱。这种爱,使全国的人民自愿地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周围,成为一股巨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英勇地并充满信心地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前进。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代表都会按照上述模式表达感恩之情。有时候,还会有代表单独感谢党,单独感谢政府,或者单独感谢毛主席。此外,还有代表表示感谢苏联的援助或者感谢人民、感谢解放军等等。如,四次会议,被打为右派的黄绍竑在自我检讨的发言中说:党和人民是宽大的,在这次斗争中教育了右派分子,把那些迷失本性、迷失方向的人救醒了过来,我是得救的一个,我感谢党和人民再生再造的恩德,我现在诚心诚意地向党和人民认罪,今后决心彻头彻尾地改正错误作为赎罪的表现,我愿受应得的处分。

四、小结与启示

从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如何看待成绩的取得,他们会将成绩归功于谁或归功于什么事物;还可以看出他们会感谢谁,会对谁抱有感恩之心。通常人大代表们的感恩会与他们的归功模式密切相关。

1.从发言的内容来看,肯定性和建设性发言居多。大多数代表发言的主体部分都是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总体上来说,主要谈成绩的最多,成绩与缺点都谈的也很多,而主要谈论缺点的代表是很少见的。即使谈缺点,也常常是一笔带过。除此以外,很多人大代表就国家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一方面表明新政权成立以后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人们的拳拳报国之心。但是从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建国初的政治生活中缺乏批判性。这可能与政治传统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的政治文化有关,而这种政治文化又与现实的政治体制具有密切的关联。

2.从发言的方式与数量来看,人大代表的发言会受到现实政治背景的影响。首先,从发言方式来看,自从三次会议出现了书面发言以后,四次会议和五次会议就出现了大量的书面发言;联合发言也是三次会议开始出现,四次会议和五次会议被大量地使用。书面发言方式的大量采用一方面是表明自己态度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因为这种方式也更为稳妥。联合发言方式的采用也存在着类似的考量。一方面,大会发言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代表都进行发言,采用联合发言的方式就可以达到既节省时间又表明态度的目的;另一方面,联合发言还可以集合众人智慧,避免发言中出现大的错误,即使出现了什么问题,还可以众人分担。其次,从发言的数量来看,一届人大前三次会议的发言,都相对比较平稳。但是四次会议以后,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可能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四次会议反右,五次会议大跃进,都可能对人大代表发言的方式与数量的变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一方面可能反映出人大代表对现实政治反应的灵敏性,另一方面现实政治对人大代表的巨大影响作用。

3.从发言的归功模式来看,人大代表倾向于将成就归功于政权的力量。人大代表的归功模式主要有四种:(1)归功于路线方针政策;(2)归功于政治运动;(3)归功于中央政府或政府;(4)归功于党和毛主席。当然除了以上归功模式,还有人大代表将建设成就归功于人民的力量,归功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如果说路线方针政策、政治运动、政府、党和毛主席等代表了政权的力量,那么,从这些归功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中,什么才是成就与功绩取得的主导性因素,人们普遍认同政权机关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4.从发言的感恩模式来看,人大代表会对党、政府和毛主席表达感恩之情。尽管代表们会将成绩归功于路线方针政策、政治运动、党和政府以及伟大领袖毛主席等等,但是毫无疑问,作为感恩的对象一般最终都会归于一定的政治主体,要么是组织,要么是个人,这主要包括党、政府和毛主席。从组织的角度来说,人们感恩的对象主要是党和政府,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毛主席。当然,在代表们发言的时候,这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候会单独感谢,有时候会同时提到两者或三者。当谈到两者的时候,一般会说党和政府或者党和毛主席。总体上来说,主要有三种模式:(1)感谢党和毛主席;(2)感谢党和政府;(3)感谢党、政府和毛主席。所有的感谢都显示了一颗感恩之心。感恩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古话是对感恩文化的形象表达。感恩文化表明要善待自己的恩人。毫无疑问,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它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后果。因为当自己的恩人犯错误的时候如何对待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回顾历史,可以观照现实。当我们审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发言的时候,我们会对比现今人大代表的发言情况。毫无疑问,从当前人大代表的发言情况来看,一些方面和过去还存在着共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多方面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些共同之处体现着历史的承继性,这些变化在一些层面反映了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人大代表的发言情况实际上反映的是人大代表履职的情况。人大代表履职的好坏又反映了人大制度的运作状况。从一届人大代表发言的情况不仅可以看出人大制度运作的一些特征,也可以看出现代中国政治过程的一些特征。抚今追昔,让我们对现实加深认识的同时,也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平添了信心与期待!

注释:

[1]以下人大代表发言情况均摘自或参考第一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汇刊,不再一一注明。

[2]唯一从一届连任至十一届至今仍健在的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见证人,被国际友人称为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参看刘重阳、王占禹:《见证共和国:全国唯一的一至十届人大代表申纪兰》,文汇出版社2007年版。

[3]吉林省蛟河县保安屯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

猜你喜欢
四次会议毛主席人大代表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郭沫若学刊(2022年1期)2022-03-24 08:19:38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50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人大建设(2019年9期)2019-11-18 04:58:14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人大建设(2019年1期)2019-07-13 06:00:24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 02:40:56
壮锦献给毛主席
歌海(2018年5期)2018-06-11 07:02:15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 11:30:00
事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摄像日记
北京观察(2016年2期)2017-01-07 06:38:54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
今日重庆(2016年3期)2016-08-11 07: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