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少林十讲之二
——没有大禅师怎么敢谈武

2011-12-08 16:13:17岳晓锋
少林与太极 2011年8期
关键词:字辈少林寺同治

文/岳晓锋

当代少林十讲之二
——没有大禅师怎么敢谈武

文/岳晓锋

清代的少林寺,由一座全国性的大寺院,沦落成偏居河南山区的普通寺院。清代第一位钦命方丈海宽圆寂之后,少林寺在清朝200多年中也再没有走出一位能够影响全国的大禅师。

寺僧没有了全国性的佛教活动平台之后,在康熙二十五年、三十五年,到嘉庆二十一年,道光二十二年,少林寺先后为4个登封县令立碑。从统领全国佛教,到为七品县官合掌诵经,少林寺的落魄让人扼腕。

连年的匪患、天灾,加上北方佛教信仰薄弱,仅靠地租和信徒供养的少林寺,此时已难以维持曾经的地位和影响。乃至乾隆皇帝巡幸少林的时候,偌大一个少林寺居然找不到一个能够应对皇上的禅师,最后不得不从下院汝州风穴寺请来老僧海月,代表少林寺迎送皇帝。

少林寺窘迫至此,少林武功的境况自然可想而知。作为禅宗祖庭和连续两个朝代的寺院领袖,少林寺一直引以为荣的正是禅师辈出、人才济济,少林僧人最在乎、最荣光的称谓也只有一个——禅师,武功只是修禅学佛、护寺护法的衍生品而已。

清代少林的传承非常复杂。自雍正年间少林寺25个门头房被拆毁之后,没过多少年门头房再次在少林寺外建成,不同的是数量上有些变化,到清朝末年只有18个门头房了。

在这些门头房中,永化堂自始至终都是少林寺的主流,但是也有例外。乾隆巡幸少林寺时,少林寺的住持是延寿庵23岁的僧人净府,永化堂的超永只是登封县僧会司僧会。到了清朝末年,少林寺的住持僧又由另一个门头清凉寺指派。

即使在永化堂内部,也有很多分支。正道——园明——通来——行安——超吉——明阳——玄相——祖心——清白——净志——真魁——如真——海璋——湛寿——寂元——淳祥,这是一个得到公认的传承序列,其中有多人出任少林监院或住持。由于明阳的“明”字辈与福裕70字辈中的“同”字辈重合,实际上从“明”字辈开始,已经很难从法名来辨别门头了。不过新中国成立后圆寂的少林寺住持贞绪是永化堂的僧人,他的师父淳智与淳祥应该是同辈师兄弟。

在18门头房中,因为人丁兴旺程度不一,不同门头辈分差距非常明显。同治年间的守备武僧通祥、行可和明学虽然符合永化堂开山祖师正道所立的5字辈“圆通行超明”,但是他们绝对不可能是永化堂的传人。试想一下,同治年(1861—1875)相距正道圆寂(1609)有200多年,即使正道圆寂那年收了一个18岁的徒弟,这个徒弟80岁再收徒弟,如此重复,到了1835年,行字辈的僧人应该已经80岁了,而此时据同治年间至少还差30多年。行可如果是永化堂的僧人,同治年间他至少应该110岁,而110岁的人显然不适合做守备武僧。

如果一定认为少林寺僧人全部都在70字辈中,显然是漠视历史。比如当代的妙性、印松就不在福裕70字辈中。历史上挂单少林,又终生住在少林,并且收徒的僧人史不绝书。

其实就在上述永化堂的传承序列之外,还有其他的永化堂僧人身居登封县僧会司僧会之职,如海涵、寂琏。

在清末少林寺18门头房中清凉寺人丁最旺,达到8辈、9辈同堂。此时正处乱世,恒林、妙兴作为乱世武僧的代表广为人知。

为什么永化堂主导少林寺那么多年却鲜有武僧闻名,而到了清凉寺主导少林寺时武僧就远近闻名呢?

这就是“乱世用武,盛世用禅”。清代的少林寺虽然并不安宁,但整个国家的局势还是比较稳定的。在社会安定的局面下,“禅”大行其道,而此时的少林却缺乏有作为的禅师。盛世不能以禅而著称,武就更没有了用武之地。那时的少林寺不是没有功夫超群的武僧,而是寺僧们不齿于谈武罢了。加之,清政府禁止汉人领兵打仗(岳钟麒是个孤例),僧人又不能参加武举考试,少林武僧没了扬名的机会,少林武术也只剩下一次为官员演练的露面机会。

猜你喜欢
字辈少林寺同治
宋 文彦博 楷书宿少林寺诗拓片
中国书法(2023年2期)2023-07-17 09:29:56
昆剧“传”字辈师承探析
戏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7:06
傅云其异病同治针灸验案举隅
脾胃同治的应用探讨
家族里的字辈
家族里的字辈
四水同治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3 00:48:48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齐鲁周刊(2015年31期)2015-08-19 09:46:05
我要去少林寺
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