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中共湘潭市委党校经济教研部,湖南湘潭411100)
湘潭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刘晓玲
(中共湘潭市委党校经济教研部,湖南湘潭411100)
湘潭市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现实和潜在需求。但从湘潭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应立足于“3+5”城市群,做好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定位、整合与推广。
物流地产;两型社会;产业结构
2003年,中共湘潭市委提出了将湘潭建设成为“湘中南现代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2006年,湘潭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湘中南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2010年湘潭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以全国物流示范城市为载体,到2015年,将现代商贸物流建成年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为加快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2010年的湘潭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发展现代物流”放到了重要位置。
湘潭市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业提出了巨大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这是湘潭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具备的特有优势和发展潜力。
(一)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的获批,从宏观上为湘潭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建设和改革的侧重点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将有多个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前期看投资项目,后期看消费服务。
第一阶段的试验区建设,政府将巨额投入基建、公用设施、通讯等的建设,所以对应的建筑、建材、钢铁、工程机械、电气设备、能源电力将直接受益。第二阶段,随着工业设施的完善,生产活动的大规模开展,贸易、物流等服务业将大幅受益,如港口、高速、机场等行业。第三阶段,随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包括“3+5”在内的居民收入的增长,相关消费服务业将面临巨大发展空间,包括房地产、零售、酒店餐饮、医药、家电、汽车将直接受益。无论哪一阶段,物流业都将直接受益,并获得蓬勃发展的机会。
2009年,商务部在全国部署了46个城市为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长沙和湘潭名列其中。一方面,从区位条件和发展空间而言,湘潭位于“3+5”城市群中心。向西重点发展湘乡、韶山,同时可向娄底辐射;向南发展湘潭县,可对接衡阳,同时与东部产业转移对接。另一方面,由于湘潭本市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和产成品的外运有着极大的潜在需求。所以,湘潭未来无疑将成为长沙、株洲之外的重要物资中转结点和货流产生地。
(二) 湖南城市群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互补,从中观上为湘潭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制造业是物流业的产业基础。物流业是服务业,必须依托实体工业。因此,作为城市群的长沙、株洲和湘潭,三个城市的产业特性是湘潭物流产业定位的基础和前提。
从三市各自产业结构比重来看,三市中以长沙三次产业结构层次最高,发展阶段最高,成为第一个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长沙已基本上呈“三、二、一”的结构类型,且第三产业优势明显;株洲市是典型的“二、三、一”产业结构类型;湘潭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频繁,在两种产业结构之间徘徊。长沙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基本上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04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达50.25%,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则逐年减少,由2001年的10.76%减少到2009年的4.8%,年均减少近0.6个百分点。2001年到2009年株洲三次产业比例变化不大,第一产业比重由15.99%下降到10.5%,第二产业比重由47.43%上升到54.8%,第三产业比重由36.58%下降到34.7%。湘潭三次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但年际变化较大,大部分年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第二产业,但2003年第三产业占到45.59%。
就产业体系来看,长株潭三市的主导产业具有互补性。长沙主要以电子信息、机械、食品为支柱;株洲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支柱;湘潭则以黑色冶金、机械、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体。支柱产业产值占三市全部工业比重均已超过70%。这些主导产业作为三市传统的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配套性。
从产业结构来看,长沙、株洲和湘潭的优势产业互补空间很大。作为城市群的三个中心城市,长沙、株洲和湘潭的产业结构基本上都自成一体,且物流市场的规划与建设也都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如何促进城市群中的各城市优势产业的互补与融合,显然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物流。湘潭市为全省的第二大交通枢纽,铁路、公路、水路网十分发达,将不断吸引“3+5”城市群的部分大型工业企业及规模物流企业,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和强大优势。
(三) 企业发展的客观趋势,从微观上释放了巨大的潜在物流服务需求。物流作为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不仅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商品流通成本和效益产生重大影响,也影响着消费者对服务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到企业乃至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物流发展水平和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甚至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工业企业具备一部分自理物流能力,多数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方式制约了企业对社会物流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普遍认为自理物流成本过高,希望物流服务社会化。同时对物流经营企业在完善服务功能、降低货损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因此,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有着巨大的潜在物流服务需求。
专业的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中观载体,物流企业则是其微观细胞。他们是物流市场中的直接和主要供给者,而目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一) 政府的“无意创租”行为和投资者的“事后寻租”行为催生了湘潭“物流地产”。湘潭市重点部署了省级综合性的九华现代工业物流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和市级专业性的湘潭西商贸物流园、易俗河农资物流园等4个专业物流园区。已有物流企业进驻的九华现代工业物流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目前都是采用由投资商选地建成相关物流设施(物流园区)后,再转租给制造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客户,并组织资产管理队伍进行物业管理,提供物业相关服务的方式。这是典型的“物流地产”。
物流行业是目前国家支持和鼓励的重要行业,即使是在地根缩紧的情况下,物流地产商也能比较容易拿到地,而且是相对廉价的土地。物流地产土地成本相比房地产开发用地具有超低成本优势。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所产生的效果日益显现的时候,真正的机遇是如何独辟蹊径,细分市场去抢占制高点,物流地产可谓是一条新路。因为以物流的名义圈地、买地,价格会相对便宜得多。所以说很多开发商就先打着物流的名义把地买了,然后再建物流中心或者是以后用作建筑用地。以物流之名在地产中获得了更好的资源和更大的发展机会。
作为物流产业的载体,湘潭物流园区投资者的真实目的在于“地产”而非“物流”。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规定》,从用地、税收、财政、行政事业收费等多方面给物流业发展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府的这种“无意创租”行为(是指政府为了良好的目标而干预社会经济,但结果是创设了租金,给寻租活动创造了机会)却给物流园区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寻租空间。各种利益集团利用各种政策缝隙来寻找租金行为(事后的寻租活动)又给政府监管带来了难题。
(二) 物流骨干企业的缺乏导致现有的物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湘潭现有的物流企业可以大致分为依托大型厂矿企业而生的物流公司和中小物流企业。湘钢洪盛物流是湖南省第一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物流企业,紧紧依托湘钢集团,是湘潭首家国家4A级运输型物流企业。湘电集团湖南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3A级物流企业,主要为湘电集团主导产品做包装、仓储、运输服务。随着母公司主营业务的迅速发展,这类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较为强劲,但其对母公司的依赖度过高,将面临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困境。
与大型物流企业相比,中小型物流企业“小、散、差、弱”问题较突出,基本上是依托工业或商业企业组织物流运输,缺乏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特别是能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物流网络服务企业。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物流资源系统配置也未形成有效供应链,物流资源分散,浪费严重,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程度较低。
湘潭一方面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和投资环境,另一方面为促进产业发展,增大了释放物流优惠政策的力度。但由于湘潭位于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中心,受长沙、株洲两市辐射影响较大,两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覆盖“3+5”城市群,使湘潭的优势不能明显呈现,规模发展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纳入需求模型来看(如图1所示),物流市场上存在着潜在需求巨大与现实供给不足的矛盾,从而导致物流价格(或成本)过高。因此,需增加湘潭物流的有效供给,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或价格)。
图1 物流成本与物流量关系图
首先是立足于“3+5”城市群,以湘潭为中心,做好能辐射“5”的物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其次做好物流发展战略的定位;再次做好资源策划整合。推进物流企业开始向第三方物流公司转变,比如龙畅物流、步步高物流这些大企业都在探索和转型过程中。最后做好物流发展战略推广。
虽然物流地产的真实意图在土地财富,但是仍存在成功的案例。要积极探索“物流地产”成功的因素。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对物流地产的宏观规划、指导和监管,降低物流企业和地产企业的道德风险。对物流商和地产商的资格、实力进行审查,确保强强联合。同时可以引入第三方中介组织负责进行监管,充分利用了独立第三方的审查,从而避免了物流商和地产商的信用风险,同时避免了后期产生的矛盾。对于物流地产开发商来说,应充分考虑市场风险,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开发。物流地产开发商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模式,切忌“随大流,一哄而上”。例如大型物流企业可以采用“普洛斯”模式或与地产商合作的模式,充分降低市场运作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把大量资金和精力用在信息流的处理上,提高物流管理能力与水平,从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帕累托最优。
(责任编校:谭纬纬)
F259.22
A
1008-4681(2011)01-0023-02
2010-11-09
刘晓玲(1981-),女,辽宁营口人,中共湘潭市委党校经济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