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二中“271”特色课堂下体育教学激励性评价的探索

2011-10-25 08:42:40高纪忠
运动 2011年15期
关键词:激励性技能体育

高纪忠

(山东省昌乐二中,山东 潍坊 2624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山东省昌乐二中“271”特色课堂下体育教学激励性评价的探索

高纪忠

(山东省昌乐二中,山东 潍坊 262400)

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实践激励性评价,旨在培养学校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学会全程自我监控,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并能够从中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271”特色课堂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理,也要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从而实现每一位学生主动发展的激励性评价体系。

“271”特色课堂;体育教学;激励性;评价

“271”特色课堂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把评价做为教学的有机环节。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运动员,而在于激发每个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那么,学校体育课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改进“后进学生”的失败心态呢?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教学中进行激励性评价作了一定的实践与研究。

1 “271”特色课堂授课基本流程(图1)

2 “271”特色课堂的保障措施

第一,课堂的开展依托“三驾马车”(学习小组、班级行政管理小组、学习科研小组)打造学习成长“动车组”。

高效学习小组。一个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组由6名同学组成,设一名小组长扮演着小组学习的领袖和老师的助教两重角色。我们注重文化管理,每个小组都有组训、组规、组约、组歌,把每个小组都变成了一个战斗团队,每位小组成员都要为小组荣誉而战,让学生在“比学赶帮超”中做学习的主人。

班级行政管理小组。每个班都设常务班委、值周班长、值日班长,“人人当班长,个个是主人”,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我的班级我的家”“我的班级我的责任”,打造充满家庭式亲情关系的现代班级,让学生拥有高度的安全感,使学生的高效学习成为可能。

图1 “271”特色课程授课基本流程

学习科研小组。每个班每一科都有一个科研团队,负责研究同学们的学习方式,确保教案落实,同时将同学们的意见反馈给老师,帮助老师培训学生,真正做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课堂我把握”。

第二,小组晋级评价让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高效有趣。每节课对每个学生、每个学习小组都有评价,每周六隆重举行一次学习小组晋级仪式,把课堂上的每一个人都变成课堂高效的贡献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小组捆绑评价把学生个人的表现与小组荣誉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271”特色课堂激励性评价实施的策略

3.1 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要想方设法点燃心中探索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需求,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获取知识,享受体育的乐趣。

3.1.1 设置悬念导入情境设置悬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探索、去寻求答案,揭开谜底。老师在选择和使用情境授课时,不仅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要给予学生创造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3.1.2 展开讨论,积极参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经常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思维活动。在教学中,笔者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提问权教给学生,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问题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时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获取知识,并乐此不疲;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关切和渴望,形成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驱力,通过“试答—讨论—归纳”,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步深入,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思维得到发展。

表1 学习体育态度比较

表2 参与学习运动技能学习的行为比较

3.2 信任激励,树立信心

“信任是最高的奖赏”“信任就是力量”。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成功的体育课需要师生的美妙互动,而这种美妙互动又源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因此,教师必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兄弟式关系姐妹式感情。关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节,从技能、技术、课堂表现等方面多角度、多渠道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表扬,取得学生的信任。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赞赏学生的个性,赞赏学生的感情,赞赏学生的观念,赞赏学生的表现,赞赏学生的技能。

笔者曾对学校2010级两个班学习运动技能进行了一次试验。参照班与试验班学生的学习体育课的水平与兴趣是差不多的,试验的内容是进行三级跳远教学和鱼跃前滚翻的教学,采取的方法是教师对实验班的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给予有意识的鼓励与指导,并对学生表明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对参照班的学生则按以前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学习。在两周的学习之后对体育课的学生喜欢态度、学习参与方面进行反馈,结果如表1、表2所示。可见,当教师的信任与学生的个人意想、兴趣、爱好相吻合时,学生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身的学习信心。

4 激励性评价的具体操作

4.1 评价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于一个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无形的激励,可以让一个学生变得成熟而富有信心。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可以有道德模范、功勋人物、学习标兵、学习能手等荣誉称号,也可以采用公开表演、物质奖励、经验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斗志,最终建设“开心课堂”“激情课堂”。

4.2 基本原则

特色课堂的评价坚持“整体性评价”和“累积性评价”两个原则。“整体性评价”就是把学生纳入学习小组中,用小组的荣誉激励个人在课堂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其目的在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累积性评价”即以一周、一月甚至是一个学期为单位,包含了学生的练习参与度、课堂讨论、展示积极性以及点评和质疑的深度,由学科班长进行记录,在学期末评出班级中的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纳入个人成长档案。

4.3 评价的形式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4.3.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进步幅度等进行的评价。

4.3.2 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进步幅度等进行的评价。

4.3.3 教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参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情况,对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进步幅度等5个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

在体育课学习评价中,体育教师应积极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并加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成绩评价中的比重。

表3 期末成绩评定

4.4 采用发展性评价方法学生发展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的判断与等级评定。学生发展性评价倡导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选择性、评价方法的个体差异性及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将评价贯穿于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全过程,同时也关注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

4.4.1 体能的评价学生体能学习成绩评价的内容应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在实施时可根据具体的考核项目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

4.4.2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生体育知识成绩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体育的认识以及体育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专项运动技能掌握与运用情况的评价应根据各校和学生选择的具体运动项目进行,具体的评价内容可以包括规定动作的展示,在教学比赛中学生所学专项运动技能的运用、学生擅长技能的展示。

4.4.3 学习态度的评价学生学习态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

4.4.4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学生情意表现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上情绪调控的能力、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学生合作精神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4.5 进步幅度的评价学生在原始体能、技能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结合以上4个方面的评价印象,给与相应的评价。

4.5 期末成绩的评定

“271”特色课堂的理念是改革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方法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注意以人为本,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观。

期末成绩评定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档案袋中的成长日志和获得的奖励先进行自评反思,写出本学期成长感悟,并对自己进行评价(占40%)。举行一次成长展示活动,学习小组进行相互评价,写出评语及等级(占20%)。教师根据自己的记录,对学生进行评价,写出激励性评语(40%)。

从表3可知,在课堂上进行激励性评价在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运动水平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两班的差异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271”特色课堂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从单纯的“打分”或“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评价的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了评价学生的“将来”。总体来说,“271”特色课堂需要的是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全面的激励性评价体系。

[1]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勒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G807.3

A

1674-151X(2011)12-10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52

投稿日期:2011-06-23

高纪忠(1980 ~),中教二级,本科,体操国家一级裁判。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激励性技能体育
高级技能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青年心理(2020年18期)2020-12-03 08:43:00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读与写(2019年1期)2019-11-26 16:01:34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