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
摘要:阐述林木食叶害虫的防治策略,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诱杀、无公害药剂防治、植物检疫等方面,以为食叶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木食叶害虫控制防治
林木食叶害虫一般不会造成林木死亡(一些暴食性害虫或短时间内反复发生的例外),但会影响林木生长量,而有些带有毒毛的害虫毒毛脱落后会污染环境,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在大发生时(例如松毛虫),会侵入农宅、农田,危及人类生产生活安全。因此,林木食叶害虫防治,一般都采取生态控制策略,尽量保证“有虫不成灾”。对于一些常发性、易暴发成灾的食叶害虫,加强虫情监测,在低虫口状态下,一般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控制其不成灾;一旦出现暴发成灾势头,应迅速采取无公害药剂进行防治,以压低虫口密度至安全阈值之内。
一、生物防治
1、释放、招引天敌。释放瓢虫、虎甲、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和寄生蜂等寄生性天敌,挂置鸟巢,招引益鸟捕食害虫,从而达到控制虫口密度的目的。
2、微生物控制。释放或喷洒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等进行防治,尤其是在低虫口状态下,经常补充林内微生物,以控制虫口密度保持在低虫口状态下,从而不会对林木造成危害。
3、对害虫实施“绝育技术” 。“绝育技术”是采用γ射线处理或化学不育剂使一定数量的害虫个体不育,然后把它们释放到防治区域内,让处理的成虫与野外的成虫交配,结果导致下一代害虫的数量骤减。这是一种控制害虫的独特方法,但在实际中还没有得到应用。
4、植物控制。植物控制是指利用植物的天然防御能力,包括不利于昆虫产卵、栖息、取食或植物的挥发、分泌物对昆虫具有趋避、杀伤作用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特性。如侧柏、银杏、苦楝、枫杨、臭椿、柳树、乌桕、桃树等,可以在造林内混交趋避植物,控制虫害发生。此外,还可以在林内混植目标害虫喜食植物,诱集害虫,集中杀灭。
5、抗性选育控制。选育抗病虫树种,或者将杀虫基因(如Bt)导入目的树种,提高林木抗虫能力。
二、物理防治
1、人工机械防治。播种前通过筛选、水选或风选措施淘汰带害虫的种子,减少有害生物传播危害,或者使用捕捉、震落、网捕、摘除虫枝虫果、刮树皮等人工机械方法进行防治。
2、阻隔。阻隔法是根据有害生物的侵染和扩散行为,设置物理性障碍,阻止有害生物的危害或扩散的措施,常用方法是在树干上涂胶、绑塑料薄膜等设置障碍,阻止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上下树,集中捕杀或毒杀。
三、诱杀
诱杀法主要是利用动物的趋性,配合一定的物理装置、化学毒剂或人工处理来防治害虫和害鼠的一类方法,通常包括灯光诱杀、食饵诱杀和潜所诱杀。
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采用黑光灯、双色灯或高压汞灯结合诱集箱、水坑或高压电网诱杀害虫。灯光诱杀的缺点是在诱杀害虫的同时,也诱杀了害虫天敌。
2、食饵诱杀。利用害虫对食物的趋化性,通过配制适当的食饵来达到诱集或诱杀。如利用趋腐性诱杀金龟子成虫,利用多聚乙醛诱杀蜗牛和蛞蝓,在竹林内放置加药的尿液诱杀竹蝗等。
3、潜所诱杀。利用害虫的潜伏习性,造成各种适合场所,引诱害虫来潜伏或越冬,而后及时予以杀死。如在树干基部束扎稻草或麦秆诱引美国白蛾和松毛虫等蛾类幼虫,在害虫越冬或化蛹时集中杀灭。
4、性信息素诱杀。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中加入农药进行诱杀,已经开发成功并进行商业化生产的性诱剂有舞毒蛾、美国白蛾、松毛虫等食叶害虫的性引诱剂。
5、颜色诱杀。利用某些昆虫的视觉趋性制作不同颜色的胶板,粘附并杀灭害虫。很多鳞翅目昆虫都有趋向黄色的习性,故可以在林中设置黄色胶纸板诱捕刚羽化的成虫等。
四、无公害药剂防治
使用低、无毒药剂或高度专一的药剂防治。目前常见无公害药剂主要是生物源制剂。
1、Bt制剂。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包括许多变种的一类产晶体芽孢杆菌,可用于防治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特别是鳞翅目的多种害虫。常见的有可湿性粉剂、BT乳剂。
2、阿维菌素。阿维菌素(Avermectins)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类,具有结构新颖、农畜两用触杀、胃毒、渗透力强的特点。防治一般鳞翅目害虫时,在低龄幼虫期使用2%阿维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加1%甲维盐1 000倍液,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3、苦烟乳油。苦烟乳油通常指的是1.2%苦·烟乳油,是以烟叶、苦参等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研制而成的植物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胃毒和一定的熏蒸作用,是在农业、园林、森林上开展无公害防治、保护环境、替代化学农药的理想产品。
4、脲类制剂。脲类制剂通常是指灭幼脲类杀虫剂。灭幼脲类杀虫剂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其杀虫机理与过去常规杀虫剂截然不同,主要是通过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作为杀虫剂的靶标,以破坏昆虫表皮的几丁质沉积,从而杀死昆虫,因此也称为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5、卡死克。又名氟虫脲,为控制昆虫几丁质合成的酰基脲类选择性杀虫杀螨剂。其纯品为白色无味结晶体,在中性介质中稳定,遇碱则发生分解。该药毒性低,果园内的常用剂型为5%卡死克乳油。可防治枣树上的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和螨类等多种害虫,特别是防治对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螨、害虫,有很好的效果。
卡死克作为昆虫生长抑制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其杀虫机理是使昆虫和螨在蜕皮阶段不能形成新皮,致使老皮不能蜕掉而死。因此,在虫、螨蜕皮阶段喷洒,防治效果好。该药杀幼、若螨效果好,但不杀卵。对成螨虽无杀伤作用,但接触药液的成螨寿命缩短,产卵不育。其防治食叶害虫时,可以使用卡死克5%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螨类使用卡死克5%乳油1 000~5 000倍液喷雾。
五、检疫控制
植物的引进以及产地之间的市场流通是传播病虫害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我国植物检疫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应加强检疫控制,阻止害虫区域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