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

2011-09-25 15:04:06
关键词:模糊性时效性准确性

杨 扬

(中国矿业大学 外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

杨 扬

(中国矿业大学 外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模糊语言;新闻报道;准确性

模糊语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新闻报道并不排斥模糊现象的存在。结合实例分析了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合理性,说明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现象不可避免,恰当地使用模糊性表达方式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人们对模糊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传统上,人们习惯从哲学等视角来研究模糊现象,直到扎德教授(1965)发表《模糊集合论》一文后,人们才对模糊性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受扎德教授的启发,该理论又在社会科学等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人们开始从不同视角来研究模糊语言现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模糊语言的研究焦点移至具体语篇,各国语言学家也就学术、科技等实用文本的模糊现象展开多层次考察,并撰写了大量论著。在新闻实践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及人类自身的原因,新闻报道中会不可避免的用到模糊语言,模糊语言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优势,恰当的使用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Channell(2000)使用语用理论对模糊语言进行研究,认为“模糊词语的解释是不可能与相关语境和推理脱节的”。她(2000)在Vague Language一书中介绍了模糊语的两种表现形式:显性模糊语和隐性模糊语:

(1)显性模糊语 显性模糊语是在表达信息时,运用表达模糊意义的词或词组。其中一类是模糊附加词,即附加在一个确切信息前,表示约数的介词或数量词,如around,about等;另一类是模糊词语,即核心意义是确定的,但边界却并不明确,比如important, recently等。

(2)隐性模糊语 隐性限制语是在信息表达时,运用一个明确意义的词或句子来表达一个模糊的概念。如“It’s two o’clock.”兼有明确和模糊的意义,既可以理解为“现在是两点整”又可以为“大约两点”的意思。

一 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现象

一般来说,准确是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新闻报道要求实事求是,尽量准确地对事物或人物进行报道。因此,“不少人有这样的误解:只有精确才能达到新闻报道的准确,模糊是精确的对立面,即是不准确的。其实,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不等于精确性,在有的情况下准确性要求较大的精确性,但在有的情况下也要求一定程度的模糊性,也容忍一定的模糊性”(冉永平,1996)。为了验证新闻的准确性是否会排斥模糊语言的存在,作者随机从New York Times中抽取7篇文章进行一个粗略的统计,考察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情况。

新闻标题 新闻字数模糊词所占比例American Terror Suspect Traveled Unimpeded 1,108 68 6.14%Fleeing Rebels Kill Hundreds of Congolese 1,210 96 7.90%Quake Accentuated Chasm That Has Defined Haiti 1,172 78 6.66%Afghan Attack Gives Marines a Taste of War 1,126 56 5.01%Fierce Quake Devastates Haitian Capital 1,082 60 5.54%Agencies Suspect Iran Is Planning New Atomic Sites 1,256 68 5.41%Million Displaced After Chile Quake 1,307 87 8.39%

从上表可以看出,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占有较大比例,说明模糊语言普遍存在于新闻报道中。

二 新闻中模糊语言存在的原因

由于自然界事物自身的模糊性或者不可确定性、语言符号的有限性以及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模糊语言现象。

1 客观原因

语言的模糊性根源于客观实在。自然界事物自身的模糊性或者不可确定性让人产生了模糊思维,反映在语言中就是模糊语言。有些需要报道的事实或者社会现象没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只能借助于模糊性表达方式。这种模糊性是客观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人类的认识如何深化,其模糊性是永远存在的。

2 主观原因

人类经过长时间进化,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体现在人类不仅能够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精密的思考,而且还能够运用模糊思维的能力来处理一些模糊信息。比如当我们找人,使用“大约 20多岁,中等个头”就比“24岁,身高1.76米”更容易确定寻找对象。

3 语言自身原因

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而语言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用有限的语言符号去表现无限的客观世界,模糊性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模糊词的使用也是由新闻报道的简洁性、时效性以及新闻采访的特点所决定的。

三 新闻中模糊语言存在的合理性

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的运用模糊性表达方式,可以增加文章表现力,更好的实现新闻价值。概括来讲,新闻中的模糊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1 符合读者的认知习惯

“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证明,受众接触媒体都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是为了满足信息、娱乐、心理、精神等方而的需求,而受众只对那些能满足其某种需要的信息感兴趣。”(杨丽霞,2004)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新闻记者通常会借助于模糊语言,可以简化语言、突出重点,使得新闻更加符合受众的认知方式。例如:

The death toll was expected to rise, particularly around Concepción, Chile's second-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 which is roughly 70 miles from the quake's center.

根据这则新闻内容,看得出新闻记者主要是想表达“死亡数字有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与“圣地亚哥附近发生了余震”这两个意思。作者用roughly 70 miles这样的模糊性表达方式,“满足了读者急欲了解要问而无意顾及繁琐细节的心理”。通常情况下,读者只会关注那些重要的内容,而对文章中无关紧要的具体的时间、数量并无兴趣,冗长或者过于具体的数字反而会使读者感到乏味、单调(张健,2002)。

2 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

准确性,客观性,时效性,新颖性是新闻的价值所在,记者要时刻把这些要求与责任铭记在心上(张健,2002)。新闻价值会因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为了尽可能的获得最新的新闻,记者常常会采用一些模糊性的表达方式:

At least 300 people died, according to local news services that quoted the director of Chile’s emergency management office, and more than 1.5 million people were displaced.

“由于新闻强调时效性,新闻报道通常被称为‘急就章’”。时效性与准确性永远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时效性通常不允许新闻作者把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准确地点与精确数字弄清楚之后才报道(张健,2002)。这则新闻中,智利地震刚发生之后,记者为了抢到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不得已要使用 At least 300 people和 more than 1.5 million people这类模糊性表达方式。使用这些约数表面上失去了一定的精确性,却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使得新闻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读者手中。

3 避免报道过于绝对

由于新闻报道者有时无法准确判断新闻事件的一些因素或对一些因素无法精确把握,为了保护自己,常常需要模糊性表达,以避免把新闻事件报道的太死,留下必要的回旋余地(冉永平,1996)。因此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it is reported,it is said,it is claimed这样一些模糊性表达方式。如:

…, international inspectors and Western intelligence agencies say they suspect that Tehran is preparing to build more sites in defiance of United Nations demands.

上面这则新闻中的模糊性表达方式 Western intelligence agencies say 表明新闻来源是来自相关人士的猜测并非记者的观点,这相应的减轻了记者所承担的责任,既表明了这种观点来自于其他途径,即使后来证明这种说法是不当的,也与作者无关。这样既表述了作者的观点或预测,这就为记者留有余地,避免语气绝对化。

4 有效表达不宜直言的事实、情景

对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尤其在有关犯罪案件的新闻报道中的某些方面就需要做模糊化处理。对犯罪行为过于细致的描写,虽然可以实现情景再现,不过可能会造成“跟着传媒学犯罪”的严重后果(黎品玉,2001)。

Witnesses said that the number of dead could be several hundred more, and that most victims had been taken from their villages, tied at the waist and forced into the jungle, often with enormous loads of looted food balanced on their heads. Along the way, fighters randomly selected captives to kill, usually by an ax blow to the back of the head.

这则新闻对上述恐怖事件的描写,不仅会引起人们的恐慌,还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会使一些人模仿上述的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用模糊语言来代替那些不恰当的细节文字、图片和声音,则是减少刺激、降低新闻报道负面性的有效做法”(黎品玉,2001)。

四 结 语

新闻报道不仅不排斥模糊语言现象,有时还要依赖于模糊语言来更加准确的报道新闻内容。无论是精确还是模糊,都是为了更加准确的报道新闻内容,因此,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不仅是可以使用的,而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Zadeh,L.A. Fuzzy sets[J].Information and Control, 1965(8):338-353

[2]Joanna, Channell. Vague Langua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冉永平.英语新闻报道中语言模糊性初探[J].福建外语,1996(1):8-12.

[4]杨丽霞.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5]张健.报刊英语中模糊词的“合理模糊”[J].山东外语教学,2002(1):13-16.

[6]黎品玉.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6):110-112.

Key words: vague language; news reporting; accuracy

Abstract: Vague language is pervasive in our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it is so commonplace that it has become part of our taken-for-granted world.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e extensive existence of vagueness in news reporting and its appropriate use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ws reporting.

Study on Vagueness in News Reporting

YANG Ya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8, China)

H315.9

A

1673–2804(2010)02-0155-02

2010-07-08

猜你喜欢
模糊性时效性准确性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流行色(2020年9期)2020-07-16 08:08:36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新闻传播(2018年14期)2018-11-13 01:12:52
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管理现代化(2016年5期)2016-01-23 02:10:11
深部巷道锚网喷注协调支护时效性研究
煤炭学报(2015年10期)2015-12-21 01:55:41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新闻传播(2015年10期)2015-07-18 11:05:40
法律英语中形容词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讨——基于USC语料库的reasonable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