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辉,左凤林,向燕卿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404120)
项目导向模式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邓 辉,左凤林,向燕卿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404120)
项目导向模式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2]。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阶段转向运用知识的临床实习阶段的过渡时期,也是连接两个阶段的桥梁[3]。近年来本校尝试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校07级专科护理2个班共87名学生。随机将2个班分别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班为试验组42名学生,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2.78±2.06)岁,第一学年各科学习成绩平均为(85.8±0.24)分;1班为对照组45名学生,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1.94±2.10)岁,第一学年各科学习成绩平均为(86.7±0.50)分。两组均在第3学期开设《外科护理学》,为同一教师授课,教学时数、内容、大纲均一致。以上各指标2个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见习时间为每一章节理论知识学习后,2组都安排在同一周、同一病区进行。如以“胸部疾病患者的护理”章节为例,见习病种均为肺癌和食管癌。1班安排在周一,2班在周二。
1.2.1 实验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导向模式)
1.2.1.1 确定项目,布置任务 课前教师准备典型病例5~6例,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见习内容,根据典型病例确定项目,布置项目任务。如见习包括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和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护理两个项目,根据这两个项目布置任务如下:按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教师引导学生对这2个项目从资料收集的内容、可能的护理诊断、应拟订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几个方面准备,同时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书目,学生借助网络、报刊、杂志等查阅相关文献,并积极准备。
1.2.1.2 教师引导,初步完成项目任务 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安排1位带教老师,由学生自行推选1位组长。教师不急于讲解,先引导每组学生按见习内容重点评估1例患者。每小组每次由1名学生主问,轮流询问病史、护理体格检查,收集各种检查资料等,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初步提出本组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然后交换查看患者,这时重点在有意义体征的检查。遇有实践性强的专科护理操作,如见习肺癌患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和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减压管的护理,老师可一边示教一边讲解。
1.2.1.3 角色扮演,情境展示 各组由组长做代表,扮演患者,模拟所评估患者的发病过程、症状、体征等,接受其他学生的询问;询问的内容应围绕初步提出的护理问题,包括向其他同学交换查看患者的护理体格检查结果。在学生询问离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到项目情境中。对于一些简单的项目操作,可鼓励学生讲解,并借助实物模拟示教。
1.2.1.4 讨论分析,拟定护理措施 各组患者模拟完后,让学生根据病例的评估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和措施。由各组选1名同学作为代表,其他同组学生做补充,对本组所评估的患者资料进行总结。最后由其他组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1.2.1.5 归纳总结 学生讨论后,教师对所讨论结果及时进行评价,以确定方案是否正确和完善。应注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展现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爱心、责任心。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2.1.6 评价反馈 见习课结束后,根据所见习的病例每人书写1份护理病历。
1.2.2 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用传统带教方法。见习时,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安排1位带教老师,老师示教资料采集,结合本组患者讲解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或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护理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主动观察患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询问病史,翻阅病历。最后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分小组根据病例分析资料,讨论确定护理计划和措施。见习完后每人书写1份护理病历。教师进行总结、完善,对错误的观点分析原因。
1.2.3 评价指标
1.2.3.1 主观指标 自行设计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和见习效果。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见习效果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4-5],结合护生座谈结果,并根据护理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而成。问卷有5个项目,涉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3个维度。问卷经过预测试和重复测试,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前用相同的指导语解释问卷内容,在10 min内完成。见习课后两组学生对见习效果进行评价。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87份,有效问卷率为100%。
1.2.3.2 客观指标 见习完后,两组对“胸部疾病患者的护理”章节理论知识用相同试卷进行考试,实行考教分离,由教务处统一命题、监考、集体阅卷。书写的护理病历按本校制定的护理病历标准评分。
2.1 两组学生对各自采用的见习方法评价比较 实验组学生对项目导向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提高自学能力、能促进思维能力、能提高综合素质、能加强团队合作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学生护理病历书写和理论成绩比较 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学生对各自采用的见习方法评价比较[n(%)]
表2 两组学生护理病历书写和理论考试成绩比较(x ±s,分)
3.1 项目导向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现今迅速变化的卫生保健系统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综合能力[6]。项目导向模式是一种新型职业教学方法,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促进其形成关键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7]。在见习时学生直接接触患者,开始临床实践过程。传统的见习方法虽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但存在学生创新能力不突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学习主动性差、见习参与程度低等问题[8]。在项目导向模式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见习前自主复习、见习时形象的情景模拟,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表2可见实验组学生书写护理病历成绩和理论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2 项目导向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见习课是理论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的重要纽带,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是关键[9]。项目导向模式通过系统的程序护理,对特定病案的情境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综合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经验,在做出护理决策的过程中,强化整体护理意识,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真实病例的讨论,让学生在学习中领略团结协作精神,为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生演示和汇报总结,给学生增加了表现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养成护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沉着冷静、果断干练的性格;通过对真实病史的采集,有助于护生建立积极的职业情感和态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表1显示实验组学生对项目导向模式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
3.3 项目导向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见习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搭建从理论过渡到实践、学校过渡到临床的桥梁,有机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对教师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定的逻辑思维外,还要求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创造一种使学生自由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发挥自我潜能。这就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改进教学理念以提高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张莹.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6,18(12):68-69.
[2]崔丽娜.项目导向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研究[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9,3(1):33.
[3]莫少新,钟丽.临床带教策略与学习动机理论[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19):174.
[4]Flexner A.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12.
[5]Hutchins RM.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93.
[6]Demarco R,Hayward L,Lynch M.Nursing students′experiences with and strategic approaches to case-based instruction:a replication and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two disciplines[J].J Nurs Educ,2002,41(4):165-174.
[7]杨晔琴,姜丽萍,余昌妹.行为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3):108.
[8]任佰玲,周新发,蚁敏.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部医学,2004,16(3):270-274.
[9]黄凌瑾,陈胜喜,罗万俊.学生为主体的临床见习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81,83.
2010-06-18
2010-09-09)
10.3969/j.issn.1671-8348.2011.01.046
B
1671-8348(2011)01-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