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吴茱萸足底敷贴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08-30 04:21:48张玉洁翟春萍
当代医学 2011年26期
关键词:外治吴茱萸高值

张玉洁 翟春萍

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症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1]。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亿,并且仍呈现继续上升趋势[2]。未经系统治疗及控制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耙器官损害,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己经将收缩压为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为80~89mmHg“列为血压正常高值”。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压在此水平的人群10年间心血管发病危险较血压值<110/75mmHg水平人群增加1倍以上。血压为120~129mmHg/80~84mnHg和130~139mmHg/85~89mmHg的中年人群10年间成为高血压患者比例分别达到45%和64%。高血压病对血压值在正常高值的人群造成的病理损害较为隐匿,更需得到关注,对此人群的干预可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对于血压在正常高值者,西医因无显著用药指征,故而主要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卢长林通过研究表明,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生[3]。但部分病人有明显临床症状,如:高血压病1级患者服用西药后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但存在一定的头痛、头晕、颜面潮红、呕吐等副作用,患者对此存有疑虑。

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应用,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基于长期临床摸索,针对这一部分病人,采用中医敷贴疗法,通过刺激局部皮肤,促使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也可达到降压、改善各种临床症状的目的。中医认为人体各部相应的脏器在足底部的投影分布亦有一定规律。敷贴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正如清吴师机《理论骈文》云:“外治之法亦即内治之法,外治之理亦即内治之理,所不同者法耳。“外治”能补内治之不及者,此也”。贴足疗法即是利用药物渗透,经络外治,平衡阴阳,祛病强身。中医还认为眩晕(即高血压病)病机多与肝有关,其中肝阳上亢、肝肾阴虚和阴虚阳亢是主要临床证型,治疗也以平肝潜阳或滋阴潜阳论治,故而上病下取,使药物作用于脚部,。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是肾水的泉源,药敷涌泉穴,即引心火下降涌泉,使火归源;温化坎宫真水,使水气上腾而滋润五脏,既济心火,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人体达到阴阳平衡,故上盛下虚的高血压病能恢复正常。吴茱萸性辛、苦、温,有小毒,温中止痛,降逆止呕,外用可起到引血下行、引火归原、调整阴阳、降低血压的作用。《神农本草经》称其“温中下气,止痛”,从张仲景《伤寒论》中对吴茱萸的论述认识到其有入厥阴肝经温肝降逆的效用。吴茱萸中的生物碱为其降压主要有效成分之一[4]。吴茱萸汤在镇痛、降压方面有现代药理研究成果[5]。

我科于2009年9月至2011年2月间采用中药敷贴法治疗高血压病124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全部病例来源于2009年9月至2011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高血压科门诊的血压正常高值者及高血压病1级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药物敷贴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临床试验。

1.2 研究方法 (1)治疗组: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用中药吴茱萸研末备用。治疗时,先用温水洗净足底部,取药粉若干加适量食醋调匀,贴于双足涌泉穴,每穴用量3g,上盖敷贴固定,6~8小时后取下。7天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2)对照组:改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禁酒,改善睡眠,适量运动等。

1.3 对于血压正常高值者目前尚无疗效判定标准,因此借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 ①舒张压下降>10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者。以上两项,达到其一者即为显效。

(2)有效: 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己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 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三项,具备其中一项者,即为有效。

(3)无效: 未达到有效标准中任意一项者即为无效。

1.4 两组每日监测血压,以标准的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下,由专职护士测血压,连续测量3次,间隔至少5min,取三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接受4周治疗后采用同一方法测量患者血压,所得数据计入观察统计分析中。诊室平均血压取3次血压测量的平均值。

1.5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受试者年龄、体重指数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敷贴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s)(mmHg)

表1 敷贴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s)(mmHg)

组别 收缩压(n=62) 舒张压(n=6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68.6±6.9 128.1±4.8 102.9±5.6 81.1±4.8对照组 168.3±9.9 132.4±9.0 102.9±4.1 85.6±5.0

两组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敷贴组与对照组用药后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降压敷贴方对血压正常高值者及高血压病1级患者药物敷贴组和对照组血压的变化,拓宽了中医外治方法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吴茱萸,为贵州著名地道药材,也为常用苗药,其味苦辛性热,是四大温药之一,归肝、脾、胃、肾经,具有疏肝下气、温中散寒、开郁止痛、燥湿助阳的功能。结合中医外治方法学进行穴位敷贴,通过运用中医外治方法学,利用药物渗透,药敷穴位,经络外治,引心火下降,使火归源,水气上腾而滋润五脏,既济心火,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从而达到平衡机体阴阳,祛病强身之功。对于上盛下虚的高血压病尤其作用显著。通过比较血压正常高值及高血压病1级患者敷贴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中药吴茱萸贴敷贴足疗法对于血压正常高值者及高血压病1级患者都有明显降压作用及改善临床症状等作用。

目前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很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西药治疗副作用多,这使得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而中医药历经长久的证明,其优势不仅在于整体调节机体紊乱状态,还具有副作用少、内服外治并用、治疗及给药途径多样、方法简便、无痛苦,同时价格低廉易于患者接受和尝试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桂小红.高血压病人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1):113.

[2] 余承云,林雪.中医药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研究概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 (02):218-220.

[3] 王璐.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千万莫大意[J].保健时报,2008,1(016):01.

[4] 黄慧莲,刘贤旺,罗光明,等.吴茱萸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 (3):62-64.

[5] 肖诗鹰,杜力军.吴茱萸汤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8):503-504.

猜你喜欢
外治吴茱萸高值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麻文化发展与高值利用前景展望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2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10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中医外治杂志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02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高值无害化利用 废白土大有可为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