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梅
(抚远县地方道路管理站)
在我国滑动模板首先应用于高烟囱施工。在修建成昆铁路时推广应用于空心桥墩。最初是采用人工手板式螺旋千斤顶提升,只能施工直坡式空心墩。经过不断实践改进,已能适用于各类桥墩的施工,高墩施工更能显示其优越性。目前滑模高度已达70多m。滑动模板施工的主要优点:施工进度快,在一般气温下,每昼夜平均进度能抽高5~6 m,混凝土质量好,系采用半干硬性混凝土,机械震捣,连续作业,可提高墩台质量;节省木材和劳力,以钢模代替木模。有资料统计表明,可节省劳动力30%,节约木材70%;滑动模板本身附带有内外吊栏、平台、栏杆等,随模移动,安全可靠。
在墩位上就地进行组装时,安装步骤为。
(1)在基础顶面搭枕木垛,定出桥墩中心线;
(2)在枕木垛上先安装内钢环,并准确定位。再依次安装辐射梁、外钢环、立柱、顶杆、千斤顶、模板等;
(3)提升整个装置,撤去枕木垛,再将模板落下就位,随后安装余下的设施。内外吊架待模板滑升至一定高度,及时安装。模板在安装前,表面需涂润滑剂,以减少滑升时的摩阻力。组装完毕后,必须按设计要求及组装质量标准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纠正偏差。
滑模宜灌筑低流动度或半干硬性混凝土,灌筑时应分层、分段对称地进行,分层厚度20~30 cm为宜,灌筑后混凝土表面距模板上缘宜有不小于10~15 cm的距离;混凝土入模时,要均匀分布,应采用插入式震动器捣固,震捣时应避免触及钢筋及模板,震动器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不得超过5 cm;脱模时混凝土强度应为0.2~0.5 MPa,以防在其自重压力下坍塌变形。为此,可根据气温、水泥标号经试验后选定一定量的早强剂掺入,以加速提升;脱模后8 h左右开始养生,用吊在下吊架上的环绕墩身的带小孔的水管来进行。养生水管一般设在距模板下缘1.8~2.0 m处效果较好。
整个桥墩灌筑过程可分为初次滑升、正常滑升和末次滑升三个阶段。从开始灌注混凝土到模板首次试升为初次滑升阶段;初灌混凝土的高度一般为60~70 cm,分三次灌筑,在底层混凝土强度达到0.2~0.4 MPa时即可试升。将所有千斤顶同时缓慢起升5 cm,以观察底层混凝土的凝固情况。现场鉴定可用手指按刚脱模的混凝土表面,基本按不动,但留有指痕,砂浆不沾手,用指甲划过有痕,滑升时能耳闻“沙沙”的摩擦声,这些表明混凝土已具有0.2~0.4 MPa的脱模强度,可以开始再缓慢提升20 cm左右。经初升后,经全面检查设备,即可进入正常滑升阶段:即每灌筑一层混凝土,滑模提升一次,使每次灌注的厚度与每次提升的高度基本一致。在正常气温条件下,提升时间不宜超过1 h。末次滑升阶段是混凝土已经灌注到需要高度,不再继续灌注,但模板尚需继续滑升的阶段。灌完最后一层混凝土后,每隔1~2 h将模板提升5~10 cm,滑动2~3次后即可避免混凝土与模板胶合。滑模提升时应做到垂直、均衡一致,顶架间高差不大于20 mm,顶架横梁水平高差不大于5 mm。并要求三班连续作业,不得随意停工。
随着模板的提升,应转动收坡丝杆,调整墩壁曲面的半径,使之符合设计要求的收坡坡度。
模板每提升至一定高度后,就需要穿插进行接长顶杆、绑扎钢筋等工作。为不影响提升的时间,钢筋接头均应事先配好,并注意将接头错开。对预埋件及预埋的接头钢筋,滑模抽离后,要及时清理,使之外露。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的改变,或发生意外事故,使混凝土的灌注工作停止较长时间,即需要进行停工处理。例如,每隔0.5 h左右稍微提升模板一次,以免粘结;停工时在混凝土表面要插入短钢筋等,以加强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复工时还需将混凝土表面凿毛,并用水冲走残渣,湿润混凝土表面,灌注一层厚度为2~3 cm的1∶1水泥砂浆,然后再灌筑原配合比的混凝土,继续滑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