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茜
(山东女子学院,济南山东 250002)
[经济管理]
精益生产方式下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姚茜
(山东女子学院,济南山东 250002)
精益生产方式下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全面性与前瞻性的管理模式,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做的适应性变革,是现代成本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通过构建这一体系,可以科学评估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运行效果。
精益生产;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评价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需求急剧增加,但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现象时有发生,精益、环保、绿色、高效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精益生产方式下的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将环境意识和精益思想融入整个供应链管理,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鉴于精益生产方式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体系的战略性、多方面性及复杂性,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从企业战略角度综合考虑。
1.绿色目标覆盖产品生命周期,包括制造过程、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产品运输、产品使用、废弃物处理等环节。
2.系统性。从项目层的高度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保持和发展整个建造系统中各参与方的合作关系,从宏观上管理和控制成本。
3.增值性。新的成本管理体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导向,应从最终用户角度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
4.前馈性。新的成本管理体系应着重于事前控制,重点控制产品规划和设计阶段。
5.过程性。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对形成成本的过程进行持续控制,精益建造提供的多种生产管理技术和方法可实现成本管理与生产控制的结合。
6.全面性。成本管理不仅满足财务管理目的,还应满足精益项目管理需求,为项目管理提供成本信息,支持项目决策。
7.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两种指标相结合更全面地评价成本管理体系。
8.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结合行业整体状况及企业的实施情况具体分析。
精益生产方式下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以精益生产、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为基础,故对其评价应涉及企业运营、环境对企业影响及财务成本管理三方面。
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以及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等方面加强环境管理的力度,实施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物流以及绿色营销等策略,同时,精益生产方式的目的是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些因素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运营。
1.产品开发指标
(1)产品开发周期。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方式实施产品并行开发工程,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质量。
(2)产品开发投入产出比。可用新产品开发成本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值衡量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方式产品开发的投入产出比。
2.产品生产指标
(1)生产周期。生产周期是从零部件投料到成品产出的全部时间,通过生产同步化、缩小生产批量、快速更换工装可明显减少生产周期。实施精益生产应尽量消除或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占用,可用生产周期长短、生产周期缩减率、制造周期效能评价。
(2)库存水平。库存量大相应占用资金多,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增加了库存管理费用的支出。精益生产零库存管理思想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用库存资金占用率来评价库存水平。
(3)边角余料。少量边角余料是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但过多边角余料的产生有违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要求,绿色采购和绿色设计在源头上控制边角余料产生,绿色制造在生产过程中控制边角余料产生,可用边角余料率评价边角余料的影响。
(4)质量保证。为确保产品质量,公司内所有的部门必须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在在制品储备量很低的生产环境下,对零部件和在制品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可用产品合格率衡量产品质量保证水平。
3.产品销售指标
(1)产品及时供货能力。及时供货是满足客户需求这一最终目标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其能力的大小反映了绿色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状况,可通过顾客对其满意度来衡量。
(2)产销率。产销率衡量企业实现产品价值转换能力的大小,其值越接近1,说明企业成品库存量越小。
(3)绝对市场占有率。绝对市场占有率准确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从市场角度衡量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方面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效。
(4)产品销售利润率。产品销售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成本降低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1.能源消耗比率。能源消耗比率越大,表明销售收入中所消耗的能源越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大,供应链的环境绩效越低。
2.资源属性指标。绿色产品评价中材料资源属性可用材料利用率、零部件的回收利用率、无毒无害材料使用比例衡量。设备资源指标是衡量绿色产品生产组织合理性的重要方面,主要用设备利用率来衡量。
3.环境经济性指标。环境经济性就是使绿色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全程中具有最小的成本消耗和最少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可从生产成本、使用成本以及社会成本方面考虑。
4.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该指标值越大,表明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绿色供应链对能源的利用更充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小。
1.主要成本指标
(1)企业成本比较优势。用企业的成本比较优势来衡量精益生产方式下实施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后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的成效,即在一定时间段内,企业与同类企业各单品综合平均成本的比较。
(2)成本费用利润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管理、节约支出。该指标值越高,表明绿色供应链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3)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指产品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以衡量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反映绿色供应链购、产、销平衡的效率。货物周转率快,表示存货量适度,存货积压和价值损失的风险相对较低,存货所占资金使用效率高,企业变现能力和经营能力强。但存货周转率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有关,生产经营周期短,表示无需储备大量存货,故其存货周转率就会相对加速。
(4)环保投资成本。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在环境基础设施、环保技术、环保设备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系统等方面增加的投资有的是单个企业进行,有些则是供应链中的多个企业共同投资,对其进行评价主要依据企业当年投资比上年度增加的比率。
2.主要财务指标
(1)总资产报酬率。即企业净利润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关系,是从资产运用角度反映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方式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
(2)总资产增长率。即本期期末总资产相对于上期期末总资产的增长情况,反映了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方式企业规模扩张的情况。
(3)财务杠杆系数。是净资产收益率对总资产投资报酬率的倍数,反映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方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4)固定资产效用比率。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方式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要创造收益,利用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的比较分析,可以有效地衡量固定资产的运用效率。
精益生产方式下,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评价是要检验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效果。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的运营、环境影响、财务成本管理方面入手,选取了典型的指标全面地概括评价了企业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
[1]肖智军,党新民,刘胜军.精益生产方式JIT[M].海天出版社,2002.
[2]徐团结,王硕,潘海青.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绿色度评价[J].巢湖学院学报,2006(2):61-65.
[3]邓明君,罗文兵.精益运营模式下的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06(3):56-59.
[4]韩庆兰.供应链成本控制模型的构建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2004(3):312-316.
As a comprehensive and forward-lookingmanagement style,the green supply chain costmanagement in lean production is the traditional costmanagement changesmade on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changes.It is the trend thatmodern costmanagement develops.Constructing the system we can assess scientifically the enterprises’costmanagement and operating results.
lean production;green supply chain;costmanagement;assess index
F273
A
1002-2880(2011)02-0110-02
山东女子学院青年科研课题“精益生产方式下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梁宏伟)